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2016-05-14李一晨
李一晨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基于此,有教育者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对此,笔者就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一、思想认识的偏离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并没有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片面地套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格式化和教条化机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普遍联系表现为其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任何的思想和实际活动都不应脱离周围环境去看待。很多人片面地理解为人需要依附于社会,过分强调社会的重要,认为社会可以代替个人,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随即出现了过分强调集体和社会的价值,而忽略了个体本身的发展和需求。
二、文化历史的积淀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国家的核心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而儒家文化主张的是个人对集体的服从,特别体现为对作为群体秩序代表的专制君主的服从,从而轻视个体的存在价值。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群体利益的观念深入骨髓,个人存在价值的最大化,就是为了集体利益去牺牲个人利益。这种群体至上的观念造就了我们凡事要以大局为重。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存在着重群体、轻个体,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
三、教育方式的延续
我国教育资源和人均比例的矛盾,导致目前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以考试为主,这种为应付各种考试而进行的教育也被称作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体制下分数成为最终的目的,人们已经习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孩子能力的高低。在这样一个分数至上的氛围下,学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应付考试科目的学习上,而应试科目内并未将思想政治作为选拔的硬性标准并加以考试,所以没有学校或者学生将时间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家长只看重应试科目的成绩,基本忽略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除了成绩之外什么都不重要,自然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即使是升入了高职院校,这种教育方式也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学生没有了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只要各科及格就万事大吉。这样,就使得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机械单一,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四、人文关怀的缺失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我们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在教育内容上我们没有考虑个体的实际需求,以集体主义的思想去制定教学内容;在授课方式上我们通常采取满堂灌,没有考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在师生互动上采取主导态势,缺乏與学生的平等对话,形成了“我说你照做”的上下级关系,拉远了师生距离。总之,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对学生个体的人文关怀,忽视个人尊严及个体生活的合理需要。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得到高职学生的心理认同和自觉接受。
五、分科教学的影响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的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分科教学恰恰把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授局限于课堂上,局限于对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授,想当然的认为学生只要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就会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质,实际效果可想而知。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高德胜教授阐明了分科教学的后遗症之一——课程知识化。他认为:“道德知识是人们对来源于生活过程中经验的抽象总结,因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符号性,道德知识的意义不在于抽象的符号而在于其代表的深刻内涵。而目前的教学本末倒置,将重点放在了道德符号上,忘记了其代表的现实生活,学生学到的不是实用的生活智慧而是一连串虚幻的道德符号。”然而学生也满足于这种知识的灌输。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个人意识和利益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沉溺于眼前的物质世界,使得“人成为物化的人,成为被自然情欲所操纵的、为工具理性所支配、丧失了生命激情的人”。表现在教育领域就是应试教育,几十年来,我们把考大学作为唯一目的,因为只有考上名校,才有可能获得今后的声望、地位与财富,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工具而已。因此,也就自愿地接受了这种分科教学的影响。
(作者单位:河南省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