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鸭产蛋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2016-05-14史叶卉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产蛋率防治策略影响因素

史叶卉

摘 要 蛋鸭产蛋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养殖场环境、营养水平、遗传性能和应激等。这些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极易带给养殖户诸多困扰,造成蛋鸭产蛋高峰时间过短或无法达到高峰,导致养殖户损失严重。主要探讨防治蛋鸭产蛋率降低的影响对策,希望对南京市高淳区漆桥镇养殖户养殖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蛋鸭;产蛋率;影响因素;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116

南京市高淳区漆桥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属于国家级农业生态综合开发区,具有深厚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畜禽养殖已经成为了漆桥镇的一大产业,全年养殖的鸭达到了70多万羽,鸡10万羽,鹅5万羽,存栏达到20多万羽,每年为市场提供了超过160万kg的禽蛋。但近年来,蛋鸭养殖生产中产蛋大小不匀、产蛋率低下、产畸形蛋和软壳蛋的现象以及部分蛋鸭易产生采食量低,甚至死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积极探讨合理有效的防治对策。

1 饲养管理和环境对鸭产蛋的影响

1.1 鸭舍潮湿和天气变化

鸭属于水禽类,善于在水中觅食嬉戏,但休息环境则以干燥清洁为佳。若是环境过于潮湿,特别是过于泥泞,便极易滋生疾病。并且,夜间休息时鸭的腹部受到寒湿入侵后,将影响休息降低食欲,造成10%~20%甚至30%的减蛋率。同时,再加上夏热冬寒的天气变化,若是鸭舍外围护结构保温设施不良,鸭受冷空气滋扰后,将患上腹泻、感冒等,严重降低机体抵抗力,导致爆发性传染病或病原微生物感染。

1.2 水质不良和应激发应

蛋鸭一般与鱼鸭混养,而冬季池塘水体流动性差,且水量较少,毒物或病原体易污染水体,诱发蛋鸭患病,或是降低其食欲及饲料利用率,造成降低5%~10%的产蛋率。而最严重的危害因素为应激,即外界异常因素刺激下畜禽的非特异性反应,如突然追打、驱赶、停电或光照过强、拥挤和噪声等,或是氨气过量、虫害、鼠害与缺乏营养等,蛋鸭均会表现出神经兴奋过度,进而出现飞扑打斗或惊叫逃窜等情况。

即便蛋鸭产蛋期无较强应激,或是间断、持续的轻微反应,亦会使其累积不良效应,降低生产性能,减弱防卫机能,而诱发感染滋生各种疾病[1]。产蛋鸭常表现出脱毛换毛、采食量低、产蛋率低,或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病症,若是未能合理采取应对策略,其产蛋率必将下降严重,导致蛋鸭死亡。

2 营养不良对鸭产蛋的影响

2.1 维生素含量不足

蛋鸭减蛋多由缺乏维A、D、B1所致。若饲料单缺维A,鸭群既会表现出产蛋率低,更会角膜混浊、眼球干燥,口鼻眼常见白点,且有白色尿酸盐覆盖内脏表面。若缺维D,则会造成蛋鸭骨质脆弱,两腿无力,甚至瘫痪。只要添加维A、D即可改善这些症状,并快速恢复产蛋。而饲料长期存放或自行配料添加剂过于劣质则会缺乏维生素E,导致新育鸭成熟开产推迟,且开产后无较高产蛋率,还会降低种鸭的种蛋受精率。这就需要添加维E,使鸭群恢复正常。

2.2 缺乏矿物质

钙、磷含量过低及其比例失调,将使初产蛋鸭产蛋率低、跛行,增加畸形蛋、软壳蛋比例。一般当地水质是造成矿物质缺乏的主要因素。

3 传染性疾病对鸭产蛋的影响

3.1 细菌感染

通常母鸭体内以沙门氏菌、支原体、大肠杆菌与巴氏杆菌等细菌为常在菌,也可以称之为条件下病原菌,一旦受应激或鸭群机体抵抗力降低、管理不良等因素影响,鸭群体内的病原菌将迅速繁殖诱发肠炎。若未使用合理治疗方法或治疗不及时,病原菌便会在通过放泄殖腔直接进入蛋鸭暖巢或子宫,进而使蛋鸭患卵巢炎、子宫炎,并产出变形蛋、沙壳蛋。其中大肠杆菌可造成10%~30%的减蛋率,严重还会向上攀升。同时,蛋鸭常发禽霍乱,该病可致20%~50%的减蛋率,且目前为止尚未理想菌苗可用。

3.2 病毒感染

蛋鸭易受呼肠孤病毒、鸭黄病毒、禽流感病毒、鸭瘟病毒及细小病毒等感染,其中以禽流感病毒感染最常见,禽流感会造成蛋鸭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生殖器官内厌氧细菌定植,导致产蛋率过低。其中鸭黄病毒流行于2014年4月,为现目前最新型病毒,其发病率高且急,但死亡率低,易大幅度降低产蛋率。鸭黄病毒极有可能造成鸭群个体100%感染发病,却无较高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甚至低于5%。发病季节、养殖场管理是决定该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因素,若为雏鸭或青年鸭发病,部分养殖场可高达20%的死亡率。蛋鸭感染鸭瘟病毒后可降低20%~40%的产蛋率,严重时还会造成大量死亡现象。同时,感染禽流感病毒后,蛋鸭产蛋率会骤然下降,如产蛋率为90%的可能会降为40%,且长时间内难以回升。该时期内蛋形易变长,剖检结果为卵泡充血,呈无定形或长圆形,极易增加死亡率,现阶段并无特效治疗方法。

4 提高鸭产蛋的策略

4.1 降低对鸭产生应激的因素

首先,对鸭舍通风透气性能进行积极改善,以免氨气过量或潮湿过度,并加强气候变化、寒暑预防力度,规避骤冷骤热对蛋鸭的影响。其次,保持绝对的安静,避免噪音等不良影响,确保饲养密度合适,预防拥挤等情况发生。再次,按照蛋鸭产蛋时期差异,合理制定科学饲喂方案,保证产蛋期得到足够的营养保障,严禁投喂劣质或霉变饲料,避免对饲料品种进行过度调整,以防营养水平降低。最后,饲养员及其作息时间必须达到稳定性要求,病鸭捕捉严禁在鸭舍进行,特别是要注意不能对全群鸭采取注射治疗措施,且开产前要全部完成免疫接种。

4.2 治病促产,喂适量添加剂

一方面,要加强鸭舍消毒清洁力度,合理将中草药、抗菌药物与日粮饮水混合,特别是促进消化吸收的药物,对蛋鸭继发病和原发病进行治疗,尽量帮蛋鸭恢复健康,确保鸭的产蛋率[2]。另一方面,则要适当添加小苏打、蛋白精及0.15%氯化胆碱,促使产蛋率、蛋壳强度、饲料转化率得到合理提高,降低破蛋率,延长产蛋高峰期。

4.3 避免鸭脱肛

鸭脱肛主要是预产期或初产期蛋鸭常见症状,其多为蛋鸭密度较大或较为肥胖;蛋鸭开产后突然增加饲喂量;日粮中缺乏维E和维D,而蛋白质过量;以及蛋鸭产蛋时泄殖腔炎症、输卵管炎症或突然应激,光照不合理等所致。就生产实际来说,蛋鸭脱肛并无治疗意义。故此,预产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措施规避蛋鸭脱肛情况,比如维护鸭舍清洁,保持绝对安静,对蛋鸭体质量、日粮饲喂量及其蛋白质含量进行严格控制,合理实施光照等。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彻底用药物净化鸭体,以保证蛋鸭的健康,提高产蛋率。

5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蛋鸭在产蛋高峰期减蛋或产蛋率缓慢下降时,养殖户应积极分析现有饲养管理是否存在问题,严格落实光照、通风、喂料等各环节工作,一般可恢复正常产蛋率。但若产蛋率快度降低时,则必须考虑为疾病所致,通过控制、治疗疾病着手恢复产蛋率。此外,若并非疾病或饲养管理的原因,养殖户便要考虑饲料中是否缺少维生素等,并通过更换饲料的方式来恢复产蛋率,以此来促进高淳区漆桥镇畜禽养殖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幸奠权.冬季如何提高蛋鸭产蛋率[J].新农村,2015(12):23-24.

[2]李长梅.浅析“健康”鸭为什么产蛋率下降[J].农村养殖技术,2013(9):28-3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产蛋率防治策略影响因素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利用中草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实用配方
关于冷却塔的落水噪声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探析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及防治策略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建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与防治策略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春季蛋鸡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