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镶嵌在西陲风景画中的红宝石

2016-05-14

小演奏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石头城布拉克喀什

喀什地区位于中国西陲,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西靠帕米尔高原。喀什全称“喀什噶尔”,维吾尔语为“宝玉石集中的地方”,它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汇聚了东西方精华,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

数千年来,喀什一直保持着东西方贸易交汇点的地位——东方出口的物资要在此地验关过境,西方进口的物资要在此地签证集散此外,喀什还有不少旅游景点,。石头城、香妃墓、卡拉库里湖等都值得一游。

富丽堂皇香妃墓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郊五千米的浩罕村,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占地2公顷。看过《还珠格格》等清宫题材影视剧的人,对这个景点难免产生想要一睹芳容的好奇心。

我们随导游进入墓区,听导游介绍,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5代72人(实际只见大小58个墓穴)。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去世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取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去世后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父亲,人们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

传说,埋葬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香姑娘)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身上有一股沙枣花香,被乾隆赐号为“香妃”。后因不服京城水土而病故,由其嫂苏德香历时三年将其埋台(尸身)护送回喀什,安葬于阿帕克霍加墓中,该墓俗称“香妃墓”。现主墓室中尚存驼轿一乘,据说就是当年运尸时从北京带来的。此传说流传甚广,不过据专家考证,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她确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

阿帕克霍加墓的整个陵园是一组构筑得十分精美宏伟的古建筑群,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陵园四角各立有一座半嵌在墙内的巨大砖砌圆柱,柱顶各建有一座精致的圆筒形邦克楼,楼顶各有一铁柱群,由门楼、大小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几部分组成。主体陵墓是一座长方形拱顶的高大建筑,高26米,底长35米,高擎着一弯新月。主墓室顶呈圆形,其圆拱直径达17米,无任何梁柱,外墙和层顶全部用绿色琉璃砖贴面,有带花纹的黄色或蓝色瓷砖点缀,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庄严肃穆。

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5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丘都用白底蓝花琉璃砖包砌,晶莹素洁。大礼拜寺在陵园的西半部,名“艾依提甲衣”,节日期间供穆斯林们礼拜所用。小礼拜寺和门楼是一组最外面的建筑物,彩绘和砖雕图案极为精美。

我想,阿帕克霍加墓经历了300多年风雨历史的洗礼,以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朴的建筑风格。来此地的游客有慕名香妃的,也有为朝拜而来的,大概更多的是为目睹阿帕克霍加墓高超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而来。

喀什古城风情浓

高台民居是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这里保留着很多三四百年前的老宅,还有很多土陶作坊聚集,这块高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立在这里,公元9世纪中期,喀喇汗王朝时的王宫就建在这个高崖北面坡上,南坡则是现在的高台民居。

过去,高崖北坡与南坡本来是一体的,长1000多米。后来被洪水冲断,从此,南北各自形成了现在的两个高台。高台上最兴旺时有近百家土陶作坊,现今保留不多。

喀什另有一处著名风景游览区——布拉克贝希泉。布拉克贝希是维吾尔语,意为“泉边”,汉语称“九龙泉”,它位于喀什市区东北部的低洼之处,早年有9眼清泉,按一定间距排列,各为一池,各池间又有小沟相通,溢水流向附近一柳林,是一处完整的优美泉景。

这9股泉眼已有4股干涸,现有的5眼泉分别为玛尔江布拉克(珍珠泉)、塔希布拉克(石泉)、艾得尔哈布拉克(龙泉)、诺尔布拉克(渡槽泉)、纳瓦依布拉克为(纪念14世纪中亚文坛巨星阿里谢尔·纳瓦依而命名)。喀喇汗王朝时期,这里曾是皇家游览区,后来蒙古人也在泉边建过佛寺、茶馆、旅店等设施,清代称其为“耿恭泉”,高处筑有耿恭台,是为纪念东汉名将耿恭而定名。至20世纪初,泉边围有栅栏,近旁种植果木上万株,并有专人守护,是一处游人不绝的风景名胜。

在喀什市以东190公里的莎车县城,有一座什阿曼尼莎汗纪念陵。阿曼尼莎汗是15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是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她创编出集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纪念陵分为王墓、王宫、阿勒屯三个部分,陵墓建在一座正方形的基座上,陵顶为圆塔状,宫殿的墙上镶有“木卡姆”的12套曲名,整座纪念陵构思巧妙,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你还可参观棋盘千佛洞。在叶城县西南棋盘河谷的砂崖上,有一片“姑娘洞”。相传古代有个皇后生了个公主,算命先生说姑娘必须到山洞里才能避灾,于是,皇帝在棋盘河谷的砂崖上开凿了十来个洞子让其居住,“姑娘洞”由此得名。其实,这仅仅是传说罢了。从洞窟的形制和洞内残存的壁画来看,这是一处古代佛教遗址,开凿时间最迟也在10世纪以前。棋盘千佛洞共有10余个洞窟,大小不一,是分布于我国最西部的千佛洞之一。洞内遗迹遗物已经不多,仅可看到残缺不全的佛龛、佛座和用红、绿、蓝、黑、赭等色绘制的壁画,对于研究佛教东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形势险峻石头城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的北侧、海拔3100米的地方,有一座新疆境内古道上著名的古城遗址——石头城。

一路乘车,颇有些颠簸,一下车,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直奔石头城。只见城堡建在高丘上,形势极为险峻,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依石岗形势用块石夹土垒砌,起伏曲折,略近方形,周长宽1300多米,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当然,这与汉族地区“城”的概念有所不同,一切就地取材,自成其“城”的功能和御敌作用。

据导游介绍,早在汉代时,这里曾是西域36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及至唐朝统一西域后,此处设有葱岭守捉所。石头城雄踞要津,气势雄伟,自唐至清驻军不断,屡有扩建,城墙最高处竟达20多米。元朝初期,大兴土木扩建,旧的石头城换了新颜,光绪28年在此建立薄犁厅,对旧城堡进行了维修和增补,又另在旧城堡南面兴建了新的城镇,这座石头城遂被废弃。

白云苍狗,几度春秋,1954年,这里成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首府。石头城的地理环境优越,城下即一片草原,周围还有数片草原。古代,自喀什、英吉沙、叶城、莎车至帕米尔高原的几条山路均汇集于此,西去中亚的几座主要大山自此也都有天然谷道可通达。石城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一个极具战略地位的城堡,已定为新疆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石头城周围有雪峰,下有草滩、河流,又有浓郁的塔吉克民族风情,仍颇具粗犷豪放之美。

我们随导游进入石头城,在几处房屋内见到简陋的灶坑。古城东南角有古代佛寺遗迹一处,曾出土陶片、唐乾元重宝、毛布、丝织物及一件梵文贝叶经,经文为3至8世纪时流行的书体。出土文物经考古部门测定,表明古城废弃于唐,曾为渴盘陀国都城所在,亦是唐王朝在葱岭最西边戍葱岭守护城。清代后期,在古城偏东部峭岗上,土筑了一座蒲犁厅城,其略成椭圆形,城内建筑尚依稀可辨,城下傍河为大道,往来喀什、莎车均由此经过,或为古代丝绸之路要道。

在这么一处地方,极容易让人想起古代诗人所写的“唯有荒台露,薄暮湿征衣”、“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一类的诗句。如今:在开展“一带一路”战略宏图的时候,我觉得喀什地处新疆南部,正是与友邦通商的要津。随着国家的强大、新疆的发展,石头城一带也许将成为车马辐辏的繁华城市,谱写出更壮丽的诗篇来。

走进维族风情画

有人说,“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这里90%以上是维族人,是维吾尔族聚居区,城市不大,一个小时就可以从南走到北。

无数的手工艺店铺是老城里热闹的发源地,色彩、声音、变幻莫测的造型……纷纷汇集于此。喀什人,对于街道就宛如对自己的身体那样熟悉,而我作为一个外乡人闯入的时候,一下就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

城里的景点不多,我们去了艾提尕尔清真寺,它是新疆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寺前广场很大,据说可以同时容纳万人做礼拜。我们还见到了进入大殿礼拜的人,他们个个面容肃穆,十分虔诚。

在清真寺南侧巷内密布民族鞋帽、旋木器、金银首饰、民族用品、铜器等店铺。这些店铺多为前店后厂,采用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既可参观游览,又可购买留念,很多工艺品制作精细,而且很实用,也很漂亮。

位于喀什东部的喀什大巴扎又被称为“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是新疆十大农贸市场之一,是各种日用商品的集散地,它和乌鲁木齐的巴扎差不多,胜在面积更大、东西品种多,做工也十分精细。

高台民居是这次旅行收获最大的地方,这处喀什噶尔老城东南端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居民小巷;位于喀什老城内地势最高的这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高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己存在了。

高台民居现有居民603户,人口2450多人,全都是维吾尔族,这里有许多民居是对游人开放,有导游带着可以进屋参观。走进小巷,犹如走进了维吾尔族的风情画中,那些未经规划、随意建造、根据住宿要求在原住地向四周延伸、向高随意加层的楼上楼、楼外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幽深却四通八达的小巷,一不小心就会迷路。不过,我倒乐意迷失在这里,带着好奇心徜徉在这幅风情画卷中。

猜你喜欢

石头城布拉克喀什
德国:一所能将“后进生”教好的学校
适彼乐土
寻访朱元璋的“石头城”
论中原石头城度假区资源特色与发展战略
石峡古堡客栈长城脚下“石头城”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遇见喀什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与众不同的“石头城”——大津巴布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