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苑老圃 痴迷诗赋

2016-05-14

新天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厦门大学诗词

在依山傍海、风光秀美的厦门大学,有一位眉发银白、目光深邃、神清气朗的长者,在“正是凤凰花夹语”的诗情画意中走着。这位长者,就是学识渊博、学风严谨的词坛大家黄拔荆。

黄拔荆的一生,集战士、学者、教师、词人于一身,既有“凝眸处,恨雁来无信,空对人圆”的婉约,也有“荷戟倚声,怀沙抱壁”的高歌。身为战士,他曾深入敌后,舍生忘死为入闽先头部队提供行军图;身为学者,他沉醉古典诗词曲赋,著作等身,其学术专著《中国词史》被誉为“治词必读之书”,荣膺中国第14届优秀图书奖;身为教师,他先后执教福建师范学院、厦门大学,行为世范,烛照后人,学生英才辈出,桃李芬芳;身为词人,他一生隔海吟缘、填词作赋无数,与夫人林丽珠合著《厦门赋》《礁浦集》《厦门名胜诗词》,广为传诵,堪称经典。他以无私无畏的襟怀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完美地诠释了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

躬耕不辍 驰骋词坛

1928年,黄拔荆生于福建闽清,16岁就投笔从戎,在家乡入伍入党,曾任游击队指导员,深入敌后获取情报,赴闽西剿匪。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高校中文学科也是筚路蓝缕,创业维艰。黄拔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由调干生通过统考进入高校正规深造,虽因病休学又频屡政治运动,但在文学的世界里,黄拔荆理念坚定,迎难而上。他一头扎进了书堆里,挑起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同时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

尤其是“文革”平反之后,他的学术生涯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异彩,撰写十数春秋,百万字的《中国词史》终得脱颍问世。2004年获得中国第14届图书奖,该奖项为全国最高图书奖项。以专著获奖者福建唯他一人。

词的起源、发展、成熟、转变、中衰,直至复兴全过程……黄拔荆别类分门,条分缕析,更发掘增添了众多明代词家与作品,以及历代民间女词家和作品,填补充实了过往词史两大缺漏。 严谨考证脍炙人口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作者确是岳飞,举凡词史上争论不休的难题都一一找到令人信服的结论,故令全书熠熠生辉,读者受益非浅。

黄拔荆以词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冠名,但在他的内心,诗词的韵律让他最难以忘怀,因而,古诗词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黄拔荆就开始填词并率先在省报发表其处女作,而且一炮打响受到恩师黄之六、黄曾樾等先辈专家的激赏;诗词鉴赏大家周振甫先生频频点赞。晚年又担任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厦门市诗词学会会长等,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不遗余力。

无论是文艺理论研究,还是诗词,终其一生,黄拔荆在求真求是的前提下力求探奥抉微,别开生面,收获颇丰。

君子之乐 得育英才

孟子有言:“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是其中一乐。

黄拔荆任教近40载,开设过《中国文学史》《词史》《散曲》《诗词创作技法》等专业课,特别是恢复高考后他正值壮年,厦门大学中文系名生云集,他确实品尝到了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无穷乐趣。

许多学生对他讲学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因为学贯古今,黄拔荆讲课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一旦吟诵起某篇诗文,常常带着手势,神采飞扬,带着福州口音的普通话朗诵抑扬顿挫、节奏分明,整个人仿若沉浸在词的意境之中,整个课堂也变得诗情四溢,如痴如醉。

黄拔荆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夸奖,用词真是大方,有时可以说是奢侈。读了学生王乃钦(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的处女作,黄拔荆很认真地用毛笔朱批:“一出手便不凡,可见已谙此道,他日若当悉力砥砺定为词坛射雕手。”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生导师王玫则说,黄老师赠给她的学习书单,让她受益至今。毕业分别时,黄拔荆更是连赋新词,师生谈诗论文,乐在其中。因此毕业之后,学子们也不会放弃在校期间磨砺出来的思想锋芒、艺术才华和对诗词书画的爱好,他们孜孜以求,在这些艺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全国和当地的诗词书画名家。

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

在师从黄寿祺、黄骏霖、黄曾樾、钱履周、林庚、吴祖湘、王季思等人时,黄拔荆常常与老师们谈诗论艺,填词唱和,其乐融融。

1958年,黄拔荆的《浪淘沙·远眺闽江》等三篇处女词作在《福建日报》文艺副刊《海潮》发表。一个尚在读书的大学生,能在省报发表作品,这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尽管是在缺吃少穿的困难时期,为庆贺自己学生作品的发表,当晚,身为省政协委员的黄曾樾教授还用政协委员才有的“优待券”,请全系老师饱餐了一顿。席间,黄寿祺教授还放声吟诵了黄拔荆发表在报纸上的词作。喝彩与掌声,响成一片。

时光流转,衣钵相传。黄拔荆很多教学理念,就来自他当年的老师们。一代代学人的传承,原来是如此厚重地浓缩在黄拔荆的作为和教泽中。难怪学生们称他为“暖水瓶”式的老师。

赤子之心 书生本色

或许是诗书浸润了傲骨,黄拔荆在自己坚持的事情上,即便面对压力,也从不愿让步。他的一生,嫉恶如仇,扶正祛邪。在“文革”中因为不愿意作假证诬陷同事,他宁愿忍受折磨,被隔离、审查,甚至坐牢。

与此同时,夫人林丽珠及孩子均被株连,下放达5年之久。

然而,10年的磨难,也没能改变黄拔荆的个性,他常常直击腐败,主持公道,知无不言,不怕丢乌纱帽坐冷板凳。 这样的情操,大概只能用妻子林丽珠写给黄拔荆的一句诗来概括:“毁誉心不惊,富贵似浮云”。

相交60年的同事潘潮玄(原福建省人事厅长) 觉得黄拔荆作为文学家,少了些与世无争的“内敛”,又多了些阳刚锐气,性格耿直忠厚、求真务实、心直口快。

在现实生活中,黄拔荆对家乡、对学校、对学生、对家人,全然一颗赤诚之心。

作为儿子,黄拔荆对父母的孝敬可谓极致。上个世纪80年代,他把全部月薪都寄给老母亲,只给自己留几元钱交水电费。至于责任在先,廉洁奉公,奖掖后进,扶持学人,在黄拔荆身上更是不胜枚举。

磨难成才还少不了内助的支持。林丽珠是黄拔荆师出同门的师妹,一位出类拔萃的才女,佳作等身。黄拔荆说:“她处处照顾着我、维护着我,支撑着整个家庭和我的事业,她对我的贡献可谓无所不在,无处不有。”黄拔荆几度病危,年过7旬的林丽珠四处寻找古法偏方,她每天用手推车拖着精心磨制的各类流质食物送到医院,好几次因劳累晕厥在路上。

2015年9月8日,当代著名词人、词学家、厦门大学教授黄拔荆走了。

留下的不仅是“丧事从简”的遗嘱,更有那数千万字来不及整理和出版的洋洋洒洒的书稿、讲稿……

行走在厦大那花岗岩为墙、红砖绿瓦气势宏伟的建筑旁,流连在凤凰花盛开着校园林荫大道上,或沐浴着拂面的轻柔海风,或沉醉于诗词歌赋的绝佳意境,你终将明白,黄拔荆先生从未离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已经镌刻在同事、朋友、学生的记忆中;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道德文章,润物无声,已经嵌入校园和学子们的心田……

猜你喜欢

厦门大学诗词
厦门大学选址和校园的文化解读——纪念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厦门大学老年大学校歌
上厦大
诗词之页
Changeons l'indifférence des jeunes chinois!
春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