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教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016-05-14刘阳

学理论·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知识经济能力

刘阳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养大量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机构,而教师能力则成为学校发展的智力资本。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现状,分析应该建立教师培训体系如下:分析需求,明确目标;分层实施,各有侧重;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职教师;能力;培养与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191-02

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各高职院校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各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因而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高职院校如何在激流勇进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是各高职院校的共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整体教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各高校应对机遇和挑战的首要任务[3]。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现状,分析总结出经济常态背景下应该建立的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体系。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向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新兴产业的日益兴起,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的高职院校才可以处于不败之地。而人才培养工作则成为各高职院校发展的重点,其中高职院校的教师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高职院校整体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是适应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客观要求,使全体高职教师在观念、知识、技能和方法上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批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3-5]。此外,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培养与提升始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使教师在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上有新的突破,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现状

(一)培训内容与市场导向相背离

市场经济在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上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及时掌握本地区市场对人才的供应需求特点,立足于市场所需岗位人才的发展方向,根据市场的导向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特点上来看,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目前的培训仍停留在职业道德、基本知识、教育理念等层面,忽视了市场导向这一需求,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5]。

(二)培训模式较为落后

通过调查,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体系主要集中在:举办讲座、参加国家培训基地讲座、到合作企业去挂职锻炼、参加执业证书考试等。表面上,大部分高职院校认为通过这种形式使教师和企业有了一定的接触,但是由于针对性较差,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6]。

(三)校企合作的师资培训模式尚未步入正轨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均开展了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方式,企业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习岗位的同时,很多高职教师也走进企业,为的是让教师可以深入基层,不拘泥于书本教学,提高实践能力,但是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大多是临时性的、阶段性的,只有在需要进行订单培训的时候,才建立合作和实践等事项。校企双方虽然共同建立了一个合作关系,但没有固定的交流和合作内容,特别是缺乏共同的愿景。教师走进企业的这种合作模式仅停留在表面,由于商业机密等多种原因,企业给教师提供的仅是挂职的机会,教师并不能深入基层,参与车间实践,因此在教师在实践能力上提升的空间有限[6-7]。

三、建立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体系

“十三五”期间各高职院校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任务。通过科学的教师培训体系,既可以激发教师培训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师的培训成果,使高职院校培训的人才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发展要求[5-7]。

(一)分析需求,明确目标

各个高职院校在制订每年的教师培训计划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对市场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明确目标岗位所需的核心技术人才要求,有的放矢地制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综合考虑现有的师资现状后,制定教师的培训目标,并结合每个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将培训方案制定得具有针对性、个体化和可操作性[7]。

(二)分层实施,各有侧重

做好高职院校教师的岗前和职后培训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的关键。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教师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解读和教师资格证的考取两个方面。在岗前培训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如新教师在取得资格证书后,要先到工厂的基层去实习,实习结束后的绩效考核达到一定标准后,才可以作为授课教师。高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可以从专业技术证书、实验技能、专业技能和技能竞赛等四个模块进行。专业技术证书是衡量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证书的能力;实验技能则是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的基础,教师具有夯实的实验操作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规范;专业技能是教师从事专业教学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涉及专业教学设计技能、专业教学实施技能、专业教学考核和评价技能等四个领域,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上方可做到游刃有余,能够确保学生参加专业实训和实习之前就对本专业有一个良好的了解和把握;技能竞赛模块设立目的则是培养教师的技能竞赛能力,有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参加技能竞赛等[8-9]。

(三)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高职院校通过和企业寻求合作,建立一个集生产、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开放性的产教结合基地,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因素。在产教结合基地人员组成上,既有专业知识雄厚的高职院校教师,又有生产实践知识丰富的工厂师傅,把企业的生产过程搬上课堂,教师与师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优势互补,利于教师把握行业的新动向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大大提升。此外,教师在参与一定时间教学工作后,要到企业的相关岗位上进行顶岗实践,这样,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都可以得到提高,校企合作可谓达到了企业与院校互利共惠的目的[10]。

(四)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建立量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全面反映教师的实践活动成果,进而间接反映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在考核指标的选取上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将不同职称、不同学科的教师的工作量分别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绩效的公平性,只有在公平的考核结果下,教师之间才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达到了提升教师能力的目的,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9-10]。

四、小结

综合能力强和专业素质高是未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主流,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各高职院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则是这一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角。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出一批批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职院校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宋嵘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探析[J].职教论坛,2009(31):23-26.

[2]张翔.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2-27.

[3]马桂霞.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概念及提升意义[J]. 改革与开放,2011(18):163.

[4]滕罕.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0):25-26.

[5]苑振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38-41.

[6]何应林.高职“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情况调查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42-146.

[7]杨丽君,辛和金.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及提升策略[J].中国市场,2014(17):147-149,156.

[8]李德贵.基于双师素质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成人教育,2014(8):22-24.

[9]覃兵,莫明琪,唐巧.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 职教论坛,2010(15):31-34.

[10]任曼曼.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以数字媒体专业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9):150-152.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知识经济能力
知识经济背景下优化企业法务体系问题及改进对策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创新网络活动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绩效动态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