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高考作文要丰富文化积淀

2016-05-14胡晓兰牛红莲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作文题目哲理

胡晓兰 牛红莲

高考《考试说明》把作文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考生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作文不仅要符合基础等级的要求,更要符合发展等级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达到四项要求,即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笔者认为,结合部分高考作文题目来看,还应指导学生在丰富人文精神、积淀文化底蕴等方面多下功夫,从而有效提升高考作文。

一、回归传统经典,积淀文化底蕴

例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以上作文题目,均从传统经典出发,从日常、凡俗的生活出发,发觉美好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提升人格,砥砺心灵。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元曲京剧、书法绘画……是历代华夏儿女用智慧凝成的结晶,用哲学谱绘的乐曲。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字字珠玑,内涵深邃,其意韵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应当让学生们重温国学经典,感悟华夏文脉,品味中华思想浩瀚深邃的丰富内涵,感受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宏伟气势,使他们拥有更高远的见识、深邃的思想、广博的胸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自己的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通过阅读和思考,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二、通过美文积累,丰富人文素养

例3: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材要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例4: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例6: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主题不限,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以上作文题目,以极具文化底蕴的词句为媒介,透视文化课题,观照生活经纬,让学生在诗意和思想的天空中驰骋思绪。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于海。”自然界的一切景物,都打上作者感情的烙印,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学生要做到博览群书,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品味生活的内涵与真谛。经典美文体现出名家的风采,融文采、哲理、美学、情感于一体,这对学生的写作与陶冶情操大有裨益。学生读背多了,积累多了,自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写文章信手拈来,欲罢不能。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悟,并进行写作的训练,感受并借鉴各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加强生命体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我们在备考中,应全方位引导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作文写作水平,从容应对考试。

胡晓兰,牛红莲,教师,现居湖北当阳。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作文题目哲理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