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创新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研究

2016-05-14魏春燕

职业·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创新

魏春燕

摘 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性与技能、行动与知晓、经验与反思、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创业教育的现状谈起,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研究,既有理论指导价值,又有实践借鉴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创新 创业教育

高职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高职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它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从自己的实际及特点出发,基于其职业教育的特性,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创新能力、创业创新精神及创业创新思维为目的,培养以技能为特长的创新人才,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回顾高职教育的现代模式,发现其需要尽快改进许多问题,以快速适应现代化创业创新的大环境,不至于被淘汰。这既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机构调整、职业教育改革所要求的,也是职业教育本质的要求及现实反应。

笔者所在系在高年级已经开展创业培训,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宽厚的理论及实践指导,培训已初见成效。

一、 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特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发展现状

虽然现在创业创新教育正在全社会的教育改革中轰轰烈烈地开展,但是教育工作者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学校领导宣传得轰轰烈烈,教师与学生却漠不关心,使得创业创新教育很难找到切入点。加之有些地方创业创新教育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使得创业创新教育成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学生的被动使得创业创新成为空话与口号。

2.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形式问题

创业创新教育的形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过于单一,并且大部分的创业创新领域过于狭窄,没有真正地发掘出学生的专业特长,充分调动出学生的创业智慧。另外,高职院校中的创业创新项目技术含量低也是其发展的另一弊端,项目仅仅是简单地复制,存在恶性竞争的潜在缺陷,极易导致浪费学校和社会的资源。

3.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创业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还在于学校是否有一支完备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创业创新建设中的教师队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创业创新意识不强,缺少行动力;二是教师创业创新素质不高,缺少执行力。

二、创业创新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

1.开展创业创新宣传,培养创业创新理念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创新宣传,在校园积极宣传创业创新理念,营造创业创新氛围,提高全校师生创业创新意识,使全校师生明白创业创新教育是现代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不要只做表面功夫,要把创业创新教育真真正正地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不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应付。教师在日常教育中首先要根据创新原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2.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机制

创业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构建区别于以往教育的教育课程体系。创业创新教育还应有切实可行的机制作为保障。与此相对应的创业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及其激励机制应运而生。创业创新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参与,还需要全社会及家庭的积极配合。

3.加强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创新教育的引导者及实施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创业创新教育成功与否。因此,必须在教师队伍中宣传创业创新理念,营造创业创新教育的氛围。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可从调整师资结构入手: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资源,选拔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教师作为各专业教育的领头人,带动其他教师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积极吸收外部新鲜血液,从企业中或优秀毕业生中引入高素质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他们创业创新的成功案例激励学生创业创新欲望,也为学生创业创新提供示例;三是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创业创新培训,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教师创业创新素质,培养教师创业创新意识及能力。

在目前创业创新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是一种实践性的,涉及面非常广,涉及深度高的复杂工程。在这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不仅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还需要各部门、全社会的关注及支持。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加强创业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开发出更适合学生创业创新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渠道及平台,推动整个职业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创新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