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如何爱?
2016-05-14任海杰
任海杰
我们熟知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大都是通过他的大提琴协奏曲、交响曲(第九“新世界”)、弦乐四重奏(第十二号“美国”)等器乐作品。他的声乐作品,最为流行的是《妈妈教我的歌》和《月亮颂》,后者来自他的歌剧《水仙女》。如果没有《月亮颂》,现在是否还有人记得《水仙女》,难说。德沃夏克大约写了九部歌剧,现在仍在上演的,几乎就是一部《水仙女》了,而知道《水仙女》的,必定熟悉《月亮颂》。这是一首咏叹调拯救一部歌剧的典范。当然,并不是说,除了《月亮颂》,《水仙女》就一无是处。它的音乐开阔而又优美,富有捷克民间音乐的特色,兼具印象派的纤细和微妙,尤其受瓦格纳的影响明显,配器华丽铺陈,气派恢宏,音乐动机与人物形象特征的配合自然贴切。德沃夏克曾是瓦格纳的崇拜者,但他同流而分道,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水仙女》是他的歌剧代表作,《月亮颂》是登峰造极的咏叹调。
由德沃夏克的《水仙女》,我想到了瓦格纳的《罗恩格林》。两部作品不仅在音乐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是在内容内涵上有相似之处。这两部歌剧的主题都是关于爱,但都碰到了一个词:禁令。
水仙女鲁萨尔卡偶见英俊的王子后,向往人间的爱情,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人的形状,拥有人的灵魂,与王子相爱(由此她唱起了渴望爱情的《月亮颂》)。但女老巫发出禁令:如果一定要变成人,就不能开口说话,成为哑巴。被爱迷住的鲁萨尔卡答应了女老巫的禁令。当鲁萨尔卡被施魔法后,离开湖水,变成了美丽的少女,王子一见钟情,狂热地爱上了她,带着她来到自己的城堡,准备举行盛大的婚礼。但鲁萨尔卡不会说话,这令王子心灰意冷,爱情消失。这时一位外国公主来作客,王子很快就移情爱上了公主,鲁萨尔卡悲痛欲绝,只得离开王子……
再来看《罗恩格林》。布拉班特的艾尔莎蒙冤,面临审判。她对国王说,自己在梦中见到了一位骑士,可由他来替自己伸冤,表明清白。就在她跪地祈祷时,奇迹发生了——一只天鹅曳着一艘小船出现,船上站着一位光彩夺目的梦中骑士,他就是罗恩格林。艾尔莎欣喜万分,表示将自己的一切托付给他。罗恩格林果然成功地为艾尔莎证明清白,但他同时也对艾尔莎下了禁令:“不要问我的过去,也不要知道我的一切——我是从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家世如何等等。”艾尔莎全部答应。
很快,艾尔莎与罗恩格林要举行婚礼了。这时,与罗恩格林有仇的“坏女人”奥特鲁德趁机挑拨艾尔莎:一个连自己的姓名和身世都不能告诉妻子的人,肯定是个妖魔。艾尔莎经不住奥特鲁德的一再鼓动,新婚之夜向罗恩格林发出提问,罗恩格林一再发出警告:“你不要盘问我的底细,让我们沉醉在爱情中吧。”但艾尔莎欲罢不能,一定要罗恩格林说出真相。这时候,艾尔莎的敌人趁机闯入,罗恩格林拔剑刺死对方后,对艾尔莎说:“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此结束。”
过后,罗恩格林面对众人说道,由于艾尔莎的追问,自己只得公开身份:“我是圣杯守护骑士罗恩格林,完成了搭救艾尔莎的使命,但现在神圣的秘密已被说穿,因此我不能在此停留,只得重返守护圣杯的圣城。”艾尔莎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咽气倒地。
一个是见到爱人不能开口说话,一个是不能问爱人的姓名和家世,这样的爱,如何爱得下去?这样的爱,不是太憋人了吗?但恰恰是这样的“禁令”,成为这两部歌剧的关键点和转折点。看似荒诞,细思之,也有其理:鲁萨尔卡本是湖中女仙,她想变成人,追求人间的爱情,谈何容易?对爱情,美好的愿望,往往仅仅是美好的奢望。艾尔莎要问爱人的姓名和生世,也没错,是人之常情。偏偏罗恩格林身份特殊,一旦大白于天下,便只得离开。爱情,有时候是很脆弱的,脆弱到不经一问。
其实,歌剧中的“禁令”,更像是一种象征——爱情,并不都是美好的,它有形形色色的“禁令”,或隐或显,扑朔迷离,只是我们不明白,或不想追根寻源罢了。一旦触犯到“禁令”,也就是爱情结束的时候。联想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就明白这两部看似荒诞的歌剧,为什么至今还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在经久不衰地上演了,更不用说它们的音乐是如此迷人——《罗恩格林》一开场的“圣杯前奏曲”、第三幕的“婚礼前奏曲”和合唱“婚礼进行曲”,都是名曲中的名曲,尤其是“婚礼进行曲”,现在的新人婚礼上还经常会演奏和演唱,这就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