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袁仲贤将军的外交活动与外交思想
2016-05-14李军
李军
摘要:袁仲贤是新中国第一批派驻国外的将军大使之一,在1949年渡江战役期间因处理了与英国的“紫石英”外交事件而展露出了出色的外交才能,随后被派驻印度,出任了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大使并完成了与尼泊尔建交的使命,在西藏问题上亦出色地完成了中央政府的指令,稳定了西藏地区的局势,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袁仲贤;外交;思想
中图分类号:D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45-01
袁仲贤,曾用名袁策夷,1904年出生于长沙县铜官镇(今望城县)一个陶业小工业主家庭。1922年在郭亮与毛泽东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不久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学成归国后,此后一直担任军队领导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前后出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参见过淮海、渡江等大型战役,在渡江战役期间,因处理“紫石英”事件而展露出了出色的外交才能,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1950年被派驻印度,成为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大使,在此期间完成了与尼泊尔建交以及有关西藏问题的外交任务,1956年初,奉中央命令回国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1957年2月16,与世长辞,终年53岁。
1949年4月20日拂晓,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前夕,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顾人民解放军的警告,强行溯江而上驶近扬州以南三江营江面,并向解放军炮兵阵地开火,解放军立即开火反击,在历时数分钟炮战中,紫石英号舰桥被直接命中,正、副舰长均负重伤,前主炮被击毁,舰体被洞穿,船舵被卡死失去方向控制,紫石英号转向南岸,随后驶入一处浅滩搁浅。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副司令亚历山大·梅登中将决定率领伦敦号与黑天鹅号接应紫石英号冲出解放军控制区。在解放军开始渡江战役的同时,引发军事冲突双方尚未展开交涉予以平息的敏感时刻,这一行动显然是一种挑衅行为。鉴于“紫石英”号军舰依旧滞留于镇江以东的江面上以及中英政府双方都表态希望用外交途径来解决的方针。中央授予袁仲贤为直接代表全权处理此事,虽然在谈判过程中由于英国政府的表现极度缺乏诚意并且“紫石英”号也借助于涨潮之机狼狈逃离,谈判一直未有明确结果,但袁仲贤将军在与英国代表谈判时表现的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先礼后兵的态度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尊严,为新中国日后的外交事宜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英国政府出于大英帝国的面子,也不可能承认错误。由此可见,尊严问题是导致僵局的症结之所在。
1950年4月,袁仲贤被任命为首任驻印度大使,并继缅甸之后宣布承认新中国,1950年初曾率先派代表到达北京进行建交谈判,4月1日,中印正式建交,并派驻袁仲贤将军为外交大使,负责与印度方面的外交事宜,1950年8月,袁仲贤率外交使团到达印度,正式建馆,受到了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热烈欢迎,为了便于开展日后的外交工作以及酬谢印度方面的招待,袁仲贤决定筹办国庆招待会,邀请了印度政界和商界的重要人物以及当时与中国关系友好的其它国家的驻印使团参加,与会者达到一千多人,印度总理尼赫鲁也破例前来参加,招待会的宏伟精致丰盛,被外国友人称赞为:“新德里前所未有的盛举”。
在袁仲贤担任印度外交大使期间,中印两国实现了总理互访,达到了友好高潮。1954年6月25号至28号。周恩来总理利用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休闲期间应邀对新德里作正式访问,周恩来总理访印期间,袁仲贤一直在其身边担任助理,两国总理在几天时间里进行了多达六次的长时间会谈,双方承认和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写入中印联合声明,在此访问期间,印度方面曾邀请周恩来参观尼赫鲁的出生地克什米尔地区,但遭到了我方的拒绝,克什米尔地区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争议的地区,中国此举无疑是加深了巴基斯坦人民的好感,为日后的中巴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个月后,尼赫鲁总理于1954年10月19号至30号对中国进行了多达十几天的友好访问,袁仲贤亦全程陪同,作为新中国接待的第一位外国政府首脑,中方给与了极高的待遇,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接见,周总理也曾多次与其举行会谈,进一步巩固了中印之间的外交成果。
在其担任印度外交大使初期,完成了对西藏问题的上传下达,出色地完成了中央政府所下达的指令。西藏广大爱国人士对中共中央发出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表示热烈欢迎,但是西藏噶厦政府(即原西藏地方政府)听信英国政府“不要和中国谈判”的挑拨,不顾中央和藏族爱国同胞和平解放西藏的愿望,不但不派出和谈代表而且对从青海赴藏劝和的代表实行隔离、扣押、封锁,使劝和代表无法工作。袁仲贤到达印度任职后不久,便多次催促西藏代表进京谈判,亦多次作为中央与西藏地区谈判的桥梁,向西藏传达中央的指示,向中央传递西藏的意愿。1951年10月24号,达赖喇嘛致电毛泽东,表示西藏地方政府完全赞成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正式回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家庭中来。
袁仲贤陪尼赫鲁总理访华回到任所后,便开始积极准备与尼泊尔建交,1955年七月,袁仲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首席代表的身份,同康矛召、毕朔望一起赴加德满都商讨中尼建交事宜,双方经过谈判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于8月1号达成协议,正式建交,同日,毛泽东任命袁仲贤兼任尼泊尔首任大使。3日,袁仲贤向尼泊尔国王递交了国书,出色地完成了他外交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外交使命。
在处理紫石英号事件与印度、尼泊尔建交的外交活动中,袁仲贤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了国与国之间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在受邀参观印巴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时,表现的则是不插手别国内政,对待他国一样平等、尊重的原则,这无疑会获得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好感,也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构建出了一个基本的外交框架。
参考文献:
[1]欧阳青:《驻印度首任将军大使袁仲贤》,党史纵览,第37页。
[2]蓝天:《将军大使袁仲贤》,党史博采,2008年第二期。
[3]陈谦平:《论“紫石英”号事件》,《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二期。
[4]黄启昌:《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袁仲贤》,《人物春秋》,2002年第4期。
[5]叶介甫:《新中国的将军大使》,《人物春秋》,200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