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人员思政工作有效性提高路径探究
2016-05-14裴学荣
裴学荣
摘要:离退休是一个人在工作了一定时间之后所经历的阶段,对于一个人而言,尤其是在当今人均寿命已经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离退休之后往往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了,有很多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之后开始新的或与原来工作相关的事业,并能作出新的贡献和成绩。而也有一些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之后,原来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已经养成多年,从工作到离退休的转换比较难,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对离退休人员的思政工作加大力度,探究提高离退休人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离退休;思政;有效性;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我国的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毛泽东同志曾经严肃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国离退休人员的思政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离退休人员所在基层党组织的努力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和辛勤付出之下,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绩,离退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水平不断提高,为离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离退休人员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又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信息技术的发达,获取资讯的便捷和快速,这些都给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困难和考验,在现实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不科学之处,以至于离退休人员的思政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些问题甚至还比较突出,概而述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情势更加复杂多变。我国目前正处于实现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征途之中,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浪潮下,国内各种利益主体已经形成并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由于还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差距拉大,一些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弱势群体的利益有时还受到侵犯等情况,国内社会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的阶段,经济下行风险增大,这些都增加了国内的复杂形势。在国际上,由于西方国家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出现,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内矛盾增大,在贸易上逐渐趋向保守,在加上意识形态的差异,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抱有戒心和成见,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
在社会生活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达,各种媒体迅速发展,人们传递信息更加方便,多渠道多样化的信息大量涌现,各种思想观念不断被提出,这些思想和观念相互激荡或碰撞,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情势和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力度都比以往增大很多。
2、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增强。在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变的形势下,追求开放,民主和个性化成为现代社会中思想上的总体趋势,对于离退休人员而言,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必然削弱了他们以往思想上的依附性和对教育内容的接受性,潜移默化地增长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上,离退休人员由于年龄都比较大,早已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有时候,他们可能对某些问题和现象的思考陷入错误的方向,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会越陷越深。有鉴于此,应当不断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3、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的不健全。在复杂的情势之下,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切实有效可行的体制机制,统率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使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合力,取得实效。然而,实际之中,一些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仍不健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必要的机制仍没有建立,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调机制,评价机制等没有得到建立,很多离退休人员还是一片空白,即使有些离退休人员建立了机制,但这些机制仍显得粗糙,甚至有与离退休人员其他机制共用同一班人马,只不过在原有的机制上增加一个名称而已,并没有实际效用的发挥。
二、离退休工作人员思政工作有效性提高的可行性路径
(一)树立社会主义信仰,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所谓信仰是信仰者对信仰对象的极度尊崇和信服,并且将其作为自身的精神寄托、行动准则和人生目标,所以信仰内容以及信仰的对象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科学与成功与否。科学的信仰对象能够引导人们向着积极向上的发展。资本主义所倡导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的信仰会导致人们走向错误的深渊。社会主义信仰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的科学信仰。它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在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既是个人的人生信仰,也是社会的共同信仰,既包含了政治的内容也包括的道德的信仰。它是摆脱了剥削、奴役和战争的桎梏的自由,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而进行的劳动的自由,是社会和个人的真正的幸福。
(二)法律观念培养,法制意识的提高
提高离退休人员的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全体人民都有较高的法律素养,离退休人员虽然不再原工作岗位上,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对子女、身边的人以及社会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培养良好的法治素养。离退休人员法律素养的提高可以为社会起到到头模范的作用,也能影响下一代公民的法律意识。一个国家的规章法制如果没有人遵守,就等于是一纸空文,法律和法律制度就形同虚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备固然重要,但是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公民队伍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本在于培养人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而离退休人员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离退休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求我们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观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有全国人大制定的,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所以法律在我国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培养离退休人员的法律意识,首先我们的从事离退休工作的人应该言传身教,让离退休人员明白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避免离退休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以后走上犯罪的歧途。其次,还应理论联系到实际,结合离退休人员所关心关注的问题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法律规范,所以在普法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再次,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多多创造离退休人员接触法律的机会,可以在离退休人员所在的社区和街道,进行普法,营造了公民懂法守法的良好环境的同时对离退休人员来说也是一次学习和锻炼。
(三)心理健康的良性引导
对于一个人而言,尤其是在当今人均寿命已经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离退休之后往往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什么都不做了,有很多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之后开始新的或与原来工作相关的事业,并能作出新的贡献和成绩。而也有一些离退休人员在离退休之后,原来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已经养成多年,从工作到离退休的转换比较难,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来自生活、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在一般情况下,心理的承受能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离退休的生活,但是一旦转变的不顺利,超过了自我的承受能力,心态就会紊乱,心态的紊乱就可能会产生不当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积累更多的心理问题。让离退休人员们应接不暇,一些离退休人员由于缺乏较好的自我疏导能力,产生了心理疾病。针对于此,离退休工作机构和从事离退工作的人员应当认识到这一实际,对离退休人员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健康引导,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