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小说反面人物为何多姓赵?

2016-05-14五味子

书屋 2016年8期
关键词:百家姓太爷狂人日记

五味子

“鲁迅和赵家人有仇么?”这是著名作家方英文向我提出的一个有点类似于玩笑的问题,而且还不止一次。因为我姓赵,他便常拿这个话题来调侃我。甚至有一次我劝他再写长篇,他仍说:主人翁可以姓赵么?

但我虽然姓赵,也读鲁迅的书,却从未特别注意过这一点。经他反复一说,我也诧异,想起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里都提及姓赵的,很佩服方先生读书的仔细。

这次,相关名词在网络上火起来之后,我与他逗乐,微信给他说:方老,叫你成天说姓赵的,这下好,俺都不配姓赵了!方先生仍一边跟我开玩笑说:要不暂且姓走?走为上策。一边又写了一段微信发上来:先是缪赞我的毛笔字好,后说:“你们赵家当皇帝,中不溜;但写字作画,却个个一流。可为什么鲁迅,让一个个反面人物姓赵呢?”他知道我编过一本《鲁迅论中国社会改造》的小册子,便又假借我的口气说表示:“我好赖也算个鲁研家,得考究考究……鲁夫子肯定与我们赵家有过什么过节。”

这算是方先生的命题吧!正好趁元旦无事,我决心考证一下,到底鲁迅为什么让几个反派人物都姓赵呢?

鲁迅是在1918年初开始写白话小说的,原因正如他在他的第一个小说集《呐喊》自序里写的,是受了友人钱玄同的鼓动,来为《新青年》投稿的。他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第一段便有这样一句话:“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虽然短短的两句话,这“赵家”给人的感觉就不好,文中还几次写道:“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是同谋,早已接洽。”狗仗人势,赵家的狗给人很阴险的感觉,赵家的人也好不到哪儿去。紧接着,第二段一开首第二句就写道:“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在下边又写道:“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赵贵翁“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这赵贵翁的行状,便给人阴毒的感觉。

之后两三年间,鲁迅陆续作了《孔乙己》、《药》等七篇小说,除在《风波》中有个“又矮又胖的赵七爷”——“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也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之外,姓赵的最彰明较著地便是出现在他1921年底写的名著《阿Q正传》中了。在这篇小说中,赵家人是和阿Q相互对立的两个阶层的人,仅序言中作者寥寥几笔,就把这种冲突十分震撼地传递给了读者:

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糊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在小说中,赵太爷和阿Q一直发生矛盾冲突。阿Q的卑怯、愚昧、麻木,赵太爷的傲慢、霸道、骄横,都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那么,鲁迅在他的好几篇小说中都把赵家人作为反面人物,难道真的是和姓赵的有什么过节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理由如下:

首先,我仔细查阅了鲁迅在写这些小说之前的岁月里,是否和姓赵的人有什么过往,包括他的少年时代,东渡日本留学时期,回国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任教的时光以及在教育部当佥事的日子,但都没有见到他和姓赵的有过什么恩怨情仇(之后也没有)。我还以小人之心,特意留意了一下为鲁迅父亲医病的中医先生,因为鲁迅曾因他们开的药方(药引子)的奇特而耿耿于怀。但看病的三位先生一陈一冯一姚,也没有姓赵的;我仍以小人之心留心了一下买他家祖宅的人,那人姓朱,也不姓赵。之所以这样想,倒不是把鲁迅想得很卑下,觉得他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报私仇,而是鲁迅先生爱开玩笑,经常会不经意在“顺便中”,对对手“则偶刺之”。比如在《阿Q正传》序言中写到因为对阿Q的名字如何写去请教赵太爷的儿子秀才茂才:“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但据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了。”就是顺便之中,对反对白话文的守旧派的一个辣讽。

其次,大概在写完《阿Q正传》之后,鲁迅又写过十五六篇小说,却再也没有姓赵的出任反角的情况出现。

第三,从鲁迅后来与姓赵的人的交往看,也并不特别地表现出对姓赵的厌恶或不适。比如赵景深、赵家璧、赵其文,他厚爱的柔石就姓赵,叫赵平复。鲁迅自己也还用过一个笔名叫赵令仪。

那么,又如何解释鲁迅在这几篇小说中“让反面人物姓赵”呢?

当然,最简单省事的说法就是:小说人物纯属虚构,作者想让他姓什么就让他姓什么(当然这种说法也并非无懈可击)。但我觉得鲁迅让这两个人物姓赵,却还有一种更可靠的解释。

这就是鲁迅信手从《百家姓》中拈来了第一个姓。写《狂人日记》,是处女作,碰到下笔要写的第一个人的姓,何必多想,《百家姓》早放在那里了,第一个是赵,就把赵姓拿来。而在《阿Q正传》里,更是有迹可循。你看,序言中他对写阿Q的有关问题逐个考究,当考证到籍贯时,鲁迅这样说:“倘他姓赵,则据现在好称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上的注解,说是‘陇西天水人也……”可见,和《百家姓》真是有点关系。这是其一,其二,另一个重要人物——假洋鬼子,是谁?是钱太爷的大儿子。这不,《百家姓》的第二个姓也上来了。

或曰:按你这种逻辑,小说中还有人物王胡、吴妈、邹七嫂,小D,怎么不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往下排?这样问就迂了。顺手拈来几个,不露痕迹,如果按《百家姓》排着安排人物,岂不太假太无趣了么?何况,吴、王、邹(音近周)都在《百家姓》前八位中呢!

哈哈,这就是我论证的结果,究竟算考证呢,还是算推测呢,还是穿凿附会呢?看官们自辨吧。并以此文质之于方英文先生,不知以为如何?

猜你喜欢

百家姓太爷狂人日记
读鲁迅《狂人日记》
百家姓之“乐”
蜕变与抉择:成长小说视野里的《狂人日记》
那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百家姓
客从何处来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百家姓之方(Fang)姓
百家姓之苗(Miáo)姓
去镇上喝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