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2016-05-14陈高梅
陈高梅
摘 要:市场营销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职业为本的教育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市场营销课程也需要逐步推进教学一体化改革。本文从教学环境、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技工学校 市场营销 一体化 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学发轫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在20世纪的中下叶传入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市场营销学在我国一直处于中断的状态,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才重新恢复过来。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市场营销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市场意识和市场潜质的高素质人才,并且随着我国经济迈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和深化,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于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有着巨大的需求。但是由于市场营销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并不适应实践性、实操性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市场营销学,导致我国技工学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的技能大大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学校不能及时地进行调整,也影响了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对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技工学校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滞后
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教材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但是纵观国内技工学校所选择的教材,还是较为传统和老旧的。教材中多采用了理论加案例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案例的选择上,现有的教材还是倾向于选择历史上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营销案例,随着市场变化,针对新时期互联网时代的新用户,企业新的营销思维和方式方法层出不穷,营销效果也是各有千秋,这些企业虽然并非国际名企,但是营销确有可取之处。如果教材在编纂上和选择上不能紧跟市场变化的步伐,那么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也不能快速与市场接轨,从而阻碍了人才的发展和进步。
2.教学方式呆板
从我国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课堂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老师通过教识、多媒体播放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整个还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形式过于呆板,没有创新,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锐减。并且单一的教学体系还让老师不能考量到每个学生学习的具体需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3.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
除了上述提到的由于教材滞后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严重滞后于实际的需求之外,大部分的技工学校并没有设置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并且现行的教育考核主要实行分数制,由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实操性较强的市场营销专业并不适用,由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不在考核的范围之内,也会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于此模块产生懈怠,从而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基于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并不适应于新时期技工学校市场营销教学的需求,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以打破传统的窠臼,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一体化的意义
1.教学一体化的背景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指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从而自下而上促进教育环节改革,最终建立教学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
在20世纪中后期,全世界的职业教育都在把一体化教学作为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例如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正是因为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了职业人才素质的培养,便很快就从战败后的经济萧条中崛起了。特别是德国采用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突出实践环节的“双元制”,直接为企业的目标需求服务,从而使人才迅速成长,经济恢复迅猛。
在国内,许多政府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老师也已经意识到了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在电子、机电、电工、印刷等方面纷纷进行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市场营销一体化教学改革则发展相对迟缓。
2.教学一体化的特征和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往往与实践操作脱节,但是一体化教学却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实践性、实用性、开放性”的特征,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技术教育”转变,从传统的理论本位向能力本位改变,从“教给”变成“教会”,最终实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一体化教学模式还打通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界限,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师生能够产生良性互动,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让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
3.市场营销学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能够拥有一个高素质的营销策划团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一部分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专业经验丰富的高级营销人才,已经成为现在诸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现代企业对具有良好素质的营销人员的需求量很大,要求也更高,因此,加快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培养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营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响应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召,更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技工学校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莘莘学子的福音。
三、市场营销学课程一体化改革措施
1.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体化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配合,才能将改革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受益。因此在学校层面,校方要积极地进行动员,调配好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惯性,主动求新、求变、求效,通过教师座谈会、研讨会等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学生的层面,则需要学生们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解决问题,通过对市场、就业的分析,找出自身对市场学营销学的需要,并主动适应老师的教学改革,主动创造机会,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此外,学校还必须创立丰富的信息资环境,强化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模拟真实的市场营销环境,让学生通过实景体验和实际操作,提高营销技能和营销水平。
2.改革教材,因材施教
技工学校市场营销所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着理论性强、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缺陷,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国家应组织一批有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进行教材的编撰和修订,集思广益,积极适应新时期市场营销变革的需求,编写更加符合现行市场实际情况的教材。当然,各个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生源质量和需求的差异,组织教师团队编纂更适合本校师生教学的教材。从源头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培养的目标,编纂适合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提倡“先讲义,后教材,成熟一门,编写一门”的教材建设方法,努力探索校本教材编写的新途径。
3.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使一体化教学取得预期的成效,前提是要强化学校的师资力量,打造一支适应于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课程的教授若离开老师的指导,就像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一样,因此一支勇于创新、善于拓展的年轻教师队伍就显得甚为关键。
其次,要适时对市场营销课程的设置进行相应的调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进行不同的课程设置,根据不同的学习效果也要相应地对课程进行调配管理。
再者,教师要适时转变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引进市场营销的课堂,寓教于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启发式教学,将讲演法、调研发、讨论法结合,以案例的学习为基础,多种教学方式齐头并进。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想法,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对于市场营销学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估,不能单纯地依赖现行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系,而是要更加注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把各个考核要素组成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从而形成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只有构建了科学完整的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整个教学过程才能顺利运行、持续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市场改变,根据学生的需求相应地做出调整。虽然在一体化教学的改革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改革的阻力和苦难,但是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将理论与实践、专业与就业、学校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大胆创新、勇于尝试,这对于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想要成功地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制订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在未来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模式。
参考文献:
[1]苏瑜.技工学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3(7).
[2]马张霞.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34).
[3]张臻.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4]徐长冬,段延梅.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营销教学,2014(4).
[5]孙婧一,卫振中,侯银莉.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改革 —— “教学做”一体化研与探讨[J].经济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