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革命 两袖清风

2016-05-14盛海辉郭良辰郭红敏

源流 2016年7期
关键词:红军

盛海辉 郭良辰 郭红敏

作为105岁的老人,他见证了旧中国的黑暗腐朽、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作为老红军,他亲历了九死一生的长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及三年解放战争的壮阔波澜;作为有8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就是曾担任过广东省公安厅厅长、检察长、副省长、省委常委、政法委主任、省顾委会主任的老红军寇庆延。

今年6月12日,寇庆延因病逝世。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在内的中央领导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有关省的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等,通过各种形式对其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活过了一百岁,是我生命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个新起点。生存一天,我就要努力学习一天,认真思索一天,快乐生活一天!”寇庆延在百岁生日宴会上如是说。

记得那天晚上,在广州珠岛宾馆,大家为寇庆延老人庆祝百岁生日。尽管已失明多年,听力也不太好,但谈话时,他声如洪钟、谈吐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时而有力挥动大手,时而低头沉思。高兴之余,老人还吟诵了他最喜欢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个多世纪的人生,从最初的革命工作到后来的政法工作,寇庆延都恪守着忠诚、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离休后仍然情系群众,继续关心老区发展,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为建设和谐、幸福广东建言献策,不遗余力,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

“长征是对红军毅力的考验”

1912年4月26日,寇庆延出生在河南新县陡山河乡白马村寇家湾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小家境贫穷,懂事后以放牛为生。其父早年在保定上学期间接触过进步思想,回乡后办了个私塾。寇庆延边放牛边在父亲的私塾里读了三年半。

在父亲的影响下,寇庆延16岁就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地下共青团,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起义,后被推选为莲花堰乡苏维埃政府委员。

1931年2月,因为生活困难,母亲把他送到湖北红安县七里坪,参加了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成为红四军第10师30团3营8班的一名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寇庆延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叔叔、哥哥等五位亲人。亲人们的相继离去,寇庆延悲痛万分,但这更坚定了他在红军队伍奋战到底的决心。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这是年仅19岁的寇庆延心中不变的信仰。打新集、攻黄安,与敌人殊死搏斗,战火纷飞中救下自己的师长,这些都让寇庆延得到很好的锻炼。

1935年3月,寇庆延跟随红军在图南巴开始长征。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红军没有粮食衣物,树皮、草根都成为他们充饥的对象。“长征中最艰苦的是什么?是不分白天黑夜的打仗,是吃了野菜、野草、皮带后仍然难捱的饥饿啊!”生前回忆起红军时代的故事,寇庆延总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说,长征是对红军毅力的考验。红军整个长征途中,要经历打仗,更多的是行军。在经历长时间的艰苦跋涉后,伤病员多了,又缺衣少药,没吃没喝的。过草地时,红军将士吃的是野菜、草根、树皮。有些野菜有毒性,吃下去全身发肿,嘴唇发乌。寻找能吃到东西是艰难的事,也是危险的事。走在前面的同志有个任务就是尝试吃野草,发现有能吃的就赶快通知后面的部队。

“牛皮腰带三尺长,荒原草地好干粮,一段拿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一段留给战友尝……”这是红军过草地时创作的一首诗歌,很多年后,寇庆延依然记忆犹新。

“朱老总从枪口下救下我”

在经历了饥饿、寒冷、病痛等一系列折磨后,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四川会宁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寇庆延成为其中的幸存者。但在后来的斗争中,他却险些被自己的同志杀掉。

寇庆延生前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说,长征时“最让我难忘的是差点把我当作‘改组派枪毙,是朱老总从枪口下救了我。”

1936年10月,寇庆延任31军91师司令部侦察科长,按照师领导部署,他带一个侦察连到甘肃武都与天水之间执行任务时,遭到国民党的袭击。激战中,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寇庆延带领6名战士突围跑回驻地。第二天,寇庆延被带到师部,交给保卫局关押起来。原来,当时受张国焘“左”倾肃反路线的影响,军政委怀疑他“生还有诈”,继而认定是“改组派”。军部发电报给朱德总司令,说寇庆延是反革命,要求枪毙。朱老总看完电报非常生气,说:“哪来的那么多改组派,不能杀。”这才救下了寇庆延的命。因朱老总回了电报,师部保卫局就把寇庆延从保卫局转到军法处,这一转就把敌我矛盾转化成了人民内部矛盾。

就这样,寇庆延捡回了一条命。但这件事却对他以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日战争中,寇庆延又在八路军冀南军区政治部工作。进入解放战争,寇庆延担任鄂豫皖军区独立师政委,他所在的部队远离主力,在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独立作战,为掩护刘邓大军的撤退,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手空拳抓捕暗杀叶帅的特务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亲自点名寇庆延,由湖北省公安厅第一副厅长调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

此时的广东地处前沿阵地,潜伏的特务和土匪有10万余人,暗杀、爆炸等各种破坏活动时有发生,治安形势十分复杂。寇庆延上任不久,接到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保护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的安全。

那是1952年3月,广州市公安局连续破获国民党保密局的谍报,说四邑情报站少将站长赵一帆密谋策划暗杀叶剑英。寇庆延马上将这一情报报告给公安部,中央领导批示,一定要加强对叶帅的保卫工作。公安部特别派出一名处长,来到广州和寇庆延等一起侦破此案。特别专案组成立以后,寇庆延与特派人员一起研究确定了行动方案,第一是要保证叶剑英的安全,第二是要搞清赵一帆的情况。

在组织领导侦破工作过程中,寇庆延认为,擒贼先擒王,当务之急,是要找到特务头子赵一帆的行踪。公安部立即对广州地区展开地毯式搜查,可始终没有发现赵一帆的踪迹。时间紧迫,形势危急,寇庆延给立案侦查工作划定了一个时间表,在国庆节前必须抓到赵一帆。

寇庆延经过分析,认为特务赵一帆仍然潜伏在港澳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港澳两地的侦查人员却迟迟获取不了任何关于赵一帆的确切消息。情况越来越扑朔迷离,破案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一天,省公安厅侦察科长刘毖接到香港发来的电报,说特务赵一帆将于9月24日晚上11点乘坐香港“德兴”号客轮,从香港启程到澳门。那时广东省公安厅没有船、没有飞机、没有汽车,要想在海上抓捕赵一帆,只能找南海舰队帮忙。寇庆延带着刘毖找了南海舰队一个副司令员。南海舰队派出舰艇,设下埋伏圈,在公海上开炮警告,截住了赵一帆坐的香港“德兴”号商轮,把他抓获。

对于这段历史,上世纪50年代末的拍摄的电影《羊城暗哨》,反映了当时破案的一些情景。一起危机四伏的暗杀阴谋,就这样在寇庆延的直接领导下,彻底粉碎了。这是广东解放初期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寇庆延领导的广东隐蔽战线的斗争,给国民党特务组织当头一棒,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事件报告中央后,专案组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大力赞扬。

严格要求树家风

“听党话,跟党走,学马列,意志坚……对己严,待人宽,树家风,代代传。”这是为教育后代如何做人做事、自律自勉,寇庆延特意写的《家风传》。

从调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以后,寇庆延几乎没有离开过广东,先后担任省检察院检察长、副省长、省委常委等职,为广东的建设发展付出心血。这几十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为家人谋取过一点私利。

寇老生前常说,共产党不是为个人办事,是为群众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老百姓,不是自己一家人。寇庆延对子女的管教尤其严厉,从来不替孩子们走后门。在儿女的心目中,他的教育从来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不能有丝毫高干子女的优越感,不容有半点特殊。无论子女是当兵、复员、转业还是毕业分配,他对子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服从组织”。寇庆延第五个孩子在工厂上班,因为企业效益差而下岗了,组织上准备把他调到机关事业单位,寇庆延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说,别人的子女能下岗,我的子女为什么不能下岗。女儿寇映雪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符合进入政府公务员单位、或者事业单位的条件。可寇庆延不为女儿打个招呼,说句好话,后来女儿转业进入企业,不久办理了内退手续。时至今日,六个子女没有一个从政的,没有一个依靠他经商的。他们都过着简朴低调的生活,一代代传承和延续着家风。

寇庆延常说,一个共产党员,不应该把个人利益放在最前面,而要把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放在最前面,要一心一意跟党走,一生一世报党恩。

2010年,玉树地震牵动着寇庆延的心,他不仅自己捐出积蓄2000元,还动员子女每人捐出500元,支援灾区人民;广东扶贫济困日他又捐善款1000元。这一年春节,他从身边工作人员那了解到现时农村发生了令人欣喜的新变化,但农村的卫生环保问题突出,于是致信中央和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希望能引起重视及时研究解决,让农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此事得到了汪洋的高度重视,迅速批示:寇老反映的问题值得重视,请省卫生厅、环保厅从我省做起,抓好农村的卫生环保工作。

心系家乡老区建设和发展

在广东工作、生活60多年,寇老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留在了南粤大地,为广东的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倾尽了心血。与此同时,家乡的山山水水也一直牵挂着他的心。

寇老从1932年8月离开家乡开始了转战南北的战斗生活。仅仅在大别山时期,他就先后失去了五位亲人,其中有四位是烈士。寇老说,要革命就会有牺牲,在新县,凡是参加革命的家庭,几乎都有烈士。

或许正因为如此,寇老一直对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充满深情。他常说,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我认为还要多加一句:没有老区也没有新中国。人不能忘本。老区为革命付出最多、贡献最大。现在改革开放了,老区人民的日子还很苦,要尽快让老区人民富起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家乡的教育是寇老最关心的。1994年,寇庆延回河南新县老家,发现这里小学,校舍破旧,是土坯房,很多孩子到了学龄期还辍学在家。寇庆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条件。经过多方奔走呼吁,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给这里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寇庆延还和老家的贫困学生建立了长期帮困助学关系,先后有几百名学生在他的资助下背起书包重返校园,寇老这一坚持了几十年的爱心义举,在家乡早已被传为佳话。这也是他留给家乡人民的又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在寇老的屋里挂着一幅大大的寿字,那是少林寺一位高僧送给老人家的祝福。对长寿,寇老有自己的理解。2013年,他曾撰文这样写道:“若要长寿,人生有度,人生有度方坦然,坦然方能度人生。如果人生只为一己私利,奢侈铺张、挥霍无度,甚至是搞特权,即使饱食终日,活到千岁那也没有什么意义。”

猜你喜欢

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袁国平与『红军第一报』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坳
少寨红军桥
盛开只等红军来
十送红军
石背上村有口“红军井”
红军帽
红军灯碗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