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疑的微生活
2016-05-14王开林
王开林
微生活就是低头族忘我刷屏的生活。某位小友紧追时尚风向标,我便好奇地问他:“低头族不刷屏,难道会死吗?”他笑道:“当然不会死,但会生不如死!”
一个多世纪前,洋人到中国来游历,喜欢到处拍照,时不时,他们会把镜头对准那些衣衫褴褛的村民,村民莫不惊恐逃避,哄传照相机能够摄魂夺魄。彼时彼地村民确实太愚昧了,现代网民的进步却有目共睹,4G手机上的微信平台是一个堪比黑洞的魔沼,但许多人心甘情愿地置身其境,就算寻不到九转还魂丹,也义无反顾。
在网络时代,许多人先天不足,注定做不成意见领袖,那么他们就拥有无穷无尽的机会去做“意见口袋”,将意见领袖们的意见照单全收。以往许多年,怎么吃,怎么穿,怎么住,怎么玩,怎么教育子女,怎么在职场上打拼,诸如此类的问题,各人或多或少总有些自己的主见,现在意见领袖大包大揽,悉数给出了崭新的答案。吃得津津有味仍然不够,还要与绿色环保挂钩;穿得时尚光鲜仍然不够,还要在品位上多加讲究;住得宽敞舒适仍然不够,还要看朝向风水如何;玩得心旷神怡仍然不够,还要在朋友圈晒出照片和心得体会;教育子女品行端正、习惯良好仍然不够,还要驱遣子女多接受课外辅导,使之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在职场上打拼,光有实力,光靠勤奋仍然不够,还要唯老板马首是瞻,这才是重点中的重点。某些股神、理财圣手厕身其间,人们更是趋之若鹜。一旦某个意见领袖被追捧为教父级的人物,就意味着他圈到了数以百万、千万计的粉丝,也就意味着一大堆网民在被他粗暴简单地洗脑之后,沦为了人云亦云的知道分子。
微信上的朋友圈,功利气息犹如蒜味扑鼻。做微商无需资质,推销商品和作品也不设边际,求互粉个个心急如焚,请人到网上给自己投票,就仿佛点名索债,你上辈子一定积欠了他(她)数十份恩情。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群,拽着你入,拎着你进,你要是胆敢不给群主面子,擅自退群,他就会立刻将你拉黑。时间久了,朋友圈即沦为熟人圈,熟人圈即沦为生人圈,生人圈即沦为生意圈。扫一扫,你被对方纳入了朋友圈;再扫一扫,你又被对方踢出了朋友圈;前面的那个“扫”是扫描的扫,后面的那个“扫”是扫除的扫。真朋友依旧寥若晨星,假朋友却有了一大把。其实,你猜疑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猜疑你。你切割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切割你。
都说有图有真相,可是微信上太多的消息是虚假的,太多的美图是PS的,太多的靓妹是男性的,五花八门,令人莫衷一是。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倘若你既不肯做骗子,又不愿做傻子,那就一边儿凉快去。
逢年过节,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疯抢微信红包,为了几分钱、几毛钱、几元钱一个的红包,网民如痴如狂,以十足的热情和百倍的干劲娱乐至死,众生颠倒复见于今日。找找乐子,玩玩心跳,固然无可厚非,但撒钱如毛毛细雨的金主们个个心明眼亮,他们耍的是猴戏,赚的是吆喝,钓的是美誉。
低头族刷屏根本停不下来,吃喝拉撒时刷,过斑马线时仍在刷,简直置生死于不顾。低头族被海量的资讯活埋,对于他们而言,“不刷屏不会死,但会生不如死”,绝非一句玩笑话。以往,我能理解某位朋友不买车,不开车,却不能理解他不用手机,现在我明白了,若想过上自得其乐的慢生活,保留足敷所用的私密空间,还真得将手机设为静音才行,远离微信朋友圈才妙,即使被人讥笑为“那个躲在背后冷笑的人”,也无所谓。
微生活鸡零狗碎,微不足道,它令人撇开现实而以种种假象自我麻醉,它如同八面来风,徒然撩乱低头族的心绪,剥夺他们原本稀缺的个人见解,貌似提高情商,实则降低智商,这样的情形不仅可疑,而且结果也未必乐观。
(选自《燕赵都市报》)
【推荐语】 文章以戏谑之言开篇,直言以微信平台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如魔沼般已具有摄魂夺魄的力量;接着作者摆出阵仗一点一点道破微生活中各种的奇怪和可笑,在嬉笑怒骂中,让人反省自身;结尾照应开头,提倡将手机设为静音,远离微信朋友圈,并指出沉迷于这种微生活的危害。文章视野开阔,语言鲜活、犀利,能给生活在微信热时代中的我们以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