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比喻妙说理

2016-05-14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扬子江全文比喻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是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歌词,而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在上世纪20年代,也创作了一篇非常震撼人心的文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作——《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从语言上看,全文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现结合文中的具体词句进行品析:

1.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2.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3.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观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4.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气势。

文中,作者把长江大河比作中华民族的生命进程,把扬子江、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势不可挡。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来凸显中华民族的情态特征:如“平原无际,一泻万里”写出了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进程;“回环曲折,崎岖险阻”凸显出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浊流滚滚,一泻万里”则写明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总之,在李大钊的眼中,雄健的国民身上自有着一种勇敢、执着、坚强的革命精神。

纵观全文,作者层层推理,于结尾处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让读者深感信服。而这一系列比喻修辞的运用,既生动形象,又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凸显了全文的主题思想:在中国面临艰难困苦的时候,全国人民要联合起来,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

【即学即用】

1.结合上下文语境,品味下列语段中的画线部分。

(1)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却发现,永远登不到顶,最终也看不到头。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霓虹,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尽管不得大愉悦,但是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马德《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2)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得到的实情。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等说的都是这些道理……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须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杨绛《人不炼,不成器》)

2.写话练习。

请以“生命”或“信念”为话题,运用比喻说理的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猜你喜欢

扬子江全文比喻
全文中文摘要
比喻
本刊启事
扬子江药业
全文中文摘要
青年再造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南京纬三路:在扬子江下“穿针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