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群众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5-14赵绍林薛斌
赵绍林 薛斌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本文以通川区辖区内的公民参加群众体育的状况为研究对象,围绕通川区群众体育的开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通川区群众体育开展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即:第一,改变思想观念,重视群众体育发展;第二,丰富体育运动种类,增开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对器材的使用率;第三,加大群众体育在通川区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兴趣。
关键词 通川区 群众 体育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状况改善的和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明病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越来越重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增加了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元素。但是,群众体育运动在通川区的开展正处于发展阶段,而且还面临着外界的不利条件,群众体育运动能否在通川区扎根,最终枝繁叶茂。那么必须及时解决好阻碍通川区群众体育发展道路上的“钉子户”,搬走这些绊脚石,才能真正促进通川区群众体育的发展进入正轨,丰富通川区体育运动的种类和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通川区的“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体育的开展添砖加瓦。
一、通川区群众体育开展问题分析
(一)通川区人民对群众体育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政府不够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所用于支持群众体育的发展的经费少,公共体育设施少,没有经济能力组织维修和建设。没有明确的管理条例,群众体育活动大多是自发组织,组织状况混乱,最后取得效果也不理想。群众自发参与度低,思想上不够重视,区内大多数人文化不高、健身意识也不强。没有“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之余不愿意花时间和金钱进行体育锻炼,不关心群众体育的发展。对体育相关知识大多数人也是一片空白,群众体育要想扎根民间举步维艰。
(二)通川区群众体育开展种类少,项目不齐全,场地器材缺乏
通川区群众体育开展主要集中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爬山、骑自行车、广场舞、太极拳等几个项目,群众体育开展项目少,可以选择的范围少。场地的缺乏,造成活动空间的局限性,可选择项目锻炼的局限性,群众参与锻炼人数,参加锻炼的次数也就相应减少,锻炼效果也就自然相应下降。没有资金扩修运动场地和购买更多的体育器材设施,加之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占有面积很少。已有的场地设施和器材合理利用低,保护力度不够,器材破损没有及时的维修。造成仅有的体育锻炼方式也不能顺利开展。
(三)通川区群众体育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度较低
通川区辖区内的3个街道、9个镇、10个乡共计总人口58.28万人。人员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和信息传递不便,宣传目的不明确,缺乏鼓励性,宣传渠道单一。做不到多方参与、共同协作,形成声势大、动作大的宣传活动。另外,宣传时间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长期性,因此影响不大、效果不明显。使得大多数人对体育运动知之甚少,许多项目根本就不知道,没有见过,更不谈接触。同时又没有更多的财政修建更多的体育场地设施照顾到各个地方的民众。体育锻炼和竞赛就只能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城镇开展。
二、通川区群众体育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变思想观念,重视群众体育发展
端正思想,政府不能只重视发展经济,也应该重视丰富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群众身体素质。不能只重视开展历史长的运动项目,应该重视“全民健身”的意义,丰富运动项目的种类。地方政策上支持,开展好本区的传统优势项目,鼓励引进本区尚未开展的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高度重视“三大球”的发展。并且群众体育在通川区的开展状况更应该引起注意、加强重视。政府要简化体育运动会申请流程,创建出独特的通川区运动氛围。
(二)丰富体育运动种类,增开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对器材的使用率
根据通川区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征,积极引进各种体育运动,在不同的运动环境开展各种相适宜的运动。群众体育的开展应该是门类多样、种类齐全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几个项目,在继续发扬保持传统优秀项目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积极吸收、引进其它项目或者加大发展其它开展状况不好的劣势项目。保护好现有的场地器材,防止非正常使用的损坏,对因正常使用而损坏的器材积极组织维修,确保运动员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增加场馆的开放时间,延长场馆的开放时间,力争达到每日18小时以上。
(三)加大群众体育在通川区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兴趣
充分发挥区内优秀队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区内组建起各个项目的骨干队伍,扩大影响,营造体育锻炼氛围,吸引众多群众来观看比赛,使更多对体育锻炼有兴趣的群众可以在闲暇时间模仿训练队的训练方法去练习;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介,介绍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一些体育比赛的状况,以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感和争先精神从而吸引他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鼓励建立体育运动社团和协会。使爱好运动中的人们积极加入进来,加强交流和学习,相互促进体育知识和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常方哲.济南市群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
[2] 张振峰.河南省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1):85-89.
[3] 汪彬.安徽“省会经济圈”城市居民群众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4] 马丹丹.临汾市群众体育开展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5] 秦梅.北京奥运会对北京群众体育发展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