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预设角度分析喜剧小品的幽默

2016-05-14高婷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摘要】语用预设的应用是近年来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语用预设的特点出发,对赵氏喜剧小品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究喜剧幽默产生的机制,分析喜剧小品幽默效果的深层语用原因。

【关键词】喜剧小品;语用预设及特点;幽默效果

一、引言

近几十年,小品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其中脱胎于二人转的东北小品更是享誉大江南北。作为赵氏小品的精华代表,由赵本山弟子组成的辽宁民间艺术团在《欢乐喜剧人》舞台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扬。本文试以《欢乐喜剧人》中辽宁民间艺术团表演的喜剧小品为语料,试图从语用学中预设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喜剧小品艺术魅力的深层语用原因。

二、语用预设理论及特点分析

预设又称为前提(presupposition),德国哲学家弗雷格Frege首先对预设进行了认真的研究。20世纪60、70年代,语言学家将预设作为一种语义关系进行研究——语义预设;随后,随着研究深入,语言学家发现预设对语境因素十分敏感,它与说话人以及其他语言外因素有密切关系,语言学家们开始将预设作为一种语用推理去研究——语用预设。

1、语用预设

关于语用预设,语言学界大致有三种理解:第一种理解认为语用预设指说话人对言语中的语境所做的设想;第二种认为语用预设是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所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或是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第三种理解认为语用前提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上述三种看法分别从说话人、交际过程、听话人角度对语用预设进行了解释,三者其实是共通的:语用预设是说话人自己明确并认为或者假定听话人也明确、能够促成言语行为顺利实施的适合条件。

2、特点

Saeed曾指出,可以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预设这一概念;或者也可以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把预设看作是建立在说话人表达信息的基础上听话人对说话人意图所做的一种推论。无论从说话人、听话人或者是上文提到的交际过程来看,预设都是具有动态性的。运用动态的观念研究预设就可以采用多视角来分析预设。以此,我们认为预设除了具有基本的合适性、共知性以外还具有动态性、主观性、单向性、隐蔽性、可取消性的特点。

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共知性是保证话语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主观性指预设是会话一方对某一语句主观上的态度,有时可能并不为对方认可。单向性是指预设未被听话人理解前是属于说话人单方的。隐蔽性是指预设通常并不为说话者直接表达,而是通过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语境制约将预设加以暗示,能够根据语境推论出来。可撤销性是指话语中原本存在预设,由于语境因素中的语言因素或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有的预设不复存在。

三、运用

小品的幽默效果离不开巧妙运用语用预设的各特点。下文将从四个方面,结合语用预设的各个特点解释喜剧小品中幽默效果的生成。

1、故意误设预设

在喜剧小品中,巧妙运用违背预设的合适性特点故意设置错误预设,可以达到意料之外的幽默效果。如:

宋小宝:我的收费标准……,合理不?

杨树林:这个价位非常合理。

宋小宝:你看我为什么这么便宜呢?因为我这是薄利多销。知道不?我这是走量,见利就走。(《碰瓷》)

在这个小品中,宋小宝为了能够碰瓷成功,跟被碰瓷人杨树林进行交涉,在宋小宝的言语中,碰瓷似乎是一个正当的行当,“价位合理”又“薄利多销”,俨然是一个正经生意人在做生意时与顾客交涉时的合适言语。而在碰瓷这个场景设置中,宋小宝的言语是不适合现下语境的,这种与大众认知相左的荒谬场景让人不禁哑然。

2、假意强调预设

假意强调预设是指表面上看似强调原有预设但实质上进行主观理解,进行新的预设设定,造成幽默效果。

大小姐:如果我跟你妈掉河里了你先救谁?

二哥:掉那条河里了?

大小姐:不知道啊?

二哥:不知道不行啊,不然我咋去救你啊?

大小姐:我是说如果掉河里了。

二哥:如果掉河里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认识如果。

……

大小姐:我就是打比方

二哥:你打比方?比方我认识,他是我朋友,你为什么要打他?你为什么这么粗鲁?为什么要打比方?(《四大才子》)

在这个例子中,表面上看来二哥似乎很配合大小姐进行了多次言语交涉,但实际上我們看出二哥每一次的回答都巧妙的偏离了大小姐的预设焦点。按照一般的常识,大小姐的第一次问话的话语预设焦点应该在“我和你妈”这两个人发生了什么,其语用预设焦点应该是“你救谁”,而二哥巧妙的提取了背景信息,将“河”作为焦点,表现上顺应大小姐的问话问出“那条河”这样的回答来躲避了大小姐真正的问话意图。当大小姐气急败坏的解释只是打个比方的时候,二哥故伎重演,反而责备大小姐无缘无故打人,会话彻底中断,无法继续。二哥多次巧妙运用预设的主观性、单向性、隐蔽性的特点将大小姐的语用预设进行转移,让观众为他的机智忍俊不禁。

3、顺用预设

顺用预设是指借用对方的预设,用对方预设作为前提进行推论,从而得出不利于对方或有利于自己的结论。如:

宋小宝:……这张是脑门往下尾巴根往上,粉碎性骨折……

健美教练:妈呀,太神奇了,我这一脚把你踩成无脊椎动物了?(《碰瓷》)

在这段对话中,健美教练借助宋小宝的预设,采用归谬的方式顺应宋小宝的话讽刺的说出你是无脊椎动物这一荒谬结论,这种明知不可能却得出的荒谬结论让观众深切的感受到小品对碰瓷这种行为的讽刺,寓教于乐,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

4、打破预设

大小姐:必答题,你是大哥,你先回答。

大哥:一加一等于几是一道数学题,本人钻研文学,对数学一窍不通。二弟,你家祖传数学,你告诉大告诉大小姐吧

二哥:我们家的确是祖传数学——传女不传男!(《四大才子》)

在这个场景设置中,三位才子都不想娶丑陋的大小姐,所以绞尽脑汁想办法躲避大小姐的问题。大小姐第一次问话时设定预设是“大哥必须先回答”的预设,大哥却将焦点放在数学题上,用对数学一窍不通的理由取消了必须先回答这个问题的预设,将问题抛给了“祖传数学”的二哥。二哥急中生智,用“传女不传男”成功的取消了大哥的预设“二弟精通数学”,兄弟间的智斗让人捧腹大笑。

四、结论

在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预设的特点可以制造大量幽默效果,并在塑造人物、增强舞台表现力和升华主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语用理论中其他理论等都可能使话语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幽默的效果。而目前对于言语幽默效果产生原因的研究并不十分透彻,关联理论、礼貌原则等一些基础理论与言语幽默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并没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丰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外国语出版社, 2000.

[2] 罗国莹, 刘丽静, 林春波. 语用学研究与运用[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

[3] 黄华新, 徐以中. 预设的动态性和动态预设观[J].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37(5).

【作者简介】

高婷(1990—),女,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