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熟人社会背景下移民新村基层政治权威构建探究

2016-05-14丁羽

青年时代 2016年7期

丁羽

摘要:“生态移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改善西海固地区脆弱生态系统,促进民族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各地域村民的落户,新基层政府亟需重建。建立在地缘血缘、民族要素下的不同社会权力中心为争夺国家赋予的基层政治资源存在着促进和博弈的双重关系。如何平衡移民新村各方社会权力,对促进民族团结,保障地域稳定以及新村落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朝阳村的个案研究,分析多因素影响下民族地区移民新村基层政治权威构建过程,探寻移民新村村民政治信任生成机制。

关键词:半熟人社会;移民新村;权威构建

一、研究背景

生态移民政策改变了传统自然村的居住格局,原有相对稳定的政治单元打破并在新地域重组。新建村委会亟需获得村民对的支持与肯定,积累村落共同的历史记忆,以稳定村民搬迁后故土重迁的情结,从而开展新村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新村落组建的动态过程中,“半熟人社会”背后的文化要素与民族背后宗教等要素影响着新政治权威的重建,二者之间既伴随着共生也存在着博弈。

二、研究综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归纳,相关研究大致有以下三个分析视角:

1.以基层的视角总结与观察乡村政治选举、村民对村委会的态度、村民参政意愿等方面,贺雪峰在《乡村选举中的派系与派性》中对比大陆与台湾的乡村政治分析了不同地域的乡村选举存在的派系与派性,并进一步解释了为何当代农村会出现“村小选举难,大村选举易”的现象(贺雪峰,2001)。研究者提出虽然以基层视角分析了传统熟人社会的变迁以及传统乡村政治的变革,但其理论中未涉及到移民背景下新兴重组村落的基层政治状况。

2.以管理者的视角反思与探索乡村政治管理、乡村政治发展改革的重点难点、基层政治运作形态等,部分研究者以“开会”为视角,分析“开会”在乡村基层建设中的作用;温铁军则主张变五级政府为三级政府,把乡政府改为乡公所。在这一类的相关研究中侧重于从宏观政治管理的角度,探讨基层政治的治理及发展,未能解释移民新村基层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信任缺失”的原因。

3.以宏观历史发展的角度反思当下乡村政治模式或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对当代乡村政治的看法,有研究者对基于‘国家政治权利内卷化理论,论述我国村庄权利在不同时期的状况。(申瑞锋,2006)谢志岿则就公社体制下的乡村政治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并试图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角度对仍具有公社政治性质的乡体制进行探究,提出乡村政治对国家政治的重要意义。以上相关研究对于解释历史发展中国家权力为何以及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以及对杜赞其理论的在思考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未能解释具有中国乡土特点的乡村政治所表现出的独特性。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关注生态移民背景的同时,引入半熟人社会这一概念,分析这一背景下基层政治权威构建现状。此外,考察民族地区基层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个性,分析民族要素对当代乡村政治的影响,以民族政治与乡村政治相结合的视角,审视民族地区乡村政治所具有的特点。

三、基于地域差异背景下的多元“能人”领导核心

移民新村建设过程中,除国家以外的其它社会主体所具有的管理与治理村庄的权力即可称之为“社会权力”。移民新村社会权力的主体是多元的,它可以是村庄中的某些人或村庄中某些非政府的组织,也可以村中的宗教组织等。从法律上讲,他们本身并不具有行使管理他人的权力,但受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血缘与地缘文化的影响,这些乡绅能人或宗教精英在一部分人群中却有着极高的威望。随着移民新村的不断发展,多主体的社会权力拥有者在移民新村的治理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原村落的内部团结

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乡土熟人社会,村民了解彼此的能力与为人,村落“能人”成为带领着村民共同发展主力,随着乡村发展与人口的流动,传统熟人社会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半熟人社会,但村落中依旧存在“村落能人”,在推荐和选举中往往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与肯定,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且具有带头作用。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公社制的管理模式取消,但很多村庄依旧保留了生产队(生产组)的形式,组内成员依旧彼此十分熟悉,了解队内成员的能力和为人,这就造成了搬迁初期形成组内成员团结、互帮互助的小团体。朝阳村主要由南部山区彭阳县、海原县、泾源县、固原原州区搬迁移民组合而成,差异性的移民背景使朝阳村建设初期便出现多个小团体领导核心,每个人背后都有着原村落以及本宗族的支持,形成了原村落的内部团结。

一方面,多元“能人”领导核心为移民新村的村民选举提供了候选人,形成了彼此竞争的环境,为基层政治民主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受乡土人情社会的影响,拥有投票权的村民在选举中希望本村人当选,以方便自己未来办事。当选者需要通过实际行动不断积累自身权威的同时,也要面临着落选“能人”的抵抗与不满以及其他地域村民的闲言碎语。新生的基层政治权威在发展中需要不断解决村内出现的各种不满与纠纷。

2.经济乡绅的个人号召力

朝阳村是宁夏开展生态移民工程后较早一批形成的村落,安置过程中并未提供统一的住房。该村实行统一划地,自家建宅的政策,政府予以资金支持。正是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村民逐渐了解彼此的经济、个人能力以的差距。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村逐渐消失,外出务工农民逐渐增多,人口流动量的增加,促使了农村贫富差距明显。富裕逐渐成为成就的一种象征,富裕背后代表着个人能力、家庭状况。“经济能人”通过社会经济活动营造和丰富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源,对于找不到好工作的村民而言,“经济能人”很有可能为其提供一份“体面”的工作。拥有社会资源使其在村内建立了相当的社会权威。当“经济能人”普遍为村民所认同时,介于他个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村委会也会与其合作,促进村内经济发展,甚至“经济能人”成为村内领导,开展项目发展村内经济。

3.以宗教精英为核心的各门宦信众团体

朝阳村建设初期,清真寺一方面起着安抚搬迁的回族居民、积极引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村落建设与村委会选举的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由于清真寺对信众的号召力,致使每当村落选举时,以宗教精英为核心的信众团体对村委会的选举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各教派的宗教精英会结合候选人与自己关系疏远程度以及对清真寺本身发展的影响,从而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谁提高在信众心目中的地位。多门宦的现状使得朝阳村出现了不同门宦有自己支持的候选人的状况。而当选的村主任面对民族地区移民新村多门宦的现状,也亟需团结各方力量,在维护地域民族团结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号召力。

四、村委会权威塑造过程中与社会权力中心的互动

村庄治理存在国家行政治理与社会权力治理交互的双方面力量。单方面的国家行政治理难以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往往在治理中遇到瓶颈,此时,社会权力的配合变得尤为重要,宗族社会的社区自主治理,经济能人的个人魅力,宗教精英的思想引导等都是促进村庄治理的重要社会力量。移民新村村委会作为新产生的基层政府,面对资质尚浅,群众认可度、信任感欠缺的状况,需要在建构自身权威的同时逐渐协调与利用村内各种已有的社会力量。

(一)移民新村经济能人参与下的村委会选举

移民新村在地域差异背景下形成了“多元”能人的现状,新成立的村委会需要在这一现状下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遴选第一届村主任。影响选举的因素是多元的,良好的群众基础与个人能力是提名的基本条件,最核心的部分则是个人经济能力。“经济能人治村”是当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移民新村的主要现象,累积财富的能力是个人社会资源充足、人脉资源丰富的表现。在经济能人参与下的村委会选举,村民寄希望于经济能人将资源共享,促进移民新村的发展。

(二)族性因素在村委会权威构建中的作用

民族地区移民新村中,大阿訇结合村内生活对经文的解读对信众有一定的影响力,讲经以村内个人事件为例,结合经文内容向信众传递信息,对个人积极行为的解读极其有利于增强信众对其的认同感。针对这一状况,村委会换届选举时,个人会通过宗增加个人威信,获取回族信众的支持,各门宦依据候选人与自己的关系帮助候选人积累个人威信,族性因素在村委会权威构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不断积累以公共建设为基础的团体记忆

如何团结来自不同地域的村民,增强村民对新生基层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是村委会成立后的首要任务。面对移民初期存在的“多元”能人客观状况,村委会通过共同建设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实施惠民工程等方式,增强各地域村民对村落的认同感和对村委会的信任感,经济能人更是凭借所掌握的社会资源,试图招商引资,拉动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共同对社区建设使得个人对居住地产生了归属感,为稳定移民起到了心理上当的安抚作用。此外,朝阳村村委利用公共资源,在村内协商的基础上积极对村内搬迁困难户予以帮扶,为搬迁生活困难的住户提供生活补助,组织村民在干旱时期打水窖等,通过实际行动,获得各地域村民认可,增强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

五、结语

村委会是基层组织是我国行政体系中的根基,地域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半熟人社会下移民新村基层村委会政治权威的构建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动态过程。原村落单一的“能人领导”在新地域转变为“多元能人”竞争,地缘、血缘、宗教、个人能力等多因素影响着村主任的选举。上任村委会主任则需要在与村民与宗教人士互动过程中,不断增强法律赋予的底线权力以上的“事实上”的“号召力”,进而不断发展民族关系,带领移民新村各民族同胞共同发展。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宁夏移民过程中对各门宦及其清真寺的政策制定,保障了宗教与少数民族在移民新地域的基本需求,适度宽松的政策为维护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与实施,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移民效果明显改善,日常宗教活动的保障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回族群众搬迁后的精神需求,为安抚居民情绪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