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研究提升效率 以素养应对高考

2016-05-14姚凤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红烧肉学情答题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中如何提升效率、如何应对高考,是每名高三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旨在为困惑中的教师同行们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体会,用研究提升效率,以素养应对高考,团队协作,师生协作,温馨备战。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应考的实践提炼并推行了具有我校特色和模式的“三研三时(实)”:课前三研,即研读定方向、研判理学情、研讨找方法;课后三时,即随时反馈、按时反思、及时返还;课上三实,即唯实情、悟实质、求实效。

课前三研:研读定方向(研读考纲,把握走向;研读试题,整合教材)、研判理学情(研究学情,理清思路;判断情境,预设问题)、研讨找方法(专题专人,主备主讲;集体修定,创新方法)

怎样做到研读定方向呢,首先要研读考纲,把握走向。在研读2016年的考试大纲后,感到没有太大的变化。高考试卷以稳为主、稳中求变。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依然作为重要内容,教学的方向不变:即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2014年、2015年以及变化的考点应该不会再变,比如:断句题,古代文化常识题,近义成语辨析题,排序题改为选填句子以及文言实词改显性考查为隐性考查等等。历年高考题依然作为训练的载体,能力考查的方式不变:即各类文本的阅读,单位时间内的限定性、指向性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以前的备考经验可以借鉴,学情数据可以参考,重难点及处理方法可以借用,总之不必摸着石头过河。其次是研读试题,整合教材。高考试题是研究的标本,通过研究找规律、找变化,看答题的角度看知识的运用,从而对教材进行整合加工。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材主要分两部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阅读与表达合并在一起就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阅读是吸纳,表达是释放;丰富的吸纳是以理解为前提的,顺畅的表达需要丰富的吸纳做基础。二轮复习中避免重资料轻教材的误区,重温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熟悉基础题型。梳理知识框架,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怎样做到研判理学情呢?研究学情,理清方向;判断情境,预设问题。最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高效地突破学生的知识盲区和误区;最重要的备课环节是了解学生的知识盲区和误区;二轮复习中不能忽视“学情”的研究,不能停留在“讲清”的基本层面,要达到“弄懂”的最终目标,所以课前根据“学情”预设学生的问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尤为重要。

怎样做到研讨找方法呢?专题专人,主备主讲;集体修定,创新方法。一轮复习中集体备课要有专题性,每个专题有主备人,主讲人,集体修定后拿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法。针对高三后期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阅读功利性强,粗略浏览便匆匆答题,错误率升高,通过研讨找方法回归真正的阅读,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七嘴八舌”的机会,给学生反思修正的时间,提出再次阅读的要求,把阅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走一次返程路,学生学会命题,题干与答案俱全。从拟题角度要强化陷阱意识,从答题角度要强化规范意识。

课后三时:随时反馈,审视问题,看清误区;按时反思,查找漏洞,弥补不足;及时返还,制定方案,反复训练。

一是随时反馈。在学生感到自己陷于题海、视野狭隘、积累空虚,一筹莫展之际,老师要审视问题,看清误区,随时反馈,设计考试问题反馈表,掌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错误和个性问题,制定方案,反复训练。最佳的教案是最有效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最有效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方法是对作业和试卷的详批细改和具有针对性的讲评。

二是按时反思。做到查找漏洞,弥补不足。教学中要“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迁移、思路)。“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不符合考纲要求、思维怪诞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

三是及时返还。做到制定方案,反复训练。要避免三个误区:重内容轻学生,重资料轻教材,重技巧轻阅读、表达。给老师的建议:教师体验答题过程,体验答案的“来龙去脉”,讲评注重讲答题思维及心理过程,老师跳进题海,学生方能跳出题海,经过做题方能精选试题。

课上三实:唯实情、悟实质、求实效。

第一,唯实情。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迷信权威,不迷信答案,只尊重实际情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二,悟实质。语文即生活,生活思维即答题思维,语文试卷的追求之一是体现语文即生活的理念。语文试卷的答题思维就是生活思维的浓缩与升格,所以深入思考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对生活产生理性的认识,把生活思维迁移到答题思维上,就会由繁入简,由难变易。首先应该体悟语文试题考察的实质,王大绩说语文试卷中“小阅读”选择题目实际是“脑筋急转弯”,历年高考作文题考察的实质主题都挂靠在“过去——现在——未来”这条轴线上体现“传统与时尚”的思想碰撞。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考查实质就是对学生检索和加工能力的考察。检索即根据题目的指向,从文本中提取答案信息的过程;加工即通过推断联想,使答案信息达到题目要求的过程。领悟了实质训练就有了重心。其次如果学生答题思维进入误区,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领其走出困境,能起到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效果,如语言运用题: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妈妈做的红烧肉。每次还未做完,我们便都眼巴巴地望着那锅,闻着那肉香的味道, 。

①等着妈妈从锅里把香气四溢的红烧肉盛出来端到桌上。

②那香气四溢的红烧肉便在热切的等待中被妈妈盛出来端到桌上。

③等着妈妈从锅里盛出来端到桌上香气四溢的红烧肉。

④等着那从锅里把香气四溢的红烧肉盛出来端到桌上的妈妈。

根据句式一致性,“望着锅,闻着味道”是动宾结构,排除选项①②;根据句子表述的中心意思“红烧肉”应该排除选项④,最恰当的选项显然是③。但有的学生会认为④等着妈妈也很好,等着妈妈就是等她端上红烧肉,和③没什么区别,陷入思维困境。此时引导其用生活思维来思考:“小孩子的眼睛是盯着妈妈还是盯着红烧肉?”便会豁然开朗。最后,在写作中,生活是源泉,学生要善于书写生活。对生活深入细致的感受,深刻的思考,对生活产生自己的认识,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冲刺阶段回归写作教学的本质,表达学生对生活的发现,返璞归真,事半功倍。

第三,求实效。主要是做到一课一得。高考冲刺阶段老师很容易用讲评代替指导,用考试代替阅读,代替方法指导,每节课都着急讲出答案,不给学生反思回视的机会。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一课一得”理念此时就尤为重要。比如作文指导可以变“先写后讲”为“先讲后写”,当堂反馈,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可模仿的对象。如时评类作文交给学生写作六法:1.析材料;2.论危害;3.挖根源;4.提办法;5.联现实;6.作结论(作呼告)。有目标,可模仿的训练,使疲惫不堪的学生从大量的题海中走出,每课有所得,每日有所进。

综上所述,高三冲刺阶段教师们总是试图以不同的方式指出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问题,可关键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三研三时(实)”可以使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以研促教,重点突破,有的放矢;激发活力,摒弃功利,提高效率。

姚凤荣,教师,现居黑龙江肇州。

猜你喜欢

红烧肉学情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邀你来答题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红烧肉去哪了?
红烧肉去哪了?
红烧肉去哪了?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