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2016-05-14宋梦青郭胜溶方美林
宋梦青 郭胜溶 方美林
【摘要】本文就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回顾以往工作经验,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总结,提出针对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现状与建设
一、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构建研究分析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现存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特殊的地域环境、复杂的民族成分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特色化档案资源。就现有情况,依据有关于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研究资料分析来看,筆者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指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反映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以及民俗等的社会历史情况,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文物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丰富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历史记忆具有深远影响。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源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而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则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赖以传承发展的重要条件。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的变迁对于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具有深远影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建设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云南自然资源丰富和生态系统循环,促进全社会共同发展的真实需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不仅是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主观要求。
二、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是指少数民族赖以从事文化创造、传承文化活动、培育民族文化以及其民族特性的条件,主要包括云南少数民族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语言文字生态环境三个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当地相关部门对于云南各地区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建设利用的意识不足,导致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从而抑制了其在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工作等方面的顺利进行。
(一)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现状。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受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导致众多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濒临消亡。大部分存储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库房设施简陋,档案保护技术水平落后。作为衡量物质冷热干湿程度重要指标的温湿度,在档案库内的波动会导致档案纸张随温度的忽高忽低带来胀缩变形的影响。另外,档案库内的相对潮湿会造成有害档案文献的生物及微生物的迅速生长繁殖,进而加剧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档案文献制成材料产生损毁。再者,云南地区大多数档案馆中的档案库房由于年久失修,库藏架子腐蚀、文本档案纸张变质等情况屡屡出现,对档案文献资料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危害。
(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现状。云南省地处西南经济落后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处偏远地带,经济发展缓慢,经济需求的不足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就少数民族自身来看,保护工序简陋,载体陈旧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档案的保存,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对少数民族记忆、文化构建的缺失断层;就国家少数民族档案建设研究的角度来看,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完整性的建设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经济生态作为基础性建设的必备,因意识欠缺、专项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导致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语言文字生态环境现状。云南省现有学校当中,已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民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并对少数民族同胞就其自身文字的教育、学习进行扫盲。然而受传播媒介、文化影响等,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少数民族子女从小说汉语,不重视民族语言文字的现象仍广泛存在。虽然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推行民族语言文字教育,但就现有情况而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字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还满足不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传承保护的真实需要。
三、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少数民族档案内涵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现状造成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仍旧处于粗放状态。
(一)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为尽量避免自然生态环境对档案文献的破坏,应积极施行相应的对策以保护少数民族珍贵档案资源。首要要选择正确的档案库地址,档案库要禁闭,周围空地需要绿化。档案文献入库前应进行防尘处理,定期检查做好库房内外的清洁卫生和通风防潮工作。防止或减少光对文献破坏作用的方法,比如档案库的窗子要小,东西向不宜开窗,南北向的窗子要小而窄。在窗上加上遮阳设施,档案库的玻璃应采取一定的防紫外线措施。档案库内使用白炽灯及普通钨丝灯泡的人工光源。为了避免虫害,应对害虫进行预防,比如改善书库建筑,避免昆虫进入,档案文献入库前进行检查和杀虫处理。调节档案库温湿度,使得温湿度控制在不利于虫类生存的范围内,达到预防的目的。数字化档案需求和高速传递逐渐深入人心并且势在必行,成为逐步取代传统纸质档案的姿态。首先要彻底整顿基础管理工作,为少数民族档案文献工作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实现高水平档案资源保护。数字化档案具备了传统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信息共享与利用率高,传播速度快,存储与检索方便。因此用光磁盘存储法数字化手段保护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作为基本保障的经济生态建设是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的必须因素,成为一种档案的记忆载体,是在少数民族同胞自身生态域境内的共有价值认同,加大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经济投入也成为其良好发展的关键环节。
笔者认为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经济生态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加大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改善现有条件,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进行及时地抢救与保护,使其更好地发挥地域性文化、民族记忆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能动性效果,改善物质基础进而改善少数民族同胞的档案保护意识。其次是加大对云南少数民族同胞的专项教育资金的投入,在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保护的基础上,从民族档案、记忆存续化的长久角度出发,对少数民族同胞或对少数民族档案感兴趣的同胞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培养新时代下的民族精英,成为民族文化、民族档案的传承者。进而带动地区性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档案,传承我们的文化。
(三)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建设对策。随着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少数民族档案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这就需要国家以政策为引导,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保护政策体系,对少数民族档案进行全面保护。首先,应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领导部门的权威性、能动性,加大政策引导,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到自身民族档案资源环境保护建设中来,不断加强档案环境保护意识修养。转变旧有观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真正从实际出发,为现实与长远利益打算。政府部门要带好头,加大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的基础保障投入,转变工作职能,真正从切实、合理的角度考虑,为存续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特殊的地域環境使得少数民族同胞在与环境进行自洽共生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用于本民族记忆的多种载体形式的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例如云南纳西族的东巴经、傣族贝叶档案、摩崖石刻等。面对此,如何对特有档案资源进行合理、正确地保护,这就需要国家针对档案资源生存地域的特殊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制定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别于其他档案资源建设但切合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措施、方案对其进行有效的改善。摆正态度,端正思想,从而更好地保护云南少数民族丰富的档案资源。
一个失去了档案的民族,就会是记忆不完整的民族,有记忆才有文化,有记忆才有文明,有记忆才有未来。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少数民族积累了浩瀚的档案资料,这是对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郭胜溶.变“藏”为“养”——加强档案环境建设的思考[J]. 云南档案, 2016 (1): 49-51.
[2]徐梅,李朝开, 李红武. 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环境变迁与保护——基于法律人类学的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8(2): 31-36.
[3]华林,张若娴, 杜昕. 基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变迁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政策保护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 (4): 51-55.
[4]张雷.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D]. 云南大学, 2015.
[5]赵德美.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