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中职生向毒品说“不”
2016-05-14廖妙娥
廖妙娥
摘 要: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职生成为受毒品影响的一个特别群体。本文试图找到说服中职生远离毒品的有效途径——让他们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丰富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树立主动远离毒品的意识。
关键词:毒品 中职生 心理分析 对策
“听说毒品能使人体验超快感,有机会我都想试一试。”——节选自一学生的周记。
毒品这个幽灵越来越多地出没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导致了不少骇人听闻的悲剧,更危险的是它对众多无知的青少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社会认识的不足、自制力较弱,使他们成为青少年中危险较大的一个群体。为何毒品总是与青少年联系在一起?怎样引导中职生向毒品说“不”?
一、被毒品诱惑的中职生的心理分析
1.好奇
这是几乎所有向毒品迈出第一步的中职生的共通之处。例如,有的中职生说:“听说毒品可以令人很high,而且快乐到极点,真想试一试。”有时逆反心理也会转变成好奇心:“大人们都把毒品说的那么可怕,真的吗?试试才知道。”“毒瘾戒不了?我不信!”虽然许多学生只是说说而已,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种好奇心一旦与中职生的其他特性如好冒险,易冲动,不顾后果,意志薄弱等一拍即合的话,情况就相当危险了。
2.逞强
因逞强而吸毒的中职生大多都缺乏是非感,意志薄弱而又迫切需要认同感。一名正在戒毒的少女说:“本来我知道吸毒不好,但不知道毒品的真正害处。有一天朋友带来一些白粉,刚开始我不想试,但一听他说:‘不敢?怕死啊?我就很不服气‘死就死,谁怕谁!说着就吸了第一口白粉,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类中职生往往在一时的情绪冲动之下,无法权衡逞强和避免跌入毒品深渊两者孰轻孰重,以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从此跌入吸毒这个无底洞中。
3.堕落感
人们都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狂飙期。对于许多中职生来说,学习压力重,导致兴趣狭隘,个性尚不成熟导致人际冲突……即使能招架住种种问题,他们也会觉得生活太过单调和沉重,相比之下,想象中醉生梦死的生活如彻底摆脱成长的责任、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似乎更吸引人。无可否认对绝大多数中职生来说,以上念头经常会在他们感到烦闷时闪现,尽管只是一闪而过,但也无可否认有的学生意志力完全瓦解后,不幸成为了毒品的牺牲品。有个经常出入舞厅、酒吧的女生说:“我想在18岁前把所有东西都玩遍。”这句话的危险意味不言而喻。
4.报复
有的中职生把对家人、亲友、社会的敌意指向了自己,以残害自己的方式去报复他人。一位少年因离异的母亲改嫁他人而心怀不满,决意以吸毒来报复她。另一位少年见吸毒的父亲屡劝不改,一气之下自己也吸毒了……不幸和敌意确实容易使他们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但选择吸毒,实在是下策中的下策。
5.警惕性低
这种中职生原本没有吸毒的意愿,娱乐场所里的一根烟,酒吧里一杯投了药丸的酒……在各种骗局中莫名其妙地成了一个瘾君子。电视剧《永不瞑目》中的男主角就是典型的例子。
综上所述,中职生对毒品的“免疫力”通常被以上几种心理所破坏,而医治的方法当然是要对症下药。
二、对策
防治中职生接触毒品最基本途径是引导他们走出认识的误区,帮助他们了解毒品的危害。要知道,几乎每个吸毒者都会说这样一句话:“早知毒品会把我害得那么惨,当初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吸第一口!”无知者无畏,对毒品而言这句话同样成立。下面是笔者与本文开篇周记的那位学生的对话。
师:“在戒毒所里,学员们在讲话中已经告诉我们,吸毒不一定使人兴奋,反而经常使人头晕恶心。多次吸毒后,毒品带给人的就不再是快感,而是越来越深、越来越沉重的依赖。目前全世界的瘾君子的戒毒成功率都还不足2%啊!”
生:“其实,我不只是希望尝试那种兴奋的感觉。我听说毒品可以止胃痛,我一胃痛就想起这句话。而且,我小时候亲眼看到了几个大哥哥吸毒,现在他们都还好好地走在街上,好像没事一样。”
师:“那几个人是不是家里很有钱,不然为什么能从你小时候就开始吸毒直到现在。”
生:“他们家里都很穷,他们经常偷抢别人的钱。”
师:“吸毒肯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有一个‘成功戒毒者坦言:即使是现在,如果你对我说,给你吸一口毒品,但你必须马上死,我都会立刻同意。有的吸毒者表面上看来,身体上的毒瘾症状是消失了,但他心理上的毒瘾可能伴随他一辈子,也就是说,毒品对吸毒者的吸引是根深蒂固的,他随时都可能复吸。而且毒品的伤害可能不马上表现出来,几年、几十年后才发作都不奇怪。你看,吸毒的人不但害自己,还害家人,甚至像你说的,为了吸毒去偷去抢、害不认识的人,止一下胃痛带来这样的后果,值得吗?”
生:“说实在的,我还是觉得无所谓!”
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吸毒总是和艾滋病有关吗?知不知道艾滋病?”
生:“艾滋病是很可怕的病。吸毒的人共用针头,容易通过血液传染艾滋病。”
师:“还有呢?”
生:“不知道……”
师:“你知道男性吸毒者为了毒品会去偷去抢,女性呢?她们一般不可能去偷抢,那么只有一条所谓的捷径——卖淫,这一点也不奇怪。毒瘾发作的人愿为得到毒品做任何事,这么一来自然容易染上艾滋病了。”
我一边说一边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她的眼神明显地由鄙夷变得若有所思。最后她说:“老师,如果你不说我是不知道这些的。我不会再想着去吸毒了。”
从以上的谈话中,你会发现这位“问题女生”的“问题”真不简单:对毒品好奇、玩世不恭、倔强,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她“交友甚广”,可以说她是属于可能吸毒的高危人群。然而,即使如此,当她真正了解了毒品的危害时,她还是决定远离毒品。
所以,要增强中职生对毒品的免疫力,最好的药方就是让他们对毒品的危害知道得多些、再多些,直到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直到他们真正明白无论因何吸毒都是根本不值得的。
此外,创造条件,发展中职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也是让中职生远离毒品的方法之一。这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应给学生更多课余活动的时间,鼓励他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让他们能把精力投入到健康、快乐、有益的活动中去。
最后,中职生应远离传播毒品的社会黑暗势力。我国是一个治安较好的国家,但难免有一些罪恶势力会威胁中职生的健康成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在教学实践中屡见不鲜,许多问题中职生都是在正常社会中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才去投靠那些所谓的“哥儿们”的。所以我们对那些不幸的和出了问题的中职生尤其要多加关注和关怀,特别要使他们避免与社会不良分子来往,以致受骗上当,染上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