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的探讨
2016-05-14熊素兰
熊素兰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成为未来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否有效的进行技术创新,能否有效的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影响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产学研合作联盟有效的实现了创新技术与生产力转换之间的衔接,加强产学研联盟合作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 联盟 机制
1 产学研战略联盟内涵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指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者联系起来,建立教育、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生产流程,及时实现科技成果与生产力之间的转换,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产学研战略联盟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加大了科研成果与生产力之间的转换速度,进行产学研联盟合作机制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合作机制
产学研战略联盟机制是加强科技转化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结合近年来我中心在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工作经验,针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合作机制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目前就工作中接触到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合作机制主要有:选择退出机制、分工协作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等。
2.1 选择退出机制
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高效运行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合作伙伴选择的基础上。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应该重点考虑拥有优质资源的合作伙伴。然而由于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于彼此的情况并不了解,能否拥有一致的目标将直接影响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合作效率。因此,建立完善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选择退出机制很有必要。一方面产学研战略联盟应该建立科学的监督考评机制,及时了解合作伙伴的应尽义务是否完成,是否存在着违背约定的情况,并将此作为及时变换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推出补偿机制。合作关系一旦形成合作各方便为利益共同体,一旦一方中途退出必将会对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此时退出的个体必须对其合作伙伴进行相应的补偿。
2.2 分工协作机制
产学研联盟的三方各自拥有不同的资源。企业擅长经营管理,可以将科研成果及时的进行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及时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大量的研发设备和科研人员,能够及时的进行最新技术的研发。在合作联盟中三方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实现了科技与信息共享,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3 组织协调机制
产学研联盟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追求,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企业主要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是追求科研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和利益追求,要想将三者结合起来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通过组织协调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将三者联系起来实现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和社会收益的综合目标。政府组织协调机制相对于非政府协调机制更具有权威性,因此应积极建立由政府参与推动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组织协调机制。
2.4 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有效的调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各个主体的积极性,提高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合作效率,具体来讲,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产学研战略联盟中主要是依赖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而此时如果没有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会极易造成这些无形资产的流失,影响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合作;(2)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发展,尤其应该注重为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政府资金支持;(3)建立以薪酬为核心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奖惩制度,调动产学研联盟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完善相应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相关法律法规。
2.5 利益共享机制
具体来讲,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应根据联盟各个主体的资源投入状况和对于联盟发展的贡献来作为利益分享的重要参考依据。参与主体资源投入越多,对产学研战略联盟贡献越大,利益分享中所占的份额应该越大。(2)应考虑各个参与主体承担的风险,收益应于风险并存,单个主体承担的风险越大,其承担的风险越大,在进行收益分配是应该占据的比重越大;(3)完善利益分配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才能有效的避免利益分配中某一主体损害其他主体利益的行为。
2.6 风险分担机制
产学研战略联盟从成立起就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各个主体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而由于个体的特征和能力不同,对于风险的承担也是不均衡的,因此在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运行过程中要及时加强对于风险的研究和控制,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引入风险投资。这一做法可以有效缓解联盟面临的资金压力;(2)政府通过基于基金补贴、专项贷款或利率、税收优惠来帮助产学研联盟分担风险;(3)协议规范。产学研联盟的风险承担方式应该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来明确三方各自的风险,实现风险共担。
2.7 信息沟通机制
产学研各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不了解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实力,高校和科研机构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综合实力也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使得产学研各方在寻找合作伙伴时成本大大增加,同时风险大大提高,因此要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联盟各方及时了解联盟的发展情况;(2)建立健全科技中介结构。科技中介机构掌握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三方的重要信息,完善科技中介机构的建立能够及时将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系起来,降低合作伙伴的寻找成本,使得产学研联盟有效建立;(3)政府应完善相应的产学研联盟的信息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 付俊超.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35-38.
[2] 罗小芳.企业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29-31.
[3] 曾萍.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理论视角、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1):19-22.
[4] 丁桂香.产学研合作机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3(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