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有思想有方法
2016-05-14周多权
有人戏言:“商人不赚钱是违背职业道德的。”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应当去想一门学科,一节课,怎样才能做到效益的最大化。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为此,我对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以求积累经验,有助于将来的工作得以长足发展。
一、有思想地教学,体现个人的教学风格
1.建立学科本位思想,让思想作行动上的先导。作为学科教师,应当有学科第一的本位思想,自己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所教授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像语文这门备受学生和其它科目老师轻视的学科,更应如此。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热爱这门学科。教师不仅要有这种思想,而且也要适度地把这种思想传授给学生,建立该学科至关重要,不容忽视的思想意识。当然学科本位思想也有它的害处,因为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整体提高的活动,而不只是仅依靠某一科突出所能实现的,应当防止学科倾轧而出现短板现象。
2.建立分层定位,全面推进,整体提高的教学战略思想。教师的任务是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追求的是春色满园,而不是一枝独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教学目标始终定位在整体学生的知识扩充与能力提高上才是最佳的。在工作中我们最容易犯得毛病是对后进生的冷漠,对好学生的偏爱,对中间学生的不冷不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学生准确定位,全面兼顾,分层评价,让他们都能找到自己进步的台阶,得到自己发展的空间,以求全面推进,整体提高。
3.逐步摸索,形成风格,潇洒教学。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应当逐步摸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认识你,感受你,进而喜欢你。在教学中,形成自己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就会显得和谐而富有生气,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教学也更能表现出一份从容自如,得心应手的潇洒。
二、引导有法,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1.引导学生作好“积累”“梳理”,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引导学生作好“积累”“梳理”时首先要求学生学习务必以课本为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其次是要求学生自觉地、认真地、全面地整理基础知识。语文是一个见效慢,周期长的学科,它更注重平时的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梳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学习方法,应当加以科学的引导与督促,逐渐形成习惯。
2.纵联横比,深入挖掘,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益。课本中选入的文章只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一个范例,教师授课的过程是要将每一篇课文作为一个素材,针对某一目的出发去做十分有效的教育与训练的。这样一次次阅读训练,会逐渐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很好地处理了上课与训练的矛盾,加强了基础,提升了能力。对于文章中的着重点,一定要横向联系,纵深挖掘,多角度分析,最大限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当然,在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否则,教学就失去了它育人的基本功能,教师也就沦落为教书匠,不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
3.立足文本解读,注重方法讲授,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关键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学生能否考好的问题,更是体现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大问题。我认为,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首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让学生在限时内读完文章,感知文章最基本的内容,进而把握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找到基本的表现手法。然后再针对具体问题作精读研究,这样解决问题就会有一个制高点,就会有一种全局观念,避免在解答问题时出现答非所问、盲人摸象的悲剧。其次是在学生的阅读训练中,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只是答案,我们可以在每一次训练中侧重一个知识点或者一类问题的解答方法,讲深,讲透,在下次遇到是略加提醒点拨即可。还有就是要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全面作答,条理分明,以文解题的规范答题习惯。
4.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抓好学生的背诵。一丝不苟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在这两项上需要制度化,养成习惯,甚至是形成条件反射,当一有背诵内容或是作业,学生就会知道怎样去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合格的。
话有千言,却重在行动,说起来轻松而好听的话,实践起来总是很困难的,需要我们有一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一股勇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信迈步从头越”;更要有一份耐心,劳作田间,在夕阳里等待最后一粒麦子的成熟。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专题论文)
周多权,教师,现居甘肃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