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2016-05-14

家庭用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成药说明书用药

不良反应,很多人对于这个概念是既陌生又熟悉。每一份药品说明书上都有不良反应这一项,有些不良反应项下内容之多,让人看着心生不安;而有些不良反应下写着“尚不明确”,这也让人疑虑丛生。不良反应越少代表药品越安全吗?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不良反应和药品之间的关系呢?

不良反应是“安全防线”

要了解药品不良反应,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定义。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是药三分毒”,药品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很多患者用药时常被药品说明书中一长串的药品不良反应吓坏了,于是就专门找哪种药的说明书里不良反应写得少的才敢用。其实药品的不良反应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它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有些不良反应是轻微的、暂时的,不会影响治疗和用药安全,只需要加强观察即可,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是很低的。一般根据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可划分为:≥10%为很常见;1%~10%为常见;0.1%~1%为少见;0.01%~0.1%为罕见;<0.01%为极罕见。

药品的不良反应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和积累出来的,是用药经验的一部分,而说明书作为法定文件,提供完整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尽到告知义务是其基本功能。所以,既然没有药物是绝对安全的,没有写不良反应信息不等于没有不良反应发生。一般来说,应更加信任那些有详尽不良反应信息厂家的药品说明书,因为详尽的信息反而给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加了一道防线。

“尚不明确”就安全吗

再留意一下中成药说明书,您会发现大多数中成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标注为:“不良反应尚不明确”。面对这样的药品提示,您是否觉得中成药就是安全的了?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和剂型的药品。中成药源自中草药,使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为广大百姓所认可。但由于中药饮片的成分复杂,给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判断增加了难度,但“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并不说明该药就没有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更何况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针对这个现状,给您支三招:

1.结合说明书中的成分,看注意事项,减少有毒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补肾益脑丸,虽不良反应是“尚不明确”,但注意事项中明确说明“本品含朱砂,不宜久服”,因朱砂蓄积会导致汞中毒。

2.当两种中成药合用时,需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舒肝止痛丸中的制半夏和附子理中丸中的制附子是反药,两药合用则增加药物的毒性。

3.即使对于补益的中成药也不宜久服,如六味地黄丸,若长期服用容易对胃肠造成伤害,引起胸膈痞闷、脘腹胀满、食欲下降、大便溏泄等,缘于方中酒蒸制的熟地,质厚味浓,滋腻碍脾。所以在服用中成药时,一定要听从中医师或中药师的建议,只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才能合理、安全地使用中成药。

不良反应,请勿过度恐慌

针对说明书中指出的不良反应,患者需要知道以下三点。

耐受轻微不良反应 对一些具有可耐受不良反应的药品,患者应有心理准备。比如硝酸酯类药物使用后由于血管扩张,易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症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抗高血压药物会出现干咳症状;钙通道阻滞剂类抗高血压药物由于扩张远端血管,许多患者会出现下肢轻度水肿。一般常见症状如神经系统的头晕、嗜睡,消化系统的口干、恶心、轻微呕吐、腹部不适,循环系统的心悸、心率减缓等,这些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适应,症状会自然减轻,或配以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继续用药。如果耐受不了,那就应立即停药。一般停药后不作任何处理,不良反应就会消失。

充分了解药物 对一些不良反应较多、注意事项比较复杂的药品,患者应该了解选用此药的理由和详细的使用方法。比如心内科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其不良反应涉及到各大系统,除了心血管系统外,特别应注意的是甲状腺功能和肺部疾病。由于临床对此药的再认识、再评价和使用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得此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半衰期延长,到达负荷量后其维持量很低。如果能让患者明白此药的特点,严格按治疗方案服用,则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勤关注,不恐慌 患者应当了解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减少恐惧感。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肝和肾,因此肝肾受到威胁的可能性最大,但人体的肝肾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短期内使用对肝肾有一定影响的药品,造成的损害一般都是可逆的,这样解释可以让患者的恐惧感降低。

如果查血确实存在肝、肾功能不佳时,应请医生进行处理。较常见的过敏反应,多表现为各型皮疹、荨麻疹和皮肤瘙痒,轻微者停药后即见缓解,如持续不消失,可以适当服用抗过敏药。最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是剥脱性皮炎,表现为病损的皮肤呈片块状脱落,一旦出现了这种可疑的表现,应立即找医生进行治疗。比较突然而难防的是特异质反应,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某种先天性特异质,总是等到反应出现后才知道。例如呋喃唑酮,只用一次小剂量就会使具有特异质的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巩膜和皮肤变黄,尿液呈现酱油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受到破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尽快请医生给予处理,并且终身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要再用此类药物。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我国已经建立和不断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追踪,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临床,以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

猜你喜欢

中成药说明书用药
心脑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循环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
人类生命的“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等2则
小儿咳嗽不可滥用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