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05-14刘颖艳
【摘 要】 本文在对公募基金会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完善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并归纳出了我国公募基金会的特点、现有的绩效评价方式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旨在为我国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公募基金会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3.16;C913.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美国霍布金斯大学站在结构与运作层面将非营利组织的定义界定为具备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愿性、自治性、民间性及公共性等特征的组织即可視为非营利组织。在西方,非营利组织宣扬的是一种志愿和博爱的精神,不带有政治和宗教色彩,提倡众生平等的理念,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非营利组织在扶贫、环保、就业、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着公益类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者民间协会都可视作非营利组织。
在我国,公募基金会往往是一个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捐资旨在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组织,其在教育、医疗、科学研发、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给与政府支持。2004年2月1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在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并于同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的颁布规范了基金会的组织活动,维护了基金会、捐赠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同时拉开了我国基金会行业发展的序幕。其中,对面向公众进行募捐,受政府监管,并定期进行信息披露的公募基金会的规范管理工作成为了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前人相关理论研究
自20世纪70年代起,非营利组织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而我国的公募基金会则多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完成其日常运营中的大小事务。美国经济学家曾在需求与供给的层次下提出了政府、市场双失效理论,该理论论证了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是相互替代的。
美国法律经济学家Hansmann曾提出契约失效理论,他认为公募基金会的非营利性可以很好的弥补大众对营利性企业的不信任。因为营利性的企业往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该理论很好的解释了我国“希望工程”组织由公募型基金会发起是为了获取更多公众的信任。
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是组织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组织根据委托人的意愿授权给代理人执行某行决策的契约关系。在这样的契约关系里,通过激励机制给代理人加以约束,使其满足委托人的预期。
三、公募基金会特点
公募基金会属于非营利组织的一种,其特点除了与非营利组织共性的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愿性、自治性、民间性及公共性等重要特征之外,还存在投资对象广泛、筹资实力强、组织信息定期披露等特有的属性。充分了解公募基金会的特点可以使公募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更有针对性,相关指标的构建更加完善。
近年来,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覆盖学术探究、国际合作、慈善扶贫、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其独有的属性满足了我国当前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并为社会减轻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同时积极呼吁社会各级参与其中,共同保护特殊的相关利益,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政府对社会的管理逐渐放权,更多专注于对社会职能的控制,因此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的发展成为了政府逐渐重视的问题。而绩效评估是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有效工具之一,公募基金会的绩效评估结果是其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同时,有效的绩效评估能够帮助公募基金会的管理者为员工合理定薪,从而提高基金会的服务质量,改善组织的工作效率。此外,社会大众和资金的捐助人对公募基金会的运营状况享有知情权,有权及时获悉资金的流向。此外,完善公募基金会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约束其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树立其良好的信誉和公众形象。因此,建立健全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的绩效评价体系是顺应当前社会局势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现有绩效评价方式存在的缺陷
在我国,由于非营利组织兴起较晚,其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对公募基金会的绩效评价方式主要局限在外聘专家、内部自我评价、国际组织专业评价这三大类。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并受我国国情的限制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公募基金会的绩效评价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乏专业的法律法规;缺乏独立人事任免权削弱组织绩效评价的主动性;绩效评价活动流于形式;绩效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六、结论
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宏观的了解了公募基金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找出了现有绩效评价指标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公募基金会的特点,发现目前我国的公募基金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政府仍需加大资金投入并完善立法体系,才能真正保障公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李茜 周咏梅 王孟龙.基金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01).
[2] 王孟龙 周咏梅.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益基金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财会通讯,2013(02).
[3] 李琦.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流动性问题研究——立足北京市样本的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09).
[4] 卢玮静.目前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问题[J].社团管理研究,2012(02).
[5] 陶传进.为基金会的评估定位[J].社团管理研究,2012(02).
[6] 卢玮静.基金会评估历程、开展状况与特点[J].社团管理研究,2012(02).
[7] 赵小平.如何评估基金会的专业性[J].社团管理研究,2012(02).
[8] 邹世允 吴宝宁.扩大我国慈善透明度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02).
作者简介:刘颖艳(1991- ),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