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做MS—3型微表处的方法
2016-05-14匡国
匡国
【摘要】本文阐述了利用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做MS-3型微表处的作用和必要性,介绍了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MS-3型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并进一步说明了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MS-3型微表处的施工方法以及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MS-3型微表处的有益效果。
【关键词】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MS-3型微表处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recycled milled asphalt recycling to do the role and necessity of MS-3 micro-surfacing, it introduced a complex milling recycling asphalt recycling MS-3 micro-surfacing Mixture ratio design method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milling recycling asphalt recycling construction method MS-3 micro-surfacing and milling recycled asphalt recycling beneficial effects of MS-3 type of micro-surfacing.
【Key words】Milling asphalt recycling;Regeneration;MS-3 micro-surfacing
1. 前言
(1)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是由乳化沥青(包括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视需要而定)按一定比例拌和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它是修筑微表处或者稀浆封层的混合料,当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时用于修筑微表处,当采用乳化沥青时用于修筑稀浆封层。
(2)由于微表处和稀浆封层具有经济、高效、抗滑性能强、常温施工等优点,MS-3型微表处和稀浆封层已经被大量的应用于道路施工和养护。
(3)与此同时,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绝大部分是沥青路面,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超限、大交通量、渠化行车以及高温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沥青路面大量出现车辙、拥包、波浪等早期病害,这些沥青路面往往做铣刨维修处理。当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病害时使用的时间并不长,被铣刨回收的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并没有老化,况且许多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还是改性沥青,其性能优良。
(4)目前,对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的处理有废弃的,有利用的。利用者绝大多数用于填筑路基或修筑基层,少量用于下面层,鲜有用于上面层的。因此,没有充分发挥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的优良性能,有钢没有用到刀刃上。
2. MS-3型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
(1)MS-3型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包括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指筛除粒径大于9.5mm剩下的沥青混合料)、新集料(4.75mm-9.5mm碎石、2.36mm-4.75mm碎石即米石、石屑、矿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乳化沥青(包括改性乳化沥青)、水和添加剂(视需要而定),其中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可以达到不少于总集料(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质量与新集料质量的和)的70%(当然也可以少于70%,但原则是尽量多地使用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一般把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不少于总集料的30%的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称为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总油石比(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质量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质量的和与总集料质量的比)为7%~9%,总水集比(总用水量与总集料质量的比,总用水量是外加水质量与乳化沥青中所含水质量的和)为4%~10%。
(2)集料的表观级配(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与新集料混合后筛分所得级配)和实际级配(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洗掉沥青后的集料与新集料混合后筛分所得级配)均为:集料粒径不大于9.5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100%;集料粒径不大于4.75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70%~90%;集料粒径不大于2.36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45%~70%;集料粒径不大于1.18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28%~50%;集料粒径不大于0.6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19%~34%;集料粒径不大于0.3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12%~25%;集料粒径不大于0.15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7%~18%;集料粒径不大于0.075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5%~15%。
3. 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MS-3型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MS-3型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具体步骤为:
3.1MS-3型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集料配合比。
(1)集料的表观级配和实际级配均为:集料粒径不大于9.5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100%;集料粒径不大于4.75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70%-90%;集料粒径不大于2.36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45%-70%;集料粒径不大于1.18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28%-50%;集料粒径不大于0.6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19%~34%;集料粒径不大于0.3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12%~25%;集料粒径不大于0.15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7%~18%;集料粒径不大于0.075mm的集料占集料总质量的5%~15%。
(2)根据集料的表观级配和实际级配确定各种材料配合比,即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4.75mm~9.5mm碎石∶米石∶石屑∶矿粉的比值。
(3)表观级配是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施工性能(特别是和易性)的保证;实际级配是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所做微表处或者稀浆封层使用性能的保证。
3.2油石比。
(1)总油石比的范围为:7%~9%。实施时,总油石比的可选范围是根据(T0752-2011)《稀浆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和(T0755-2011)《稀浆混合料负荷轮粘砂试验》确定的,由(T0752-2011)《稀浆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确定最小值,由(T0755-2011)《稀浆混合料负荷轮粘砂试验》确定最大值,然后再结合经验确定一个总油石比值。
(2)总油石比确定后可以计算出新加油石比(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质量与总集料质量的比),然后根据新加油石比和乳化沥青中蒸发残留物的含量计算出乳化沥青的用量。
3.3外加用水量。总水集比的范围为:4%~10%。实施时,外加用水量是根据(T0751-1993)《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稠度试验》确定的。要求稀浆混合料的稠度控制在2cm~3cm之间,确定外加用水量。
3.4可拌和时间。
(1)根据(T0757-2011)《稀浆混合料拌和试验》检验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优选地,可拌和时间不小于120s。如果可拌和时间不能满足要求,可使用添加剂进行调整,并通过试验确定添加剂的用量。添加剂并不是必须使用的,当可拌和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时才使用。
(2)由上所述,可以确定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的配合比,即:集料(包括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乳化沥青∶外加水∶添加剂(视需要而定)的比值,它是调整稀浆封层机各种材料控制系统的依据。
3.5确定开放交通时间。根据(T0754-2011)《稀浆混合料黏聚力试验》测量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试件黏聚力达到2.0N·m的时间。施工时,此时间作为确定开放交通时间的参考。
4. 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MS-3型微表处施工方法
(1)集料干燥,集料的设计配合比就是施工配合比。按施工配合比,即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4.75mm~9.5mm碎石∶米石∶石屑∶矿粉的比例,把各种集料混合;
(2)施工前,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应过9.5mm的筛,筛除粒径大于9.5mm的部分;铣刨机的行进速度越慢,铣刨下来的沥青混合料越细,利用率越高,一般能达到70%以上;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不宜长时间存放,防止结块;
(3)把配合好的集料、乳化沥青、水和添加剂(视需要而定)都装进稀浆封层机,依据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即集料(包括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乳化沥青∶外加水∶添加剂(视需要而定)的比例,对稀浆封层机进行标定,分别确定集料、乳化沥青、外加水和添加剂的控制参数;
(4)把已经装料和标定的稀浆封层机开到施工现场进行摊铺;实际上MS-3型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就是在施工现场搅拌的,搅拌均匀后随即就摊铺在原路面上,也就是边搅拌边摊铺,搅拌和摊铺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5)修补摊铺不平处和接缝处;进行养生,使黏聚力达到不小于2.0N·m便做成微表处,可以开放交通。
5. 结语
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做MS-3型微表处的有益效果为:
(1)充分发挥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的优良性能,有钢用到刀刃上;
(2)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使用量较大,环境保护效益明显;
(3)能够大幅度降低微表处或者稀浆封层的成本;
(4)铣刨回收沥青混合料再生微表处或者稀浆封层与完全用新料所做的微表处或者稀浆封层相比使用寿命一般延长一倍,能够大幅度减少投资;
(5)用途广泛,可用于新建路面的磨耗层、抗滑层、防水层等,也可用于已建路面的养护罩面,还可用于修补车辙、桥面铺装等。
参考文献
[1]JTG 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2]CJJ 66-95,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
[3]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4]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5]虎增富,等.乳化沥青及稀浆封层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6]姜云焕,等.改性稀浆封层施工技术[M].河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7] ISSA Technical Bulletin No.100-147.
[8]ISSA Design Technical Bulletins A105,A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