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佛

2016-05-14江洋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弥勒佛朝拜文殊

江洋

在辽宁西部一个古老县城的西北方14公里,有这样一个号称万佛堂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佛。

佛们大致分成两个群落,一个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以前到1500多年前,北魏时期,和敦煌的莫高窟们同龄。还有一个是很新很新的,新到了才20多岁。两个群落差了1400多年,是人把他们拢到了一起。

老群落的佛们已经凋零,他们面部斑驳,却仍然能够看出其中的神气,或许是由于岁月的打磨,他们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雨,让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定力,佛们安神且悠然地度着时光。人们在他的面前无论怎样朝拜,他们都是那副不温不火的样子,于是倒给了人一种信心,或许正因如此,才导引着人们回到现实中趋福避邪,逢凶化吉。

于是这神力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更加尊崇这些佛们。可惜千百年来,人们只顾朝拜,却忘记了修葺,佛们已经不堪时光的风蚀,渐渐地褪去了光泽。于是后来的人们心有不甘,他们没钱的时候想到了佛,有钱的时候更没有忘了佛。从上世纪末开始,他们开始营造新的佛,营造能让他们随心所欲、更能让他们光宗耀祖的名佛——武财神关公、大肚弥勒佛、文殊菩萨、五百罗汉……人们对佛的期待是无止境的,他们或许感觉原先的佛们不仅已经老了,而且还嫌他们的“功能”远远不够。

第二个群落就是这样来的。

我断定佛与佛们之间肯定不认识。不认识也不要紧,佛们之间互不往来,互不打探,甚至互相不看一眼,他们之间相安无事,各“闲”各的,各自接受着各自的朝拜,各自想着各自的心思。按说佛们是有分工的,比如文殊是管读书做官的,普贤是管财富的,地藏是管生死的,而弥勒应该是管未来的,可是后来人们不知怎么非要把他塑成肚皮肥大、胖头圆脸、满面堆笑的好玩样儿,弄得人们都不愿意在他面前烧香了——拜佛是多么庄重的事,你总是嘻嘻哈哈的,谁能信得住你呀?可有谁知,早在唐朝,对那个时候,还有人说,武则天就是弥勒佛生的呢,武则天高兴地自称为“慈氏”(弥勒的译音),还以弥勒佛而自居呢!后来的人们对佛的分工更加细致,先有十八罗汉,继而造出五百罗汉、八百罗汉,其分工也更加详细。再后来,人们也许是怕老佛们孤单或者年迈体衰,完不成人的重托和期待,于是就在近十几年的工夫,一气造出所有能造出的罗汉、观音、菩萨……所有能找到的,所有能想起的,让你一踏进这里就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让你步步有佛,处处有佛,与佛不“缘”都不行!

我游走其间,仿佛进了一个佛的巨阵。看那漫山遍野、形态各异的佛们,我慨叹民众造佛的力量。你看,那隐于草丛之中只露出几只小头的,莫不是一个伏击小组?那悬于半山空洞里虎视眈眈的,莫不是瞭望的哨兵?还有那整齐排列的佛们,好像兵士在操练,也有那正襟危坐的,好像正在听课……人们凭借着自己的想象,精心地塑造着佛们,佛们也听话地任其摆布——让坐着即坐着,让站着即站着,让悬于半山则悬于半山,让隐于洞穴则隐于洞穴,无论是喜是悲,无论是风是雨,佛们绝无怨言,更不会表示不从,真正做到了东西南北听指挥!

我发现,老佛们大都是在山下,山凹处,他们低眉折腰,好像认可了自己的衰老,而新佛则傲立在山顶,在风景处。听说那些新佛都是有人出资“捐”的,捐了佛的人不忘在佛身下刻上自己的名字,让佛有了产地和归属,无欲的愿望成了私有。而且任谁也不想让自己的“佛”太偏远、孤冷,他们猜想,佛们也喜欢热闹,也愿意风光。

有趣的是,我发现那些新佛果然都在争相地向东南方张望。

东南方向是城里。

责任编辑:蒋建伟

猜你喜欢

弥勒佛朝拜文殊
游雪窦山
弥勒佛瓷雕
文殊菩萨启智图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打包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酒泉文殊山万佛洞西夏四角天王图像初探
踏上没有归途的“文具朝拜之路”
赏景,影节宫受“朝拜”
赏景,影节宫受“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