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地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进展
2016-05-14于艳梅
于艳梅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了不同产地丹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以更为清晰而全面的了解丹参药效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通过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同产地丹参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比较。结果: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以酚酸类为主的水溶性成分和以二萜醌类化合物为主的脂溶性成分。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品种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论: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品种中酚酸类成分和二萜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为丹参药材采购及临床选用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丹参 不同产地 成分 含量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症状[1]。丹参作为一传统中药在我国沿用己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有记载“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瘾,止烦满,益气”,在其后的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水溶性成分[2-3],以酚酸类成分为主,如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PA )、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 PD)、丹参素(danshensu, DSS)、咖啡酸(caffeic acid, CA)、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 LA)、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RA)、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 , SaA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 , SaB)和丹酚酸C ( salvianolic acid C, SaC )等,和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类成分为主,如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 cTN )、二氢丹参酮I(dihydrotanshinone I , dTNI)、丹参酮I(tanshinone I, TNI)、丹参酮II a ( tanshinoneII a, TNII a)等。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丹参商品药材,丹酚酸B含量不低于3. 0%,丹参酮II a含量不低于0.2%。
由于受产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丹参药材所含主要成分差异较大。在参考2010版中国药典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河北、山东、安庆、甘肃、江苏等地的丹参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综述,为进一步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现结果如下报道。
1 丹参水溶性成分
1.1 丹参酸B
丹参水溶性成分以丹参酸B为主,具有广泛地药理活性,具有抗肝损伤、肝纤维化作用;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脏、脑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3]。对不同产地丹参的丹参酸B含量进行研究比较,具有重要意义。徐山[4]测定不同产地丹参中丹酚酸B的含量,其中五个产地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不同,四川中江(丹参中丹酚酸B, 7.8 %)>山东日照(丹参中丹酚酸B, 6.8%)>陕西商洛(丹参中丹酚酸B, 5.4%)>河北行唐(丹参中丹酚酸B, 4.8 %)>浙江(丹参中丹酚酸B, 4.0%),结果表明各产地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含量有较大差异,以四川中江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最高,山东日照丹参次之。陈彻等[5]测定和比较不同大规模栽培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含量。丹,但丹酚酸B含量却最高丹酚酸B含量较高的是山西芮城栽培品,但参酮IIA含量却最低。结果显示丹参中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与产地关系较大,此研究结果可作为丹参药材采购及临床选用的参考依据。
1.2 丹参素
吴学骋[6]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素的含量进行研究,对比了安徽、江苏、河北、湖北四个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素的含量,发现不同产地间丹参素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河北产丹参中丹参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丹参素含量,因此在使用药材时对药材的来源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黄敬群[7]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种不同产地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丹参素的含量比较,卢氏野生丹参>洛阳丹参>卢氏家种丹参>蒲城丹参>陕南丹参,明显可见不同产地的丹参药材品种,其丹参素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
2 丹参脂溶性成分
《中国药典》丹参项下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作为质控指标[1],而近年研究表明,丹参的脂溶性成分还包括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等,且含量较高、活性较强[2,3]。
2.1 丹参酮IIA
麦少霞等[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市售不同产地的丹参中丹参酮II a的含量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丹参药材的丹参酮ⅡA含量差别较大,安徽的丹参平均含量最低,四川的丹参平均含量最高,而同一地区中不同种类的含量都不一样,这可能与各产地丹参的生长环境和药材产地的加工方法有关。程立方等[9]对山东不同产地丹参饮片中丹参酮IIA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以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不同产地丹参饮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顺序依次:生品饮片为淄博 >临沂 >济南 >德州 >烟台 >青岛 >聊城 >枣庄 >菏泽 >泰安;黄酒炙品饮片为淄博 >临沂 >德州 >济南 >烟台 >青岛 >枣庄 >菏泽 >聊城 >泰安,不论饮片生品还是酒炙品均以淄博、临沂的丹参饮片的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
2.2 丹参酮I
安睿、王新宏[10]等人用HPLC法测定,以1%醋酸甲醇溶液和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作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研究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酮Ⅰ的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同为江苏射阳产丹参,种子繁殖的样品中所测成分含量最高,同时比较不同繁殖法所得样品,也发现种子繁殖的样品中所测成分含量较高;江苏射阳种子繁殖的丹参样品、山东平邑、陕西汉中的丹参样品的品质与野丹参的相近。目前由于野生丹参资源不足,上述产地的家种丹参可作为该药材较为可靠野生药材的替代品。孔祥文、韩 杰[11]等以丹参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色谱法测定药材中丹参酮I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丹参中的丹参酮Ⅰ含量差别较大,山东的野生丹参含量最高,安徽的栽培丹参含量最低,而同一地区中野生品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品。这与丹参的产地与加工方法有关,所以应对丹参的产地加以分类。
2.3 隐丹参酮
韩杰、钟萌、李东辉[12]等收集了河北、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等主产地的丹参饮片,包括不同栽培方法的丹参饮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了隐丹参酮的含量测定和比较,结果发现不同产地丹参饮片的隐丹参酮含量差别较大,山东的野生丹参饮片含量最高,安徽的栽培丹参饮片含量最低,而同一地区中野生品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品。李力、娄子洋、陈万生[13]等采用超声提取结合HPLC法对全国8个主产地的丹参脂溶性部分中隐丹参酮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隐丹参酮以辽宁、四川、山东所产的丹参含量较高。
3讨论
纵观丹参的应用历史和近代研究报道,证明丹参这一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传统药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是临床上重要的常用药物,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丹参不仅有活血化瘀的功能,而且对治疗心脑血管病、肝病、脉管炎及神经性衰弱等多种疾病均有新的疗效。丹参现代成分研究表明[14-15],众多学者从丹参中己分得80多个水溶性酚酸和脂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并对其中近60的成分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酚酸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和二萜醌类抗菌、抗肿瘤等活性研究,阐明了丹参发挥多种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人们采用多种现代化分析方法与技术,针对性地对酚酸和二萜醌类等活性成分进行了较为高效、快速的分离分析,为中药丹参的现代化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丹参作为一种常见中药,其用量一直很大。实践中发现市场中丹参质量差异较大,造成临床用药出现“方灵药不灵”现象。不同产地丹参饮片的丹参酸、丹参素和隐丹参酮、丹参酮II 及丹参酮II A含量差别较大,同时提取方法、分离方式同样对丹参饮片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丹酚酸及丹参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及目前的提取工艺所存在的弊端,对丹酚酸及丹参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纯化工艺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70-71.
[2] 冯小艳,周国军,李焱 等.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干燥前后化学成分含量变化[J].安徽医药, 2013,17(11): 1863-1866.
[3] 邓寒霜,李筱玲,王凯.不同产地丹参饮片质量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2): 3105-3106.
[4] 徐山.不同产地丹参中丹酚酸 B 的含量测定[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 178-179.
[5] 陈彻,王勇,王晶,等.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ⅡA 和丹酚酸 B 含量比较[J].中医药学报,2014,42(1):32-34.
[6] 吴学骋,舒阳,杨睿,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素的含量[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9):68-68.
[7] 黄敬群,张秀巧,郭军 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5 种不同产地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 24(1): 37-40.
[8] 麦少霞,陈丽娟,王磊 等.市售不同产地的丹参中丹参酮 ⅡA 的含量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5):117-118.
[9] 程立方,崔秀君.山东不同产地丹参饮片中丹参酮IIA含量分析.
[10] 安睿,王新宏,周思丽,等.HPLC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J].中成药, 2004, 26(4): 294-297.
[11] 孔祥文,韩杰.不同产地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比较[J].中国药房,2011,22(19):1794-1796.
[12] 韩杰,钟萌,李东辉 等.市售不同产地丹参饮片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及丹参酮ⅡA 的含量比较[J].首都医药,2010,22:041.
[13] 李力,娄子洋.不同产地丹参中3种丹参酮含量变异[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 21(8):753-755.
[15] Lu Y R, Foo L Y. Polyphenolics of Salvia-a review[J]. Phyochem,2002,59 (2):117.
[16] 陈立亚.迷迭香酸的研究概况.中国药事,2007,21(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