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分析及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2016-05-14朱志广

中华建设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

朱志广

【摘要】本文分析了住宅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阐述了抗震设计施工要求,提出了抗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seismic damage of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seismic design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Building seismic;Concrete;Frame structur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1. 住宅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概述

由钢筋混凝土柱和梁通过铰接或者是刚接的形式而构成的承重体系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自重轻、节省材料、空间布置灵活、几乎可以随意的进行建筑平面的布置等。能满足较大空间结构的建筑功能。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好,通过良好的设计可以达到很好的抗震效果和能力。同时梁柱的截面形式可以根据需要布置成相应的截面。但是框架结构体系还具有很多缺点:应力集中在框架结构的节点十分显著,其侧移刚度较小,为柔性结构框架,在地震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非结构性破坏等等。因此在地震区,因为地震作用的显著作用,对于水平抵抗力弱的框架结构体系,如何利用框架结构的种种优点合理设计成具有抗震结构的建筑体系是当前设计的重点。

2. 住宅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分析

2.1在框架结构布置不合理产生的震害。 结构布置不合理产生的震害主要是因为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不对称造成建筑物的边缘部位的扭转破坏:里面上布置的结构不均匀导致在竖向结构上不规则:塑性变形产生薄弱层引起的破坏;建筑物之间的防震缝的宽度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宽度,导致框架结构在大地震的作用下建筑的水平位移太大,导致防震缝之间的结构碰撞产生的破坏作用。

2.2框架结构框架柱、梁和节点的震害。 因为在水平地震作用的情况下,柱端的弯矩、剪力以及轴力都很大,在柱的箍筋配置不合理或者是锚固不好的情况下,在地震中的弯剪共同的作用下会使箍筋过早的实效,导致混凝土剥落,甚至压碎崩落,地震中的纵向力使纵筋压曲呈现出灯笼状。框架结构也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短柱:夹层、错层、半高的填充墙、不适当的设置连续梁时就会形成短柱。在地震的作用下建筑房屋不可避免的发生扭转的作用,导致角柱承受巨大的剪力,角柱还会在地震的作用下受到双向弯矩的作用,而角柱因为边缘原因受到的约束较其他柱较小,所以在震害的情况下发生的破坏比内柱要大。

2.3框架砖填充墙的震害。 框架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很容易发生墙面斜裂缝,这些斜裂缝会沿着柱的周边开裂。地震作用下的端墙、窗问墙、门窗洞口的边角部位的破坏将会更加的严重。地震烈度较高情况下的地震会使墙体倒塌。还有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时剪切变形,这样框架结构的下部层问位移较大,填充墙的震害会出现“下重上轻”的现象。由于填充墙的受剪承载力低,变形能力较小,墙体和框架之间没有有效的拉结作用,在地震的往复变形中墙体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和散落。

3. 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3.1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

(1)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

(2)对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3)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3.2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廷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井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

(2)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

(3)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

(4)在抗震设计中某一部分结构设计超强.可能造成结构的其他部位相对薄弱.因此在设计中不合理的加强以及在施工中以大带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做法。都需要慎重考虑。

3.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1)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敢载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

(2)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

(3)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

(4)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4. 住宅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旖工中抗震设计施工要求

4.1钢筋工程。

(1)梁柱节点区柱箍筋的数量与间距。 大量的实践情况表明:地震区中框架节点遭受的地震破坏主要表现在节点区的钢筋的锚固破坏和剪切的破坏,这些地方的破坏引起整个框架主体的破坏等。因此梁柱节点区的箍筋的数量和间距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施工和设计,比较实用的做法就是将节点区箍筋全部按要求绑扎好在安装绑扎柱筋前,加一道较大直径的节点定位箍筋在梁的上面。连接方式优先选用电焊的连接方式和主筋连接。在下一道工序进行施工前防止箍筋由于模板的施工造成箍筋绑扎点的松动、脱落和移位。施工中可以把梁上的钢筋在节点区已经绑扎好的钢筋间隙中通过,在梁上的钢筋进行绑扎完成后要对个别的钢筋进行松动移位的检查,出现松动、移位的要及时进行固定。

(2)框架柱纵筋接头的位置。 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施工人员对规范和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实际中的框架结构的柱的节点的位置大多不符合要求。因此施工中节点区的钢筋施工应该做到如下的要求:确定非连接区:一层为≥Hn/3范围内在离基础顶面嵌固部位上面,其他各层可以在离楼面的≥Hn/6≥35d、≥500mm三者中最大的值为准,该范围为非连接区。钢筋的链接接头应该相互错开在柱筋的相邻的纵向钢筋内。接头在35d和500mm取较大的值,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在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钢筋的下料时不能简单的进行等分下料,要保证充足的下料长度。在实际的柱纵筋下料时,须充分考虑后一层钢筋接头的位置,如果钢筋出现问题需要进行切断时必须进行原钢筋更换,同时要保证钢筋足够的长度。

(3)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锚固长度。 柱顶的纵向的钢筋和边柱、角柱的柱顶的纵向钢筋的锚固构造并不相同,实际的工程中因为施工人员对标准理解的不到位导致边柱纵向钢筋的锚固和中柱纵向钢筋的锚固相同的构造做法。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标准的理解和加强日常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顶层柱筋的下料不宜过早,确保柱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4.2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要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处理:混凝土的配置要达到计量准确,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水灰比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施工中要搅拌均匀,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不能超过2m的浇筑高差,如果在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高差大于3m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浇筑施工,如设置溜槽、设置串通等工具进行混凝土的辅助浇筑施工。同时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发生离析现象。浇筑施工后要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振捣,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振捣器的操作均匀,快插慢拔进行施工,振捣器布点要均匀。同时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要保证振捣的布点要小于作用半径的1.5倍。浇筑施工时认真振捣。

4.3框架结构中构造柱质量控制。

(1)构造柱的投放量。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布置,框架结构的构造柱应该设置在外墙转角、横墙和外墙的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砌体栏杆的转角处、大于2m的洞口都要设置构造柱,设置的构造柱要保证框架结构整体稳定性,达到不少设、不漏设,符合规范相关的规定。

(2)钢筋设置。 构造柱中的钢筋要保证梁板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前安装施工完毕,要保证构造柱的钢筋上下贯通,梁内梁面要保证有合理的钢筋,和梁钢筋进行合理的绑扎和固定。防止楼板混凝土浇筑时的钢筋跑位偏移。

5. 住宅建筑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5.1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控制措施。 节点区的箍筋的同时施工做法是在模板支好进行沉梁时就把柱箍筋绑扎好,然后和梁一起放下,但实际由于摩擦的原因导致箍筋和柱纵筋下落的不平衡,使箍筋不能下落,而施工人员强力往下打的现象。这些施工行为导致箍筋的间距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导致箍筋没有得到封闭的绑扎并且杂乱变形。因此在钢筋的下料时考虑适当的添加几根和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其长度根据节点区的箍筋高度进行确认,箍筋的开口处应该先焊接牢固。然后把柱的箍筋按照设计的间距用短柱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的每边和两边进行相对焊接。加工成上下开口和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形式。

5.2节点混凝土浇筑问题。 混凝士柱的强度等级要比混凝土梁等级高一个级别依据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在框架结构施工的一般方法是将梁板和节点处的混凝土同时进行施工,往往在梁柱的交接处预留施工缝,这样就达不到是施工的要求。导致存在安全的隐患。施工中为了避免节点处的质量隐患问题,节点区的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应该采用:先将与柱同级别的混凝上运送到位,采用小型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杜绝漏振死角;混凝土初凝前,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这样的浇筑方法确保了梁在柱内的锚固和保证了柱子混凝土强度不发生变化,同时也能避免高低混凝土邻接处形成冷缝问题,从而达到很好的抗震设计要求。

5.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以及防止钢筋锈蚀而进行混凝土厚度的规定。混凝土厚度小就不能满足上述的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容易开裂。在框架结构施工中因为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的框架梁同时穿过主节点位置,会造成框架梁的面筋保护层的厚度偏大。因为一向框架梁受力钢筋要从另一向框架梁底下穿过,如果该向框架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钢筋就不能直接绑扎到箍筋上面去,对梁的骨架受力是不利的。因此在梁端箍筋下料时应该将高度降低20~30mm,施工时以那一向为主。同时要考虑因为保护层的增大导致截面的有效高度的减小,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减小5%,这在设计是应该考虑到这种影响问题。

6. 结语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施工技术措施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证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的关键技术。施工质量的好坏很大的影响着工程的抗震效果。因此在设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管理人员和设计施工人员都要重视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施工技术。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进行合理的施工设计,保证措施提高构件的延性,从而达到行之有效的提高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OGJ3-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 2).

[4]张婧,高衡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科学之友,2012(8).

[5]李丽,周志刚,何绮嗣.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抗震设施与施工[J].辽宁建材,2010.

[6]曾常春.高层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7]崔海涛.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综述[J].科技创业家,2012(2).

[8]彭莉华.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科学之友,2011(12).

[9]周碧华.框架结构抗震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2009(22).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简述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基于ANSYS的多层框架结构隔震性能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