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界月评

2016-05-14

中国摄影 2016年8期
关键词:尼康画幅光圈

奥运赛场边上的较量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就要开幕了,对相机厂商来说,奥运赛场边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里从来都是展示全球照相机工业发展水平的最好舞台,并且长期上演着一幕又一幕内容不同、精彩各异的对抗赛。今年奥运赛场边上的重头戏,依然是佳能与尼康的双雄会。

其实,这个双雄会已经上演了30多年。上世纪60年代之前,奥运赛场边上的照相机可谓五花八门,既有135型也有120型,既有单反也有旁轴。随着1959年尼康F相机的问世,奥运赛场边上的主角儿逐渐变成了135单反相机。在长达20多年时间里,一直都是尼康的F相机们及其尼克尔黑色“大炮”(专业级长焦镜头)演唱独角戏,佳能、宾得、美能达、奥林巴斯尽管使出浑身解数开发出各具特点的高端135单反相机,但一直都没能对尼康的“老大”地位构成真正冲击,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佳能FD系统的F1问世。特别是随着佳能New F1的成功和EOS系统的建立,佳能的白色“大炮”在奥运赛场上才逐渐多了起来。

数码时代之后,佳能时来运转,一举超过多年的霸主尼康,奥运赛场边上最显眼的角色逐渐从黑色“大炮”变成了白色“大炮”。失去优势的尼康竟然突发奇想,要把自家的黑色“大炮”改成佳能那样的白色,但在试了几“炮”后感觉不妙,于是又恢复成传统的黑色,重新找回了自我。

2007年,尼康经过多年卧薪尝胆后,推出了专门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D3全画幅相机,这让非全画幅的佳能“小马四”EOS-1D Mark Ⅳ相形见绌。一些佳能的忠实用户,经不住神话般的尼康D3相机及尼克尔200-400mm f/4这种体育摄影“变焦神器”的诱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纷纷计划“出佳为尼”。佳能在奥运赛场边上的优势地位此时开始动摇,这对于领先已经成为习惯的佳能高层来说很不适应。据说佳能公司一位市场经理从此削发明志:如果佳能不研发出高性能的全画幅相机和200-400mm f/4这种规格的“变焦神器”,自己永不留发。四年后,这位经理的头上终于长出了新发,因为他亲眼见证了佳能EOS-1D X全画幅相机及EF 200-400mm f/4“变焦神器”的诞生。

在今年的赛场边上,佳能EOS阵营里的主将是拥有每秒16张连拍速度和“全像素双核AF功能”的EOS-1D X Mark Ⅱ,尼康大军的统帅是拥有153个自动对焦点及最高感光度达到ISO 328万的D5。在新一轮的较量中,两位高手技术各有优势,实力旗鼓相当,结果胜负难料,观众拭目以待。

“厉图中画幅”来了,“利图”带着“玛米亚”走了

年龄稍长的商业摄影师对“玛米亚”这个名字颇感亲切,不过,以后再也没有“玛米亚”这个品牌了—玛米亚(Mamiya)和利图(Leaf)两个品牌的东家飞思(Phase One)在今年6月下旬宣布:玛米亚也好,利图也罢,今后都不能这样叫了,在国际上继续沿用“MamiyaLeaf”这个连体品牌;而在中国,它的名字既不叫“玛米亚”或“利图”,也不叫“玛米亚利图”或“玛利”,而叫“厉图中画幅”。飞思方面还反复叮嘱:请记住,不是“锐利”的“利”,更不是“利益”的“利”,是“厉害极了”的“厉”。

数码时代之前,玛米亚RB67以及RZ67在商业摄影领域是专业和高端的象征,商业影楼倘若没有一部玛米亚相机来支撑门面,那显然是不上档次的。可惜的是,数码时代完全打乱了玛米亚前进的脚步。玛米亚曾经曾经为数码化竭尽全力,并开发出一款设计独特的ZD中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但以失败而告终,最终财力和精力耗尽后解散,而资产重组后情况依然不妙。玛米亚后来被飞思收留,走上了专门接单生产飞思相机和镜头的代工厂之路。作为一代名机,玛米亚尽管大名烟消云散,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因为其645系统的强大基因早已在飞思相机和镜头上代代相传。

中画幅都“无反”了,“单反”还能活多久?

就像火热的夏天一样,“中画幅无反”这个概念在摄影圈被炒得炙手可热。瑞典哈苏公司在6月下旬发布世界上第一款中画幅无反相机—哈苏X1D之后,紧接着又和中国的大疆共同推出了一款中画幅航空相机A5D与大疆经纬M600专业飞行平台的航拍套装。哈苏X1D的感光元件面积为44×33mm,比全画幅相机36×24mm尺寸大了近乎一倍,可相机却比很多全画幅单反相机都要小巧轻便。有媒体问哈苏的产品经理Ove Bengtson先生:哈苏A1D会是哈苏的未来吗?得到的回答是:“是的,它可能是,但不会很快。”

世界上第一款没有反光镜却可以更换镜头的无反相机诞生于2008年,八年来,无反并没有如一些人预料的那样迅速取代单反。日本CIPA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可更换镜头相机领域,单反与无反的销售比约为3比1。尽管单反相机依然是中流砥柱,不过CIPA统计数据也显示:2012年之后,无反相机市场在逐渐增长,单反相机市场在缓慢下滑。至于无反相机何时才能取代单反相机的主流地位,就像哈苏的产品经理所说的—不会很快。

12个镜片的双高斯镜头

2016年7月12日,索尼发布了一款蔡司Planar T* FE 50mm f/1.4 ZA镜头。此镜头采用了9组12片双高斯结构,内置2片非球面镜片(其中包含1片高精度的“AA”高级非球面镜片)和1片ED低色散镜片。先别谈这些“高级别”和“低色散”的特殊镜片,光从镜片数量来说,这或许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复杂的双高斯镜头了。众所周知,标准镜头之所以广泛采用双高斯结构,是因为这种(不完全)对称式设计可以让后组镜片有效抵消前组镜片投射过来的大部分像差,所以通常采用5-7个光学镜片就能取得相当不错的光学素质。索尼公司此前为自家单反和“单电”相机开发的蔡司Planar T* 50mm f/1.4 ZA SSM镜头采用了5组8片的光学结构,这已经是比较复杂的双高斯镜头了。不知道拥有12个镜片的新款镜头到底能取得怎样的奇效,它能比得过那个被誉为“史上最佳”且同样采用12个镜片的蔡司Otus 55mm f/1.4镜头吗?这的确值得期待。

手机拍的“差”在哪里?

2016年7月5日,一则“华为涉嫌用单反相机照片冒充手机P9照片”的消息在世界各地的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事件源于华为7月1日在Google+平台上宣传 P9时配发的一张照片。由于“工作疏漏”,这张照片并没有被标注拍摄工具等信息,但宣传词中却有这样的表述:“我们捕捉到 Deliciously Ella 在日出时的漂亮照片。P9 的双徕卡摄像头使得这种弱光情况下的拍摄同样很有乐趣……”这种别具匠心的创意,差点儿让地球人都信了:这张细节丰富、空间压缩感强烈的照片就是P9手机所拍。不过,偏偏有好事者看出了问题,并查询了照片的EXIF数据,结果证明这张照片并非华为P9所拍,而是佳能“无敌三”和“小白”干的。华为不得不公开致歉并加以解释:“近期有报道曝光,我们在社交渠道上传的照片并非由华为P9拍摄的。这张照片是专业(相机)拍摄的,拍摄于华为 P9 的广告宣传期间,分享这张照片是为了激发社区灵感。我们意识到,我们应当要为这张照片做出更明确的标注。我们绝没有误导的企图。我们对此表示道歉,并已删除了这张照片。”

一些媒体在谈论这张照片的破绽时,主要归结为智能手机的细节表现力不可能如此出色,如DoNews的评论:“华为发布的是一张人像照片,细节表现非常出色,例如头发在逆光下的光影。如果这真的是用智能手机摄像头拍摄,那么意味着摄像头将非常强大,因为一般的智能手机摄像头很难有这样的细节表现力。”其实,这种评论并未触及关键。除弱光环境外,包括华为P9在内的大多数智能手机在正常光照条件下拍摄的照片已经令人满意,其细节表现力与普通相机甚至难分伯仲,所以仅仅从头发丝、汗毛孔等细节再现方面来判断手机和相机的成像差异并非易事。这张照片的疑点主要在于空间压缩感,此效果只能是“采用较大型感光元件的相机+大光圈中长焦镜头”所为。

有行家开玩笑说:“一看到这个照片,我用浓密的腿毛也能判断出这照片不可能是手机拍的。”这虽然是句玩笑,却让笔者产生联想:手机拍的照片到底该是啥样子?

对于一些有着艺术情结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手机摄像头既缺乏中长焦镜头营造的背景虚化效果和空间压缩感 (如华为“误用”的这张照片),也没有超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带来的所谓“视觉冲击力”,因此觉得平淡无奇,很不“艺术”。为了丰富“摄影语言”,满足手机用户的“艺术”追求,手机制造商们纷纷给手机的拍照功能加装了Lomo、黑白、暗角、鱼眼、柔焦、粗颗粒等各种各样的“艺术滤镜”,荣耀等厂商还给自己的手机配置了“大光圈”功能。总之,这些办法都是让手机拍的照片具有超乎寻常的视觉感受,以一种最简便的方式达到“艺术”奇效。

稍微懂点光学知识的人都明白,无论背景虚化、空间压缩、前景夸张等所谓的“摄影语言”,还是各种“艺术滤镜”所营造的特效,其实都是光学缺陷或成像缺陷。从光学意义来说,忠实反映客观物象的影像从景深角度来说应该是全清晰的,而不是虚实相映的;视角和透视方面应该是接近人眼视觉感受的,而不是具有空间压缩感或扩张感的。再来看看当今主流智能手机的配置:几乎都采用了1/2—1/3英寸等小型感光元件,因此景深特别大,画面几乎全清晰;另外,摄像头的等效焦距大都等效于135相机的28mm广角,其视角效果相当接近人类肉眼所见。对于手机摄影的“景深特别大”这种说法,可能没有疑义,因为众所周知,在镜头等效焦距相同的情况下,景深效果与感光元件大小密切相关,即感光元件越大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至于手机摄像头的“视角效果十分接近人类肉眼所见”,也许有人并不认同:不是说标准镜头的46度视角最接近人眼所见吗?其实,46度视角指的是单眼的有效视角,这也是很多人使用标准镜头后感觉视野变小的原因。人类都是用双眼看世界的,所以正常的视角感受并非是46度,而是75度—这正是28mm镜头的视角—难怪很多纪实摄影师喜欢28mm广角镜头!

75度的视角加上景深极大,让手机摄像头的基本拍照效果非常接近人类双眼的视觉感受。对于这种视觉感受,有人觉得平淡无奇,缺乏艺术效果;有人却认为非常自然,极具魅力。早在120多年前,英国自然主义美学家彼得·亨利·爱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就提倡用最接近人类视觉感受的方式去拍照,他在1889 年发表的《自然主义摄影》一文中写道:“没有一种艺术能比摄影更精确、更细致、更忠实地反映自然。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

作为摄影爱好者,无论借助高端相机去体验 “背景虚化”“空间压缩”“视觉张力”等“摄影语言”的乐趣,还是用形形色色的“艺术滤镜”获得快感,都无可厚非,不过你一定要清楚,通过这些手段获得的所谓美感,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光学缺陷或成像缺陷。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或许就会觉得,手机摄像头的基本拍照效果就不再那么平淡了,因为它极为符合自然主义的美学特征,当然也特别适合“记录式”的摄影。

努比亚的“手持电子光圈”是啥玩意儿?

使用智能手机拍照者都有体会,这种拍摄工具往往只有一挡约为f/2的大光圈,无法像专业照相机那样采用小光圈拍摄。为何只配置一挡大光圈呢?其实并非像一些媒体所言“手机的摄像头本身太小了,没有物理空间安装光圈机构”。实际情况是,智能手机的像素密度太大,导致物理光圈缩小后会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进而严重恶化成像质量,所以智能手机干脆不加光圈机构,只让用户采用最大光圈拍摄。不过,2016年6月底,努比亚发布的一款无边框旗舰Nubia Z11则违反了这一常理,它新增了一个“手持电子光圈”的新玩意儿,竟然可以将光圈“缩小”到f/22。其实,它的物理光圈并没有缩小,否则会因为衍射现象造成画质一塌糊涂。这款新的Nubia Z11采用的叫做“电子光圈”,在长时间曝光时,手机会拍摄若干张照片,最后将这些照片进行叠加,从而模拟出长时间曝光的效果。尤其是,利用“手持电子光圈”功能拍摄时,连三脚架都用不着,直接用手端着拍即可(也别故意摇晃)。总之,别在乎物理光圈还是电子光圈,殊途同归,有了这款Nubia Z11后,手机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流水、飞云或者夜间的车水马龙时,就可以实现更多的创意了。

猜你喜欢

尼康画幅光圈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尼康Z7
全能单反 尼康D850
惊喜与失望并存 尼康D7500
全画幅机身
PAUL GALL AGHER 大画幅黑白风光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