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创新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2016-05-14刘芳竹
刘芳竹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创新。我个人认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要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能力来源于知识,知识有待于转化为能力。能力必须以知识为依托,离开知识谈能力,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空中楼阁。假如一个中学生对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不了解,你能说他有历史思维能力吗?当然,知识又有待于转化为能力,知识不经过加工、处理、联系和重组,不用思维的经线贯穿,就只能是静止的、零碎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古知今。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创新中,必须是知识与能力并重,只传授知识,不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法是不可取的;而任何忽视传授知识,片面强调培养能力的作法同样也是不可取的。
二、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反映出来,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接受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历史课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历史课的内容更具有情感因素,与其他科目相比它可以上得更生动活泼,课堂效率更高。在教学手段进步的条件下,如果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完全的投入情感因素,只是枯燥无味地、机械性地演示文稿,那么,多媒体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中学历史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唯一固定不变的形式。中学历史教学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它应该因课因人而异,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例如采用问题讨论教学便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问题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设计的一个匠心独到的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在解决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辩论,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或结论教师不能妄加评论,而是要积极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我评价学生课堂活动的原则是:不怕学生的观点有误,就怕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对于提出错误观点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
四、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总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还有一些矛盾客观存在。如中学历史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史学材料的大量涌现、信息量剧增的矛盾,传授系统知识和教学的集体形式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实施因材施教的矛盾。所以中学历史教学创新不仅要注重课内,还要充分利用课外,只有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历史创新能力的发展。课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课内的延伸和深化。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课内与课外,不能成互不相关的两张皮,要努力形成契合点。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的知识是创造的先导。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不可能纵览古今,正确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就谈不上创造才能的发挥。学生的知识面愈广,愈具有综合性、渗透性,其创造能力也就愈强。
五、深与浅、难与易的关系
这是任何一门课程教学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深与浅、难与易其实都是相对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接受能力不同,原来的知识水平不同,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不同,因而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深与浅、难与易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如何处理深与浅、难与易的关系,关键在于一要吃透教材,二要吃透学生,从学生的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出发,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这应该是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掌握但又不容易掌握的教学基本功。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该形成各自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肩负着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此,我们要认真遵循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屑追求,努力开拓中学历史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