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V了也白V”构式分析

2016-05-14孙佳莹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句法语义

【摘要】“V了也白V”构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构式。本文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出发,以句法、语义、语用和产生机制四个方面对“V了也白V”构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V了也白V;产生机制;句法;语义;语用

“V了也白V”构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构式,口语中使用频率高。其同义变体有“V了也白搭”、“V了也白V”等。“V了也白V”构式由来已久,最迟在清代就已经出现,《红楼梦》中有“快进去,疼你也白疼了。”等相关用例,已经逐渐从一个让步假设复句发展成为一个常用构式。我们可以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出发,以句法、语义、语用和产生机制四个方面对“V也白V”构式进行分析。下文未标识语料均摘自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一、“V了也白V”构式的句法分析

1、句法成分

我们可以把“V了也白V”构式分为三个部分:“V了”、“也”和“白V”。“V了”是由让步句“N即使V了”紧缩、压缩、脱落而来,“也”是关联词“即使……也……”的保留。“白V”是“白白V了”的压缩形式,虚化而来的副词“白”修饰动词。

2、入句表现

“V了也白V”构式一般不单独成句,而是充当句子成分。根据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V了也白V”构式可以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和复句分句。其中,复句分句可以是因果关系复句、并列关系复句、条件关系复句、转折关系复句和选择关系复句。

(1)充当谓语

“V了也白V”构式可以放在主语后面陈述主语,在句子中充当谓语,相当于一个动词短语。例如:

1)他们只会开“空头支票”咱们说了也白说。

2)这样的人往往听不得半点不足,没有察纳之雅量,别人说了也白说。

3)你说哪个就哪个,我挑了也白挑。

(2)充当宾语

“V了也白V”构式可以放在动语后,表示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充当句子的宾语,相当于一个名词性短语。例如:

4)是信奉“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还是一贯分毫不取,分文不受?

5)种前三行玉米时,就知道种了也白种。

6)他知道反正问了也白问,就索性不问了。

(3)充当定语

“V了也白V”构式可以放在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作修饰成分,充当定语,相当于一个固定短语修饰名词。例如:

7)这就造成了对中国企业“骗了也白骗”的名声。

8)剪去了中间印了也白印的字儿。

9)彻底打消有的人“去了也白去”的顾虑。

(4)充当复句分句

“V了也白V”构式可以充当复句的分句,可以是因果关系句、并列关系句、条件关系句、转折关系句和选择关系句。例如:

10)下雨中山公园就不好看了,也照不成相,去了也白去。

11)我与你后妈离婚了,财产都归她,我年老体弱一无所有,你就是考了也白考。

12)收入低的人似乎不再惦记着买房子的事情,因为太遥远了,想了也白想。

例10)-12)是因果复句,“V了也白V”构式一般出现在正句,表示结果。

13)从“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最终到“说了不白说,有效还要说”的“政协”流行语变迁,不难看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4)甚至妄言“不拿白不拿,拿了也白拿,我不拿他拿,要拿大家拿。”

15)此梨“乱世无主”,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大家都不吃,烂掉更可惜。

例13)-15)是并列复句,分句之间是平行关系或对举关系。在并列复句中,“V了也白V”构式一般与“不V白不V”构式共現。

16)如果是电影,不看白不看,如果是集体看电影,看了也白看。

17)但如果不开店,不蹬三轮车,游客来了也白来!

18)如果起不到什么作用,做了也白做。

例16)-18)是条件复句,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结果,“V了也白V”构式一般出现在正句中表结果。

19)往往讲了很多道理,说了也白说,不起什么作用。

例19)是转折复句,前后句意思相反或相对,一般不出现关联词语,“V了也白V”构式出现在后分句中。

20)要么不会装,要么没有能力装,要么装得不像,要么装了也白装。

例20)是选择复句,分句间为选择关系,一般需要出现关联词语。

二、“V了也白V”构式的语义分析

张谊生、吕峰、王艳婷等学者均认为“V了也白V”构式是由让步假设复句“即使V了,也白V了”压缩整合而来,但忽略了“白V”的多义性对“V了也白V”构式义的影响,事实上,“V了也白V”构式的具有两个相互对立的语义。

1、V的语义特征

根据CCL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查询“V了也白V”构式及其变体构式,共找到109个例子,频次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说”在“V了也白V”构式中是最为常见的动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动词“去”和“撞”,其他动词的出现频次均不足5次,分布较为平均。

动词V以动作动词为主。当隐藏主语为施事者时,动作动词一般为强持续性、弱动作性动词,如“说”“改”等;当隐藏主语为受事者时,动作动词一般为强动作性、弱持续性动词,如“撞”“打”等。这是因为前者往往强调“付出代价”的过程,后者则是偏向强调“付出代价”的结果。少量趋向动词如“来”“去”也可以参与该构式。动词V主要为单音节动词,少数双音节动词如“决定”“商量”等也参与“V了也白V”构式。

2、“白”和“也”对构式义的影响

“V了也白V”可以表示两种语义,分别如例5)、10):

构式义1:应该获益却付出代价。

构式义2:应该付出代价却获益。

这里的“了”为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实现,但因为来源于压缩了“即使”的让步假设句,且在“V了白V”变式中连“也”也压缩了,所以动作可以“未发生”也可以“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如例1)、5),“了”对语义指向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之所以会产生两种语义,是受到了“白”和“也”对构式义的影响。“白”是由于实词经常充当状语,虚化为副词。张谊生认为,预设否定副词“白”早在晚唐至北宋就已经完成虚化。“白”的作用在于否定预设,表示付出而无所得或得到而不付出。邵敬敏认为,“白”可以表示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意义:付出代价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付出利益却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在“不V白不V,V了也白V”句式中,前后两个分句在单说的时候,虽然存在两种相反心理判断的情况,但组合为复句的时候共同表示一个语义。黄岳洲认为此句式是妥当的,新信息因正反推衍而生,两个分句都是从一个方向(正面或反面)进行批评或鼓励,都能因承接一个迟疑的信息而顺理成章。如例13)14),心理判断分别是“不V”和“V”,根据语境判断,每个复句均只有一个含义。

“也”分为关联副词和语气副词两种。陈鸿瑶认为,关联副词“也”经过主观化历程,成为了语气副词“也”是“非范畴化”的过程。在语篇和信息组织上,关联副词时靠“类同”义实现语篇的连接的,而语气副词“也”靠的是评价功能,语气副词“也”具有反预期信息功能。张谊生指出,使用评注性副词是汉语情态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构式中,语气副词“也”没有实在意义,只是表达情态。“也”作为程序信息而凸显,淡化了概念信息。而关联副词“也”通过“类同”达到连接作用。如表所示:

张建理认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也”涉及两个相交的范畴,存在异畴同构和同畴异构两种情况。徐霞认为,“也”的语义指向随异项的位置而变化,与同项无关,“也”的语义始终指向“本句”中的异项。在“不V白不V,V了也白V”句式中,主语统一,“也”的前后只存在一个异项,所以语义指向不存在歧义,指向“白V”。所以,尽管在构式义1和构式义2中“也”的类型不同,但该句式存在两种语义,并不是因为“也”,而是因为受到了语义指向异项“白V”的不同语义的影响。

3、同义变体构式

“V了也白V”构式的一般变体有“V也白V”、“V了白V”、“V了也是白V”、“V了也白搭”等,语义相同。例如:

21)我是“白丁”党员,办事没人信,说话没人听,干也白干。

22)值班民警明确回复说:“在崇山路一级马路上遛狗,撞了白撞。”

23)我是禅师,而禅是不能讲的,讲了也白搭。

24)你的问题太多,说了也是白说,解决不了。

25)说了也白费,因为总是有很多女孩子想去参加。

26)听说已经有军代表看中了,抢了也是白费力气。

27)他说李儿玩完了,都不认识他了,我去了也白费工夫。

“白”作副词的时候有“没有效果、徒然”的义项,“白搭”是动词,表示没有用处,不起作用,白费力气,即前述动词没有效果。“白搭”经常与“也是”组合成“Vp也是白搭”句式。“白费”是动词,表示徒然耗费。在例21)-27)中,各变体构式都可以替换为“V了也白V”构式而不改变语义。一般来说,当构式前出现“不V白不V”时,要选用“V了也白V”构式而不采用其他变体构式,这是因为相同的音节数构成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说话习惯和记忆习惯。

“V了也白V”构式还可以的V替换为Vp。一般来说,后一个Vp省略宾语,语义不变例如:

28)甚至帮老张搬家也白搬了。

29)大部分是你打招呼也白打,他急匆匆走他的路,好像没看见你一样。

三、“V了也白V”构式的语用分析

1、语气

“V了也白V”构式具有劝告和鼓励两种语气,“白V”的语义指向来判断。在构式义1中表示劝告语气,心理判断是“不V”“别V”;而在构式2中表示鼓励语气,心理判断是“V”。总体上,“V了也白V”构式以劝告语气为主,鼓励语气在“不V白不V,V了也白V”句式中较为常见。

2、语用特点

(1)口语化。紧缩句使得分句之间的语音停顿消失,使得结构上的一些词语被压缩掉了。紧缩句精炼明快,常在口语中使用。简洁清晰的表达为“V了也白V”构式在日常交际中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2)主观化。“V了也白V”构式带有说话人对于话题“V了”结果的主观判断,具有抱怨的情绪或鼓动的情绪。其中,最为主导的还是对“V了”结果不看好所以劝告自己或他人“不V”的心理,和由此而产生的抱怨、失望、后悔的心理。

(3)生动化。一般来说,当构式前出现“不V白不V”时,要选用“V了也白V”构式而不采用其他变体构式,这是因为相同的音节数构成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活泼,符合說话习惯和记忆习惯。此外,因为“V了白V”和“V也白V”变式在压缩过程中满足汉语双音节化趋势,节奏感强,相对于其他变式来说,出现频率更高。

四、“V也白V”构式的产生机制

1、产生动因

“V了也白V”构式由来已久,在清代小说中已有广泛使用,主要表现形式为“V也是白V”、“V也白V”两种,例如:

30)蒋老五你还算有点情面,不然,你将我杀了也是白杀。(《三侠剑第三回》)

31)朋友,你问也是白问,我是知府的大管家,人称长毛狗,姓王行三。(《彭公案第七十五回》)

32)你喊也白喊,我们这庙,上不靠村,下不靠店(《三侠剑第四回》)

33)是团城子余党,死了白死。(《续小五义第九十六回》)

一般来说,“V了也白V”构式及其变式都可以还原为假设复句“即使V了,也是白V了。”之所以涌现出多种同义的变体构式,是因为语言遵循经济性原则。语言经济性要求在表意清晰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表示尽可能多的信息,越简洁清晰的信息越容易被记忆与传播,话语交际效率越高,所以“V了也白V”构式应运而生。

2、产生机制

“V了也白V”构式的产生机制是紧缩、压缩和脱落,它最完整表达形式是“N即使V了,也是白V了”。首先紧缩关联词语“即使…也…”变成“NV了,也是白V了”;其次,主语N和V的受事宾语脱落,尽可能将V压缩为一个单音节词;最后,表强调肯定的动词“是”和表实现的动态助词“了”脱落。“V了也白V”构式在产生过程中,受以下几个原则影响:

(1)距离象似原则:“V了也白V”构式随着关联词语、主语、助词等的紧缩、压缩和脱落,线性距离缩小,语义联系变得紧密。

(2)典型范畴原则:V的主要类型是动作动词、据上文可知,“说也白说”是特征最突出的成员,是人们在想到“V了也白V”构式范畴时第一个映入脑海的成员,即“V了也白V”构式的原型成员。

(3)语法隐喻原则:“V了也白V”构式打破了语法和语义一致性,具有多个同义变体构式,但“也”和“了”还没有彻底脱落,固化度还不够高,其语法隐喻还不够彻底。

(4)时间顺序原则:在“V了也白V”构式中,严格遵循时间顺序原则,两个分句的前后顺序不能替换,如果替换则语义发生改变。例如“干也白干”≠“白干也干”,根据上文的“也”的语义指向可知,前者的语义指向是“白干”,而后者是“干”。二者的预设前提分别是“白干了”和“干了”。

(5)焦点凸显原则:焦点除了可以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等表现出来。Erteschik-shir以二分结构将句子分为“话题—焦点”,赵清永,孙刚认为,句尾新信息焦点形式是新信息焦点的句法表现的一种。述题部分含有新信息,常常成为句子焦点。“也”标记焦点,可在焦点前,也可在其后。

实际上,在没有标记词的书面句子中,不存在绝对的自然焦点的说法,在“V了也白V”构式中,要借助判定话题述题和“也”的标记焦点的指向,才能确定含有新信息的述题“白V”为该构式的凸显焦点。

【参考文献】

[1] 张谊生.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 中国语文, 2000.

[2] 吕 峰. “不V白不V”构式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 王艳婷. “V也白V”构式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

[4] 黃伯荣, 廖旭东. 现代汉语(第六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9.

[5] 张谊生. “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潜在内涵[J].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3).

[6] 邵敬敏. “不要白不要,要了白要”是悖论吗?[J]. 汉语学习, 1986:14-15.

【作者简介】

孙佳莹(1994—),女,汉族,郑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句法语义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希尔顿全球酒店管理集团英文官网汉译翻译报告
东北方言“贼”与普通话“很”之比较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
用人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