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注入生活之水
2016-05-14巴婧
巴婧
摘 要: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地理,在地理课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如何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探究生活中的问题,把生活与地理教学紧密结合呢?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地理,在地理课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如何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探究生活中的问题,把生活与地理教学紧密结合呢?笔者就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联系生活,让生活之水流入地理教学
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与知识学习的关系就好像是绿叶与红花,红花虽好但也需绿叶的陪衬才更显娇艳。地理教师应该多关注新闻事件,积累新闻素材,善于捕捉地理知识与相关热点、焦点问题的衔接点,勾勒生活画面,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营造更广阔的地理学习空间,让学生体会地理与生活同在的乐趣,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尽可能多的创设生活情境来传授知识,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感悟是真实的,对问题的理解是深刻的,对情感的体验是积极的。例如,在《地球的自转》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小红的姑姑生活在美国纽约,她姑姑和她提前约好晚上8点,给她打电话。小红晚上8点准时等在电话机旁,但是始终没有接到电话,为什么?此外,联系生活中的事件“家长要到教室参加家长会,请你向家长介绍你的座位在教室的具体位置”,轻松地导入《利用经纬网定位》内容的教学。
(二)设计生活化的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小学已学过的知识,巧妙设计活动,寓教于活动中,符合学生好动、爱动脑、乐于思考的个性特点,受学生欢迎,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触动和共鸣。例如,《地球的运动》教学,让两个学生来演示地球的公转,一位同学扮演太阳,另一位同学扮演地球,其他同学对他们的演示作出评价。第一次“地球”绕着“太阳”转起圈来(自东向西),同学们指出:“公转的方向不对。”“地球”改变了方向。接着又有同学指出:“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球”又斜着身体转起来,教师即时给予提示:“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还有问题吗?”又有一位“好事者”起身道:“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自转。”通过演示活动,班级的每一位同学对地球运动的方向、姿态都有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既贴近了学生生活,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不再是刻板的知识传授地。活动过程中学生人人参与,变学习过程为交流、探索、创新的过程。
二、取材生活与地理形成交集,建立知识链接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常识、见闻为我们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规律、拓展地理视野、认识人地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生活中的实例大多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但学生们并不一定思考过这些生活实例与地理有什么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个知识上的“空白点”,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使生活与地理形成交集,建立起知识链接。
许多地理原理与规律的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和各种学习能力,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能结合生活经验来加以验证,就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例如,在学习“同纬度地区,冬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夏季相反。”这一规律时,学生并没有学过有关“比热容”的物理知识,笔者结合学生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重温生活中的感受:夏季中午的时候,我们光着脚走在沙滩上,感觉沙子热还是海水热?到了晚上你再去海边散步,你会发现有什么变化呢?经过学生的感悟、内化、迁移,加深了学生对该规律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比热容”知识提供了生活例证。
三、用地理的思维认识和创造生活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教学时空,打开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媒体、网络关注生活,尝试从中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探究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位。联系学生身边经常碰到的现象设计地理问题,学生喜闻乐见。乡土案例学生最为熟悉,最具说服力,能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地理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高。列举三个乡土问题:(1)“谷雨出海打鱼”对生活在沿海的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而近年却是“渔民谷雨祭海不出海,大部分渔船‘趴窝”,这是为什么呢?应采取哪些措施?(2)你的家乡是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运用所学农业知识,分析家乡苹果品质好的有利条件。(3)结合身边的“新农村”建设,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围绕着以上的乡土地理问题,可以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查阅有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尽管学生的论文内容有些稚嫩,对问题的分析有些片面,但学生从中学到了用地理的思维来认识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了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地理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实际,全方位获取教学资源,使学生高效地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并运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实践,从而促进地理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