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体育素质培养
2016-05-14唐维芳
唐维芳
摘 要:职业院校的体育课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的重任,所以职业院校体育课要在满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职业体育素质,特别是职业体育素质。本文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探讨学生的职业体育素质培养,并提出体育课目标、职业体育素质培养的内容等,希望能为职业院校体育课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职业院校 职业体育素质 体育课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加上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推动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由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体育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就业教育,所以体育应顺应形势发展,紧密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够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现状
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的内容以田径、篮球、足球、武术等项目为主进行教学,仅仅能达到体育课的一般目标要求,完全脱离了未来职业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应考虑未来从事职业对学生在职业体育素质方面的特殊要求。因此,体育教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要进行改革。
二、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
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要经过面试走上就业的岗位,有些企业,如餐饮业,面试时让学生当场测试俯卧撑来判断学生的职业体育素质是否能达到职业的特殊需要,幼儿教师面试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由选择跳一套幼儿操进行才艺展示。由此可以看出,未来企业单位对学生职业体育素质要求很高。如果仅教传统的体育项目,只能提高学生一般的体育素质,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要改革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职业体育素质的提高。
三、职业体育素养培养的内容
为适应未来职业要求,体育课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因材施教,实行不同的职业体育素质侧重培养。
1.提高学生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
警官类专业需要速度、耐力、力量、相持能力,需要全面发展,以跑、跳、投、攀登、散打、格斗为主。电力类专业由于维修电器一般需要登高,需要下肢力量极其灵活,以攀岩、爬越、登山等为主。计算机信息类、会计类专业需要手指灵活反应敏捷,以球类运动、各类的手指操为主。烹饪类专业几乎需要很长时间站立姿势及手臂协调配合,应加强学生上肢力量和手部灵活性练习,可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类来发展上肢和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和对体育课、早操、课间操等组织能力,采用以各类幼儿操(幼儿级别舞蹈啦啦操、健美操、排舞、流行舞、广播操、动物模仿操等)、手指操、体育舞蹈、体育游戏、体育口令、队伍的组织调动、体育实践课为主的教学内容。数控专业需要耐力素质,可选择长跑、足球。汽车维修类、数控类由于经常需要用扳手拆解、安装一些零部件,需要力量素质,可选择俯卧撑等上肢练习形式。汽车、数控机床的构造复杂,有时候需要变换身体姿势去维修,特别是汽修类专业的学生经常要钻进车底,所以需要很好的柔韧性,为此可选择韧带的拉伸练习、武术练习、体操练习等。
2.提高学生一般体育素质
一般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一般体育素质是职业体育素质提高的基础。各类检验专业的学生需要长期静坐,低头含胸地观察和实验,心肺系统及耐力素质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应选择有氧运动来锻炼心肺功能,如有氧长跑、足球、网球和健美操等。
3.职业体育素质高度发展的同时注重放松练习
职业教育的学生一般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以相对固定的姿势进行工作,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身体疲劳。当疲劳积累时,不给予及时的放松容易发展成为过度疲劳或慢性疲劳,从而造成身心伤害。烹饪专业由于需要长期以固定姿势进行工作,可以编排各类手操、上肢的拉伸来放松上肢。长期从事站立的职业,由于重力作用大量血液存积于下肢,有静脉曲张的风险,可以经常踮起脚来,让脚后跟一起一落活动,或经常进行下蹲练习。这样可引起小腿肌肉强烈收缩,减少静脉血液积聚。
四、小结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只有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构建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体育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育素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体能、技能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增加学生的就业优势,适应未来职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