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高铁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6-05-14闫宇飞
闫宇飞
【摘 要】大西高铁开通运营以来,在牵引变电专业管理上,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即供电车间担负着牵引变电所的运行管理,检修车间担负着牵引变电所的检修管理。通过一年多的运行来看,当下的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未单独将高铁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管理从普铁中脱离,造成检修车间高铁普铁一把抓,检修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为了提高设备质量,提升专业管理水平,特提出了成立高铁变电检修小组的想法。本文着重探讨高铁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管理的新模式,以提高牵引供电设备的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铁 牵引变电所 运行 检修
大西高铁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太原至西安间的距离大幅缩短,使得三晋百姓的出行将更为快速、便捷、舒适。作为铁路供电管理单位,在高铁运行的过程中,保证牵引变电所安全可靠供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牵引变电所的正常运行是高铁顺利运营的保证,完善的运行检修管理机制则是保障牵引变电所正常运行的手段。因此,对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模式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西高铁牵引变电所运行管理现状
我段管辖大西高铁太原南大西场至祁县东与平遥古城间k365+376间所有牵引供电设备,其中变电专业负责太原南分区所、晋中变电所、郝村AT所、南郭分区所、东观AT所、祁县东变电所以及新胜AT所共7个所的日常运行维护与检修任务。
7个所中,晋中变电所、祁县东变电所实行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制度,每所编制4人,两班运转,每班安排值守人员2名,其余5个所实行无人值班无人值守制度。
专业管理上,采用普速铁路传统管理模式,将运行与检修职责拆分。具体说来,晋中供电车间担负着7个所的日常运行维护任务,主要是通过巡视、监控变电所、无人所设备运行状态,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并将发现的异常及时向段高铁技术科汇报;太原检修车间则担负着7个所的检修、试验工作,除了计划中的设备周期检修、试验外,还负责临时性的故障处理。
2当前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大西高铁开通以来,在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牵引变电设备总体运行情况良好,未发生过设备故障而影响供电。尽管如此,通过一年多来的管理以及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发现主要因为检修车间工作量大(负责全段所有13个供电车间牵引变电设备的检修以及2条新线开通介入工作),造成高铁设备检修存在漏洞,暴露出当下的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
2.1设备检修计划兑现滞后
以2015年设备检修为例,为保证变电设备在开通一年内都能够完成全面检修,段特制定年度检修计划。尽管段高铁技术科、供电车间与检修车间多方努力,然而,实际执行起来较计划普遍滞后2-3个月,具体见表1。
2.2设备检修缺乏针对性
一是由于检修车间要兼顾高铁与普铁设备,容易造成检修人员对高铁、普铁设备检修工艺标准混淆;二是由于其检修工作量过大,使得检修人员疲于应付,对各所设备运行情况缺少足够的了解,不知道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是薄弱环节,就不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检修,达不到提高检修质量的目的。
3改进方法
为全面提高设备质量,需对现行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具体方案如下:
⑴成立专门的高铁变电检修小组,成员由检修车间、高铁供电车间主管技术人员组成,具体人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遇有新高铁线路开通时,另从相应高铁供电车间抽调人员;
⑵小组成员仍属原单位管理,设备检修工作归高铁技术科统一调度管理;
⑶高铁变电检修小组只对高铁设备负责,小组成员应密切掌握各所设备运行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的开展检修工作;
⑷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同时要做到资源共享。高铁供电车间人员主管设备运行方面,掌握管内各所设备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检修车间人员主管设备检修方面,针对各所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由高铁技术科同意实施。
4结语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牵引变电所作为电力机车的能源供应日益彰显其重要性。牵引变电所的可靠运行已成为电气化铁路运输畅通的重要保障,怎样才能保证牵引变电所的可靠运行呢?一套好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是关键。现就大西高铁牵引变电所的运行检修管理模式进行探讨。通过优化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可以更高效有效地保证牵引变电所的设备质量,为动车组列车安全可靠供电提供,从而保证高铁的正常运转,促进交通运输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国.变电所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9.
[2]林飞.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与可靠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
[3]周昌松.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牵引变压器状态检修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4]张立.关于牵引变电所运营维修管理模式的探讨[A].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变电分委员会.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新技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变电分委员会,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