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买手集合店 能成新的零售趋势吗?

2016-05-14钟尚

中国连锁 2016年8期
关键词:百货购物中心租金

钟尚

近几年,我国零售终端竞争日益加剧。百货由于品牌重复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正逐渐失去大众的关注,而买手集合店这种在国内较新的业态则开始逐渐走入公众的视线,成为各购物中心所青睐的招商对象。

国内买手集合店尚不成熟

买手店集合店也被称为买手式经营,是指以目标顾客独特的时尚观念和趣味为基准,挑选不同品牌的时装、饰品、珠宝、皮包、鞋子及化妆品等商品,融合在一起的店面。

事实上,买手集合店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在欧美国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在国内,买手集合店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国内的零售市场由于渠道商的强势经营,并不具备培养大量买手的环境,导致国内很多集合店采取的还是类似百货的联营方式,充其量只能算作面积比传统百货小一点的主题百货。这种小百货店的经营方式受限于联营渠道,发挥不出集合店应有的优势。

其二,这些集合店的货品选择问题,对于买手集合店来说,其所追求的是“品类丰富,品位专一”,款式有时候凌驾于品牌之上。这样的搭配虽然让国人有了许多大牌之外的选择,也享受了搭配的便利,但因本土主流消费者的消费实力还十分有限,并且大部分消费者都还处在逐渐从产品需求到消费需求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消费者钟情于品牌胜过品质和品位,还不能很快接受所谓的“陌生大牌”集合,导致一些国际优质集合店在国内的运营并不那么顺利。但随着消费者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层次的不断升级,可以预见的是,买手集合店会成为国内零售业态发展的新趋势。

买手集合店增强集客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公众对全国百货千店一面的深恶痛绝,以及购物中心去百货化的进一步加剧,买手集合店开始大行其道,这些集合店由于拥有较强的单品自营能力,因此进行线上线下全渠道分销变的毫不困难,如香港的连卡佛、银泰的IM(INTIME MORE)等买手集合店,以IM为例,顾客除了可以挑选场内现有的商品外,也可以同时在其网站、APP或门店终端的IPAD上直接下单购买,线上线下支付均可,国内顾客基本可以实现2日之内送货上门。

除了一二线城市外,由于三四线城市部分奢侈品深粉的需要,这种名品买手集合店也呈现分销渠道进一步下沉的趋势,许多名品集合店开始向三四线经济较发达城市的百货或购物中心内渗透,这种业集合店基于款式导向,品牌组合范围广,也能产生一定的按需代购需求,因此仍然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实,集合店不仅对购物中心来讲意义重要,对于一些集客能力较弱,尤其是新进入市场的时尚品牌来说也是如此。因为集合店的出现省去了个别品牌在注册、物流、店面设计等方面的繁复工作,节约了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和成本。例如,香港时尚品牌种类繁多,设计师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以“小而精”为特色的香港时尚品牌,在内地高端市场上却难以与欧美品牌竞争,以参加集合店的方式进驻内地市场是一条捷径。众多品牌选择抱团合作,有效地共享了人流,共享了专业的品牌渠道,共享了新市场的营运信息,进而增强了各自的集客的能力。

无独有偶,这几年集客能力正在逐步减弱的运动品牌也开始把品牌集合店作为突破困境的法宝。鉴于单个运动品牌的低迷表现,各大商场为了更高的利润,吸引更多的年轻顾客,决定把运动品牌的位置让位给快时尚、轻奢侈和潮牌。

运动品牌从专卖店转入集合店中,不仅各品牌的营业面积缩减了,节约了租金,而且集中起来共同营造的运动氛围,可以增强集客能力,使其在购物中心能保有一席之地。这或许将成为运动品牌零售终端的一个重要趋势。

将在购物中心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国外,尽管购物中心也在不断蚕食单体百货的生存空间,但百货业态仍能保留一席之地,与购物中心和谐共生。究其原因,在于国外的百货店拥有自主品牌、良好的品牌组合以及自己买断的货品。如日本的伊势丹百货,很多品牌都是自己独有的,不仅拥有单体运行的资本,进驻购物中心成为主力店后还可以丰富购物中心的品牌多样性,提升购物中心对目标客户群的渗透率。反观国内,百货多采取出租场地流水扣点的“二房东”式联营运营模式,导致国内百货业商品的品牌结构、品类组合,甚至营销手段都基本雷同,进驻后并未真正提升品牌丰富度和集客能力。

相对现有的主力百货,买手集合店的商品为买手操盘,可以保持充分的差异性,且能与购物中心的总体定位趋向一致,避免了“千店一面”的现象,有效地提升了品牌结构的丰满度。未来,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可能会由三五个小型集合店组成,对购物中心来说,不仅可以提升客流量,而且租金收益也会比较高。

相对购物中心内的专卖店,集合店也具有较强的优势。据调研显示,客人在单品牌店铺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但在集合店里,客人停留的时间是单品牌店的3倍。集合店模式能够使店内每平方米的租金压力、人员成本减少,大约比单品牌店下降15%,但是销售额却能增加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集合店往往和购物中心追求差异的目标靠得最近,因为集合店就相当于主题区,放大了某一品牌的可选择性,并形成多个亮点,让品牌的丰富度变得更高。而产品的丰富度能让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预测未来,购物中心可能会逐渐演变成“集合店+专卖店+配套”三足鼎立的格局。集合店在其中的占比应该是40%,但这个40%给购物中心带来的租金收益比之前同样面积的百货店带来的租金收益将多出不止一倍,买手集合店将在我国购物中心的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

猜你喜欢

百货购物中心租金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北京荟聚购物中心童乐荟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保障性住房租金会计核算案例
大树爷爷收租金
●对租赁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约定有免收租金期限的,免收租金期间如何缴纳房产税?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又一个百货巨头倒下了!
洛阳王府井购物中心照明设计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