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鉴赏指导
2016-05-14向明康
向明康
例题
人 物
扬·伯耶舒
有许多好奇的读者曾问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来的,我从哪里搜集到了素材,获得了灵感,然后又编成故事的。我的回答简单而又干脆:来源于生活。是的,生活是我素材的永久性的、慷慨的提供者。我只要去大街走上几小时,衣袋中就会装入一个新的题材,就像去了一趟食品店或烟草店,多多少少总是有些收获的。这篇文章的人物马上就要出现了。前几天,当我带着自己的小狗散步时,我在伊科阿纳公园中碰到了这个人物。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是只卷毛狗。它很讨人爱(无论如何,比我这样一个腼腆的人要易于近人,要招人爱得多),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她先是逗我的小狗,尔后又同我聊了起来。我们闲谈中涉及到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例如什么气候啦、土豆生长情况啦、足球比赛啦、动物啦。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我是否幸福?
“很难说清,”我红着脸说,就像个害羞的少年,“我认为首先应该讨论一下。”
“那还用说,”她答道,“既然您对幸福有自己的见解,我十分想听一听。”
“不行,”我回答说,“我并没有准备谈这个问题。另外,我甚至连幸福的基本含义都弄不清,对此我还在继续思考。”
一下子我对此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我很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颤。在这儿我是否能为我的故事或小说找到个人物?我心里暗自盘算,让我来试试。
“您是否幸福呢?”我以她刚才问我的问题反问她,当然是想激激她。“我说的幸福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现实状况,还指精神上的。”
“先生,”她说,“我明白您的意思,您不用再问。我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每天傍晚我都到这个公园里来,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因为新鲜空气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我到公园里来是因为我迫切需要同人们接触,可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兴趣问我是否幸福。我想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我不幸福。在我的儿童时代我曾有过幸福,那时父母视我为掌上明珠,我脸颊上印满了他们成百上千个吻,他们说我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幸福。可随即我就发现,他们爱我只是因为我是个健康的人。当他们见我病了,就不再爱我了。”
“什么病?”我怯怯地问。
“噢,是种很怪的病,几乎没人晓得这种病,我也不愿谈起它,尽管现在我已经痊愈了。不过,我还是满足您的好奇心。我得的这种病的表现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隐喻,也就是说不能按隐喻的真正意思去做。我只会照隐喻的表面意思去做。给您解释一下。”
“请您说下去。”我为此惊奇地怔住了。
“比如,妈妈对我说:‘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话,看看他这头小驴都干了什么。我就试着去查找哥哥的心,结果在家里搅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更不要提一天人家叫我去缠住某人,好把那人搞得心烦意乱了。最后,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的病给父母找了许多麻烦。于是他们就开始虐待我,骂我,惩罚我。为此,我小时候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在外边流浪很多年。我是那样的孤独,没有哪个人能理解我。直到有一天晚上,也是像今天一样,在一个公园里,我遇到了一位男子,他耐心地听我讲述自己的遭遇,并提出让我同他结婚,同时告诉我,他是位治这种病的专家,他还保证治好我的病。”
“他把您的病治好了?”
“是呀,治好了。怎么治的呢?他不许我再用转义的词语,任何时候我都必须用词语的本来意思。现在我可以问您,那样还算什么生活?你怎么可能同你的丈夫在一周内不用一个转义或引伸的词语呢?不使用隐喻词语,就不存在使某件东西、某件事、某种思想、某……变个形式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离婚。有一天晚上……”
她的自述颇带有书面语言的特点。正当我对这个人的兴趣正浓,急切盼望听到下文时,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气地对这个女人说:“您跟我来一下。”
我竭力抗议,但得到的只是严厉的劝告:
“您不要多管闲事!”
没办法,我只好夹起小狗回家了。我向妻子十分愤慨地讲述了我的遭遇。
“你知道吗?”我像野兽似地吼叫,“那个警察掠夺了我的人物!正当她要给我谈些最能征服人心的问题时,却被那混帐警察给掠走了。我要控告他!”
电话铃响了。我妻子接了电话。她听了一会儿,把电话挂了。然后用这样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话扑灭了我的激情:“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钱包!”
(选自《外国小小说》,有删改)
重要情节或细节作用的分析
1.文中三次写到“狗”,分别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解析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其考查的方向。具体说,有3点:其一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其二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三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示例 “我的小狗名叫乔尼……正因为如此,在我们占据的那张长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肤色略黑、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这是第一次写“狗”,其作用是引出那个“服饰考究的中年妇女”。“我”很愿意同她聊下去,尽管我的小狗冻得直打寒战”,这是第二次写“狗”是为了突出“我”此时的心理。第三次写狗时,一个“夹”字体现了“我”的愤慨之情。
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鉴赏、评价
2. 小说以“人物”为题目,写的却是关于“我”被偷的故事,如果以“被偷”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解析 理解思想内容也就是对主题或主题的理解,因此,主要须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须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尽力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如果没有认真阅读原文,就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必将缺乏针对性。
示例 不合适。因为本文并非写“我”被偷这一件事,而是是从三个方面突出“我”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是“我”的自以为是与被偷事实对比;二是“我”与那位妇女对比;三是“我”与警察的对比。
点拨 不要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不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不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3.文中的“我”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作出简要分析。
解析 答题应分四步走: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示例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我”喜欢与人闲谈,但满足于对生活表面的了解,对生活的了解很肤浅;“我”很自信,容易轻信别人;“我”往往自以为是、处事不太冷静的性格特点。
点拨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从实际出发,不要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立足原文,不要无中生有,答出原文找不到的东西;不要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