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宣帝改革:正本清源成就最鼎盛

2016-05-14李仕权

领导文萃 2016年7期
关键词:霍家夏侯汉宣帝

李仕权

汉宣帝时更胜汉武帝时一筹

说“汉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并不是要哗众取宠而“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概括和总结。下面就让我们从内政和外交两个方向对比一下汉武帝和汉宣帝时期的情况。

先看人口

在古代,人丁兴旺是国富民强的标志,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繁荣强盛与否的最主要标准。汉宣帝在位时期是公元前74年至公元前49年,共25年。也就是说,汉武帝时期,人口最多时约为三千四百万人,人口最少时约为一千三百万人;汉宣帝时期,人口最多时约为五千万人,人口最少时也必定超过三千万人。换句话说,汉宣帝时期人口最少时,也跟汉武帝时期人口最多时旗鼓相当。

再看粮价

在古代,粮食价格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繁荣与否最主要的标准之一。

汉武帝开始对匈奴的战争后,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粮价开始大幅上涨,一石谷的价格上涨到百钱以上,甚至数百钱。汉宣帝时,由于生产快速恢复和发展,粮食连年丰收,一石谷的价格降到只有五钱。虽然谷贱伤农,但这也说明汉宣帝时期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储备极度充盈,甚至到了粮食过剩的地步。

再看匈奴

汉武帝时,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开始反击匈奴,历经龙城、河南、高阙、定襄、河西等系列会战,最终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决战中击败匈奴,奠定了战略上西汉对匈奴处于优势的地位。但是,匈奴没有真正臣服,经过十几年的韬光养晦后,匈奴又常常与西汉争斗,而且赢得多输得少。汉宣帝时,公元前72年, 汉朝派出16万骑兵,兵分五路征伐匈奴,这是西汉东汉400年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骑兵出征。这次出征,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又经过10年左右的持续打击,匈奴的国力被大大削弱,从此一蹶不振,匈奴对汉朝的态度发生了根本逆转。以前,更希望与汉朝战,而不是和;现在更向往与汉朝和,而不是战了。

“暗战”霍家积累改革权威

汉宣帝时刻不会忘记,自己是在霍光废黜仅当了27天皇帝的昌邑王刘贺(史称汉废帝)后登上皇位的。汉宣帝也深深明白,霍家权力极大,除了霍光本人摄政、权倾朝野之外,霍家还把持了几乎所有要害部门。实际上,霍光才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在废除了昌邑王刘贺的帝位、拥立汉宣帝之后,他的权势和声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汉宣帝时刻提醒自己,为了避免成为“昌邑王第二”,必须避其锋芒、韬光养晦。但汉宣帝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用政治智慧“暗战”霍氏家族,逐步积累足以推行改革的权威。

“暗战”第一回合:后宫后位之争

汉宣帝刘询尚在民间时,就有了结发妻子许平君,夫妻恩爱、情深意长,许平君给刘询生下了儿子刘奭(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公元前74年,刘询不经意间成了皇帝,霍光将次女霍成君嫁给汉宣帝为妃。立皇后时,汉宣帝的本意是要册封许平君为皇后,但由于霍家权势熏天,当时公卿大臣们都认为霍光之女是最佳的皇后人选,集体上书请立霍成君为皇后。两难之际,汉宣帝顾左右而言他,没有直接答复,而是下了一道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诏书:“朕在贫微之时曾经有一把宝剑,特别喜爱,视若珍宝,后来却不慎丢失了。如今我十分想念它,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群臣看了诏书,揣摩上意,知道皇帝的本意是要立许平君为皇后,同时也出于对霍光权势的妒忌和不满,于是一个个又改主意上书请立许平君为皇后。霍光见势,也只好应允了。

“暗战”第二回合:武帝庙乐之争

如何确立自己的正统性、合法性、权威性?汉宣帝从登基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琢磨。过了将近两年,汉宣帝终于想到了一个“一石三鸟”的好办法。啥办法?为汉武帝立庙。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五月,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颂扬他的曾祖父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命令大臣们讨论确立汉武帝的“尊号”(庙号)和“庙乐”。大臣们很识趣,纷纷鼓掌赞成,唯独长信少府(皇太后寝宫的主管)夏侯胜,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居然反对,认为“汉武帝虽然有征服四夷开疆拓土的功勋,但还没到要为其立庙乐的地步”。

一石激起千层浪,丞相蔡义、御史大夫田广明赶紧带头声讨夏侯胜“大逆不道”,说他是“非议诏书,毁先帝”,这可是大罪。于是,夏侯胜被捕入狱,还被判了死刑。不过汉宣帝重拿轻放:既没有处死夏侯胜,也没有株连他的家族,仅仅是长期关押了事。

汉宣帝为汉武帝立庙如何“一石三鸟”?为汉武帝立庙,表面上是尊崇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实际上是宣示自己才是汉武帝的嫡系后代(祖父刘据是汉武帝嫡长子),显示自己才是继承西汉帝业的正统,自己继位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是正本清源;打着汉武帝的旗号,霍光也只能支持,就算不支持,至少是不会反对的;当夏侯胜犯轴反对时,顺势将其问罪,给大臣们一个下马威,自己的权威就树立起来了。立庙一事,既确立了自己的正统嫡曾孙的身份,又成功推行了自己的独立施政,还初步确立了在朝廷上的威信,一举三得,初步展现出杰出的政治才干。

“暗战”第三回合:平定霍氏叛乱

汉宣帝即位后的第六年,也就是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撒手人寰。霍光死后哀荣至极,汉宣帝不仅按最高规格给他安排葬礼,还亲临葬礼,并加封霍光的众多子孙。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汉宣帝抓住机会开始亲理朝政。

汉宣帝深知,霍光虽然死了,但霍家的权势不会自然而然地随霍光而去,中央政府的各个机要部门都控制在霍家的亲属和亲信手里,而且兵权也仍然掌握在霍家手中。于是,汉宣帝开始了解除霍家大权的步伐。第一步,解除霍家对禁军的控制。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是东宫、西宫卫尉,汉宣帝就解除了他俩的职务。紧接着又把霍光的两个侄女婿调离了中郎将和骑都尉的职位,让南北军和羽林郎的统帅都由自己的亲信担任,从而把禁军的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了。第二步,解除霍家对兵权的控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汉宣帝对霍光的儿子霍禹明升暗降,表面上官升一级提拔为大司马,实际上剥夺了他担任右将军掌握屯兵的实权。第三步,进一步架空霍家。汉宣帝对上书制度进行改革,改革前,吏民上书先经过尚书再转呈皇帝,领尚书事有很大的筛选权力;改革后,吏民上书直接呈皇帝审阅,不必经过尚书,把霍山、霍云领尚书事的职务架空。通过这一系列步骤,权力逐渐集中在汉宣帝自己手中。

面对汉宣帝步步为营的夺权行动,霍家集团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丧失理智决定铤而走险进行叛乱,但汉宣帝早有准备严阵以待,叛乱根本就没能成气候。汉宣帝以秋风扫落叶的态势平定了霍氏集团的叛乱,将参加叛乱的人处以极刑,并废黜了皇后(也就是前文提到过的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在汉宣帝的原配许平君许皇后离世后,被立为皇后),在西汉朝廷中盘踞了20年的霍家势力一朝覆灭。

但值得一提的是,霍家灭族以后,霍光之墓未被牵连,依旧陪葬茂陵(汉武帝陵)。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抚今追昔,想起功勋卓著之臣,为了纪念和表扬这些功臣,他令人画了11名功臣的图像挂在麒麟阁,霍光名列榜首。为了表示敬意,11名功臣像唯独霍光不写出全名,而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这也显示了汉宣帝的政治智慧,威压和怀柔并用,既用霹雳手段,也显菩萨心肠,让活着的人更加为自己卖命。至此,“暗战”终结,汉宣帝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推行正本清源式改革,汉宣帝具备了足够的权威。

(摘自《改革的教训:打捞中国历代沉没的改革》)

猜你喜欢

霍家夏侯汉宣帝
别惹葡萄
救人一命最重要
张安世救人
救人一命
救人一命最重要
霍家的败亡带给后人的警示
玫瑰之殇
Delay Trigger in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sting System
《切韵》韵目小注反映的五家分韵之推测
京城81号精装虐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