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孩子都有一件依恋物

2016-05-14游戏力工作室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6年8期
关键词:毛绒玩具毯子小毛

游戏力工作室

孩子有依恋物,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养育方式有问题

微信群里,一位妈妈诉说了她的苦恼:

“我家孩子都一年级了,睡觉的时候必须要拿着她的小毛巾,半夜醒了先找小毛巾才能继续睡觉,是安全感不足么?是我们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吗?”

这个话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讲了自家孩子的故事,才发现,原来很多孩子都有一个难分难舍的“宝贝”,有的是毛绒玩具,有的是睡衣,还有的是小毯子或者枕头。这类物品有一些共同特征:要么触感温和柔软,要么带着妈妈或者自己熟悉的味道。它们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将“舒适安全”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安心、放松。

依恋物其实是孩子在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与挑战时,主动为自己寻找的缓解压力,调整情绪的一种方式。我们会发现,当生活有一些变动,比如搬家、旅行、弟弟妹妹出生,或者上幼儿园,孩子对依恋物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所以,依恋物的存在,并不能说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什么差错,反而可以说是协助我们为孩子提供了额外的帮助。

依恋物比妈妈更加“便携”和“及时”。孩子可以把毛绒小熊一直带在身边,可以在睡觉时一直闻着小毯子的味道。谁的妈妈能做到这样随叫随到,时刻陪伴呢?

依恋物不在身边时,怎么办

有天,天天跟着妈妈去外婆家过周末,洗完澡上床的时候才发现,他的恐龙小被子忘带了。天天立刻皱着小鼻子要哭:“没有小被子,我会睡不着的。”外婆也有点慌,她知道天天总是要摸着被子角才能睡。

“哎呀,今天真是的,怎么会把我们的小被子忘了呢。”妈妈在天天身边躺下,把天天搂在怀里温柔地说:“天天最喜欢小被子了,因为小被子有妈妈味,还有天天的奶味,对不对?而且小被子摸起来也很舒服呢。”

天天缩在妈妈怀里,一个劲地点头。“来,今天妈妈搂着,咱们来按摩按摩背。妈妈按摩背最舒服了。你还可以闭着眼睛,听那个《大大熊和小小熊》的故事。”

妈妈一边轻轻按摩天天的背,一边给他讲他最喜欢的故事。天天也困了,慢慢放松下来,在妈妈的怀里蹭着,捏着妈妈的衣角,慢慢睡着了。

当孩子的依恋物因为某种原因临时缺席,大人首先要冷静,然后再给予孩子充分地、真诚地认同与共情,孩子不那么焦虑之后,再看看有没有别的方法安抚孩子。

千万不要焦虑,不要着急转移注意力,不要讲道理,更不要说“不就是个旧毯子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你都长大了,怎么还离不开小熊啊”之类的话。

几个提示:

● 一些“特别”的依恋物并不需要特别担心。

小宝宝都多少有“吃手”的情况。“手指”是小宝宝最方便好用的自我安抚工具。对待“吃手”的态度与对待孩子的其他安慰物一样,只要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就不要强制孩子“戒掉”。

如果孩子吃手的情况很严重,就需要仔细检查是不是生活中有什么变化(比如断奶)让孩子感到压力和缺少安全感,通过多给孩子补充爱和亲密来缓解吃手问题。

还有的宝宝喜欢摸着妈妈的头发、皮肤,甚至胸部入睡。对孩子来说,无论依恋物是什么,孩子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不必担心有什么心理问题。

● 依恋物的“气味”尤其重要。

游游最近总是洗完脸不肯抹擦脸油,妈妈很奇怪——“这个擦脸油明明是你自己说很喜欢,我才买的呀,为什么用了两天就不用了?”

游游吭哧半天才说:“擦脸油的气味太香了,我都闻不到小毛的味儿了。”(“小毛”是游游妈妈旧睡衣上剪下来的一块布,游游睡觉前总要捏着“小毛”,闻上面的“妈妈味儿”。)妈妈这才恍然大悟,给游游换了一种几乎没有香味的擦脸油,她就不再抗拒了。

有的孩子会因为发现自己的毛绒玩具或者其他依恋物被爸爸妈妈给洗了而特别伤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味儿不对了”。

越是孩子随身带着的东西,父母越关注卫生问题,这一点完全能够理解,但也要尊重孩子“熟悉的气味”的需求。

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比如游游妈妈就用睡衣剪了好几块“小毛”,其中一块儿洗了,可以用别的。而洗过的这块儿,游游同意在妈妈枕头下面放两天,就又有“妈妈味儿”了。

●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寻找方便携带,容易“备份”的依恋物。

有个小朋友刚入园的时候天天都费力地搬着一个大枕头去幼儿园,那一定是他的依恋物了。一般来说,小个儿的毛绒玩具,小块儿的手绢和毛巾之类的依恋物是最方便的,既好带,也容易做到多准备几个一样的,以备不时之需。

爸爸妈妈如果提前有“依恋物”的概念,可以对孩子的依恋物做一些有意识地引导。也可以尝试和孩子商量,一起选择一个孩子喜欢,又方便携带的依恋物。

只要爸爸妈妈对依恋物和孩子的需求有足够的认同和尊重,孩子就会容易配合。不过,大原则仍然是——不要强迫。

猜你喜欢

毛绒玩具毯子小毛
天上地下
国潮吉祥兔毛绒玩具
毛绒玩具如何用IP做出新文章?
排队四小时,只为买一个毛绒玩具
毯子做的
红包
从一家独大到群雄并起扬州毛绒玩具产业萌到深处自然“懵”?
花毯子
小米找毯子
小小读书人/ 《阿文的小毯子》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