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和其技术剖析
2016-05-14黎行
黎行
【摘 要】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配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实际的情况是虽然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积极开展,但很难形成较高的调度效果,存在调度协调、调度进度等多方面问题,影响电力配网调度管理质量目标。现代生活方式以及工业生产对电力稳定性的要求已经逐渐提高,电力配网调度面临较大的压力。本次结合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的实践,并实现技术的剖析,旨在全过程调度优化的基础之上,强化供电质量。
【关键词】电力配网 调度管理 实践 技术
电力配网调度管理,根本目的是优化整个配网流程,满足供电目标。国家电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传统的配网调度方面的技术指标依旧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我国电力资源效能的发挥。如何实现电力配网调度管理方法的优化,在本质上加强技术剖析,已然成为工作重点。
1 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的探索
1.1 依据操作原则开展调度
在电力配网调度的开展之前,应该依据相关的原则对整个电网运行状态的检查,制定“检修单”。检查的内容包括时间、单位、内容、停电范围以及维修方式等,基于“五查”原则的基础之上,根据电网运行操作制度确定执行标准。当然,“检修单”作为调度开展的根本依据,需要经过相关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检验与审批,将“五查”原则的作用真正发挥[1]。调度员是整个电力配网调度实践的关键,制定调度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该保证两名或者两名以上调度员同时在场,避免由于调度员个人原因,影响调度质量。根据操作原则、操作制度规范开展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同时在调度员的相互监督下,保证监督质量的发挥,真正意义上开展调度工作。
1.2 认真编制调度操作指令
调度操作的基本指令,是关系整个调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调度员依据调度指令开展调度操作,在完全调度的基础之上建立与认真的填写、审核、执行调度操作指令票,做到“两明确”和“四对照”的基本工作。这两个基本原则是在展开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之前首要内容,使得调度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其中“两明确”是指:明确操作任务、明确检修申请内容和电网方式安排;“四对照”:第一,要对照申请时批注的事项;第二,要对照已经执行过的操作记录与操作指令;第三,要对照操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第四,要对照模拟图仔细检查运行设备实际所处的位置。在明确上述原则的基础之上开展调度操作指令,有助于将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落到实处。
1.3 电力配网事故遵循规章
事故处理是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的一个基本环节,掌握应对电力配网事故的处理手段,能够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损失最小化提供基础保障。电力配网事故处理应该遵循规章及原则。在保证“保设备、报电网、报人身”的基础之上,清除与准确排查事故产生的根源因素,限制与控制事故的产生。一旦出现事故问题,则需要针对操作指令进行判断,执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一方面,及时向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并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之后,根据处理决定对电力配网事故进行处理。另一方面,电力配网事故的产生,通常所带来的影响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在情况不明、联系不周以及现场汇报不准确的情况,需要做出调整。调度员应该担负自身职责,严格遵守操作指令,明确注意事项。
2 电力配网调度技术剖析
2.1 电力配网调度管理技术
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的主要是主网与配网,探索调度技术可分别在地调与配调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并且相互联系。配调的方式隶属于地调,通常在执行的过程中服从于地调。但两者在针对的电网负荷级别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主网调度主要是针对35kV以上的电网,而配网针对的则是10kV的配网,针对不同配网采取不同调度管理操作[2]。
在配网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设备的管理与操作。例如倒闸操作,为保证倒闸操作的过程准确度提升,需要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由调度员填写操作票,严格遵守值班调度员的指令展开操作,避免擅自越权处理操作。如果需要对设备检修进行操作,则应该提前进行申请,调度员根据相关指令进行检修工作的开展,避免更大损失的出现。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电力配网调度管理涉及到的发电厂、变电站、配网子中心等并网系统主体,进而将其更加全面的纳入到配网调度管理规范中来。使得各个层级的调度处于职权管辖范围之内,将调度命令进行统一执行。
2.2 电力配网自动化管理系统探索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水平及能力的提升,逐渐走向全面的发展体系当中。电力配网调度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该充分结合自动化技术、GIS平台技术,真正发挥出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在国内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的价值[3]。
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多方信息资源,实施监控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提高调度作业管理能力以及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目的。自动化真正的实现,是在保证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之上,增强调度员的工作效率,丰富调度员操作管理的手段,做到电力配网调度工作效率与质量。
电力配网工作的开展,具体表现在整合GIS系统数据资源、配网调度管理计划、故障定位以及自我修复等多技术手段的全面融合[4]。不单单能够增强电力配网的价值,还能够实现配网工作过程的动态化监测,运用网络拓扑分析各项基本功能及强度指标。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关系着国家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在本次的研究中,针对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做出探索,并提出具体的管理实践策略。结合电力配网调度管理技术因素进行剖析,在多技术融合的角度下,真正实现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工作的开展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汤志锐.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及其技术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0(28):121-122.
[2]殷灿林.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及其技术探析[J].机电信息,2013,10(15):198-199.
[3]肖旋科.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及其技术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5,10(24):55-60.
[4]丁晓玲.电力配网调度管理实践及其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4,10(1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