APP下载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6-05-14韦冬梅

青年时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韦冬梅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民族团结,各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找出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进而提出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旨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是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储备力量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价值选择会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发展,在西方文化思潮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的今天,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因为这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是高校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指:“我们必须拥有的终极信念,是国家和社会哲学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它影响与表明国家如何生存的立场!”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人民努力奋斗的目标。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才能最终超越民族、语言、习惯、地域等差异而形成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价值选择进行正确的引导。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新的概括,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内容提出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热潮。在高校,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这是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有义务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

二、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我校位于革命老区百色市,学校坚持在“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办学,凝练了“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的“石磨精神”,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秉承“志远行敏、德高业精”校训,每年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可靠的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当地的少数民族偏远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复合我们调查研究的条件。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我们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375份,有效率为93.8%。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依次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共20道。在调查对象中,男生占28.18%,女生占71.82%;少数民族学生占63.59%,汉族学生占36.41%;大一学生占2.99%,大二学生占73.57%;大三学生占15.46%;大四学生占7.98%;专业中,文科占77.06%,理科占22.94%;家庭所在地,居住在县城及以上城市的占18.95%,居住在乡镇的占12.47%,居住在农村的占68.58%,此次被调查的人员涉及的少数民族超过一半以上,女生居多,文科专业的比例也大于50%,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这对于我们的调查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也符合调查的要求。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您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吗?”时,68.33%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说明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明确,甚至不清楚,这是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大部分民族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高度认同,对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信心,对祖国充满自豪感、民族感等,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少部分学生不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甚至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有待改进,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存在着宣传教育形式化、教育活动单一,枯燥无味,宣传内容生硬,学生不易理解,开展活动不结合实际等问题。

三、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因素

首先,西方腐朽社会文化和社会转型的矛盾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我国正处于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西方外来文化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传播。在这些思想文化当中存在着对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包括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内容,这些腐朽的思想文化阻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他们出现了“自身价值偏好功利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削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虚无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淡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模糊化”等问题。同时市场经济利益的主体化和社会转型的矛盾也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其次,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相当一部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较为落后的偏远山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家庭条件并不富裕,加上民族地区特有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影响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价值选择受到影响。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利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来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的目的,这些因素从不同程度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渠道、方式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着教学实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仍以灌输为主的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低下,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在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会遇到阻碍。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努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要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特殊性,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本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当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自身成长当中遇到的价值困惑,正确理解西方文化思潮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区别与关系,正确认识改革发展当中出现的矛盾,更有利于他们接受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明确自身的理想信念与发展方向,进而实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运用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为此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这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是指:“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知与行的能力为核心促进其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要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要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要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案例,教学方法要有艺术性,课堂氛围要有感染力等等,只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才能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让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教育部思政司《关于2006年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关通知》(教育部思政司函[2006]6号)也指出:“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校园文化除了具有重要的育人文化功能,还具有激励、引导、塑造的功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通过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作用;其次,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党团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吸引少数民族大学生加入,进而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和素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当中走在前列;再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如今互联网的主要用户包括大学生这一代表青春、活力、走在时代前列的群体,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校园网络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健康发展;最后,由于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这一特殊性和复杂性,高校要努力创建互相尊重、包容、学习的校园氛围,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社会实践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离不开社会实践,需要深入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源自于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除了通过课堂,少数民族大学身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参加演讲比赛、校园讲座、文艺晚会、班会、社团活动,还可以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法律咨询服务活动、问卷调查、社区服务等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改变了以“灌输”方式为主的刻板教学,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主动去认识和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因此,要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双重使命,他们是少数民族青年干部的储备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不断的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