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能速度及其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

2016-05-14庞战勇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8期
关键词:设计方法公路工程概念

庞战勇

【摘 要】作为一条三维带状工程构造物,公路工程线形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平面与纵断面。因公路线形设计中设计速度存有局限性,为确保公路线形与汽车行驶特性需求相符,必须重视线形设计内平、纵面组合的合理性。针对公路线形设计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可能速度与其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目的是作为一种线形设计评价方式,对公路平、纵面线形设计质量的检查,为路线设计指标取值提供依据,以此对汽车超速行驶加以有效控制,达到降低交通事故率,行车安全性能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可能速度 公路工程 线形设计 概念 设计方法 应用

1可能速度的概念

汽车行驶于公路时,按照公路几何条件与汽车动力性能,司机可对行驶速度加以控制。在条件允许时,司机通常都会高速行驶。如具有较高线形指标直线路段或大半径平、竖曲线路段,汽车实际行驶速度往往在设计速度以上。在较低线形指标陡坡路段或半径较小的平、曲线路段,司机往往倾向于来不及减速而大于设计速度行驶。其结果为超速行驶,致使公路几何设计指标在符合现行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却事故频发。为降低车辆安全事故率,需合理引入可能速度,通过可能速度分析公路线形设计是否合理、规范。

可能速度是指在良好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中,汽车行驶的影响因素只有公路自身线形条件,技术娴熟的司机驾驶车辆顺着公路行驶时可能达到的速度。该定义内气候条件良好是指平整、干净的路面,此定义内对积雪、结冰等情况不做考虑;交通环境良好是指自由流行驶状态,对交叉口、行人等情况不做考虑。在公路宽度、视距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司机驾驶车辆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该情况下需对上坡加减速换挡、下坡加速换挡等行为加以考虑;司机技术娴熟是指能够确保最高速度行驶,但不存在冒险行为。

如选取可能速度评价公路线形设计内的线形,需对几何要素指标取值的合理性、相邻技术指标的均衡性、平纵组合的协调性进行全面检查。有针对性地加以修整,并为超高值、断面宽度、行车视距等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进而从本质上有效处理设计速度带来的问题,为实现公路线形设计连续性、协调性与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2应用可能速度的线形设计方法

2.1设计步骤

将现行公路线形设计方法作为前提,增加应用可能速度预测模型预测设计路段可能速度的步骤,以此对线路初定指标进行详细检查,其步骤(图1)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设计速度选定,并与地形条件初定路线平、纵面指标相结合;

(2)初定平、纵技术指标;

(3)根据规范线形设计规定对初定路线进行检查与修改;

(4)分别预测上、下行并进行可能速度图准确绘制;

(5)根据可能速度规定对初定路线进行检查与修改;

(6)路线各技术指标的确定及相关设施布设。

2.2设计特点

第一,选取可能速度线形设计评价方法无需改变现行方法,只需将可能速度检查、修正过程增添到现行方法内。

第二,选取改变平、纵技术指标,确保突变、平顺等问题不出现于可能速度图内,也可根据设想对可能速度图进行平顺修正,以此对平、纵选用指标进行反算。

第三,选取设计速度和可能速度同时存在的方式,不仅能够对汽车行驶力学相关需求加以满足,还能对汽车动力学需求加以满足。

第四,选取可能速度线形设计方法,利用改变线形设计指标,对汽车最高可能速度加以控制,这有利于行车安全。

第五,以线形评价与控制为主分析,如公路设计速度每小时大于等于60千米,可遵循小客车的可能速度设计;如公路设计速度每小时小于等于40千米,需根据载重汽车的可能速度设计。

3可能速度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

3.1拟建与已建公路中的应用

拟建公路:在拟建公路中运用可能速度,也就是在公路设计环节,将可能速度引入,检查、修正公路线形设计,以此实现连续、均衡与协调的需求,进而对车辆超速行驶加以控制,并避免速差过大造成的危害,尽可能降低交通事故率。可能速度在拟建公路中,需严格遵循初定路线平、纵线形要素,通过可能速度预测模型计算获取。可能速度不仅要对公路线形设计进行全面检查、修正,还要为超高、视距等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已建公路:建成通车运输养护管理期为已建公路所处阶段,可能速度在改建该公路或重新设置交通安全标志中起到指导作用。可能速度在已建公路内需按照原设计文件内的路线平、纵线性因素,由可能速度预测模型计算取得。

3.2为公路线形设计检查和修改提供依据

第一,通过可能速度图的线形设计检查。作为一条连续曲线图,可能速度图内需具备相关信息资料,如里程桩号、平曲线示意图等。在可能速度图内可及时找出线形设计存有问题的地方,为正确修改提供依据。该检查方式更为直接、有效。

第二,通过可能速度图的线形修改。如线形设计存有问题需做修改,可通过以下方式修改,具体如下:

其一修改线形要素技术指标改变速度。通过圆曲线半径、纵坡值等修改,可达到可能速度曲线变化的目的,进而将原线形设计存有问题消除。

其二根据设想将可能速度图直接进行修改,以此将原线形设计存有问题消除。根据修改过的可能速度进行线形要素指标的再次确定。如根据可能速度对圆曲线半径、超高值进行反算等。

3.3其他设计与沿线设施设计

(1)确定超高值。设计速度确定的圆曲线超高值因超速行驶,导致其超高值与设计需求不符,存有偏低现象,进而增加事故率。如将可能速度作为超高值确定的依据,可增加其合理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机率。但必须有效控制最大超高值,通常设置于标准规定值以下。

(2)确定行车视距。停车、超车、会车与错车视距为规定的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和行驶速度息息相关,如具有较低行驶速度,要求其具备较短视距。当以设计速度对行车视距加以确定,车辆超速行驶过程中,极易产生视距过短现象,进而增加行车危险性。当以可能速度对行车视距加以确定,则可避免以上问题的产生。

(3)确定断面宽度。公路横断面具有较多构成部分,行车道、中间带、路肩等为正线路段横断面的主要构成部分。如具有较低行驶速度,无需较宽安全净距宽度。如车辆行驶过程中存有超速现象,极易产生安全净距过短现象,进而对车辆行驶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可按照可能速度对横断面构成部分的宽度加以确定。

(4)确定爬坡车道位置与长度。载重汽车爬坡时,如路段具有较大纵坡,必须对坡度阻力加以克服,这种情况下需降低行车速度,进而增加了载重车和小客车之间的速度差,间接增加了超车频率,最终导致交通事故率骤增。除此之外,车辆混合行驶时因具有较大速差,将对快车行驶自由度造成严重影响,降低通行能力。为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处理,需将载重汽车行驶的专用车道增设于陡坡路段上坡方向行车道右侧,从主线车流内将载重汽车分离出现,此为爬坡车道。爬坡车道通常设置于2种情况下,如载重汽车在上坡方向时,其行驶速度低于表1容许最低速度;或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在设计小时交通量以下时设置。

4结语

综上所述,可能速度是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下,汽车行驶的影响因素只有公路自身几何条件,技术娴熟的司机驾驶车辆顺着公路行驶时可能达到的速度,被叫做可能速度。在可能速度线形设计应用中其基础前提为现行设计方式,通过可能速度预测流程的增加,可对初定路线平、纵线形指标加以检查、修改,实现可能速度图变化的连续性、均衡性。并为其他技术指标确定及沿线设施合理设置提供可靠依据。作为公路线形设计应用中的一种全新方式,可能速度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可有效处理公路线形设计质量与安全问题,实现公路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少文,李硕,刘海,王忠仁,姜艺.山西省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设计安全评价——兼论中国平曲线设计及其标准[J]. 中外公路,2012(06).

[2]王秋平,王磊娟,张琦,刘婷婷,白洋.工矿企业厂外道路纵断面优化设计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猜你喜欢

设计方法公路工程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各阶段造价控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工程量清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投资快速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