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限风光在险峰

2016-05-14

求学·素材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险家作文题美景

【名师简介】丁长缨,山东济南一中教师,连续多年参加山东省高考阅卷工作。在《求学》《新课程报》《山东教育》《山东教育导报》《现代语文》等刊物发表文章达10万字。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记者曾问两位探险家一个问题:“在去过那么多奇峰险绝的地方后,还有什么遗憾吗?”一位探险家说:“我始终有两大遗憾。一是为世人遗憾,地球上有那么多瑰丽的景色,世人竟不得一看;二是为景色遗憾,它们那么壮观美丽,却不为世人所知。”另一位探险家说:“我没有什么遗憾,探险让我看到了许多常人未见之景,而每个人心中或许都留有别人不曾看见的风景。更重要的一点是,奇险之处的风景本来也不是为观光客准备的。”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哪些联想或感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

该题延续了2015年高考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出题导向。纵观2015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出题者在普遍降低作文审题难度的同时,普遍提升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如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Ⅱ、山东卷、福建卷等作文题,都需要考生在作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并进行合理论证。

承袭探究个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命题意图,探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历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关注点。该题目涵盖了高考命题的热点与常考点,对考生备考有一定的训练意义。

【立意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在材料中,两位探险家对于自己的探险感受有不同的认识。一位探险家认为自己在看过景色之后有所遗憾——他为人们无追求美景、无获得美景的能力而深感遗憾,也为美的事物不能为天下人所知而遗憾。而另一位探险家认为自己无遗憾,因为风景既在险远之地也在每个人的心里,险绝之处的风景本来就不需要人人熟知。兩位探险家对于如何追求美景,如何看待美景的不同态度,带给我们如下思考:

真正的美景是什么?在哪里?是在险远之地,还是在我们的心里?

真正的美景是需要我们跋山涉水,历练身心才能见到,还是只聚焦于心就能获得?

绝险之处的风景应该包含一切美的事物或出类拔萃的品质,这样的风景需要不需要彰显于天下?

【优秀立意】

1. 无限风光在险峰;2.大美无言,无须喝彩。

【高分素材】

(人物)素材化用①

13岁的刘月宁凭着对音乐的热爱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0年后,刘月宁用自己卓越的技艺开创了全球首个音乐孔子学院。当刘月宁上演的“当东方与东方相遇”主题音乐会在中印两国引起热议时,人们领略到的不仅是音乐的华美,还有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惊喜。然而,无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表演的时候,刘月宁都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有时甚至背负误解,但她将这些压力或误解转化为动力,创造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人物)素材化用②

16岁时,他就能弄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大学时,他能进入剑桥大学最有名的国王学院;二战期间,他发明破解情报的机器,至少拯救了1400万条性命。但同时,他也被时代所抛弃——同性恋倾向被曝光后,他无法忍受被公众诟病的煎熬,最终选择了自杀。阿兰·图灵的风光与黯淡并存于他的一生,但他这一生的经历也让他成为今天最伟大且最值得纪念的人之一。

(语录)素材化用③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我们总说我们发现不了美,是因为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殊不知,有些美,不仅需要能发现美的眼睛,也需要我们在跋山涉水后方能获得。正如人生那些风景绝佳处往往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摸索,一步一步攀登,用坚强的意志力与非凡的耐力才能达到。

(语录)素材化用④

节目《荒野求生》的主持人贝尔·格里尔斯曾说:“伟大的户外活动能够超越代沟,而湿漉漉的雨靴,跪在草丛中的膝盖和沾满泥巴的双手,都应该是你成长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不能仅仅局限在家庭琐碎的柴米油盐中,也不能被禁锢在方寸天地间,这样活着,我们无异于井底之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美也是五彩斑斓的,当我们摒弃了自己的小格局时,我们才能找到更广阔的可以遨游的天地。

猜你喜欢

探险家作文题美景
小探险家
兴义的美景多
我想做探险家
海洋美景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田园美景
你说的美景我知道
蚂蚁探险家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