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2016-05-14高振华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理念

高振华

摘 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的数量在这几年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建筑量的扩大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如何协调好生态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建筑师急切需要探讨的话题。本文浅要分析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以及生态建筑的建筑设计层面,并进一步探究了生态建筑设计对策。

关键字:生态建筑 设计 策略 分析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建筑行业不断蓬勃发展,其也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活动之一。建筑活动不是单纯依靠人力就能完成的,期间,还离开水水源、木材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因此,足以见得,建筑施工过程会对这些相关联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生态建筑理念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环保理念,建筑和环境相融合的生态建筑是是现代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筑行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强劲的竞争性,实现最大化利益,就必须在建筑过程中赋予生态建筑的理念,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始终贯穿到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中去。生态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生命,是其发展的根本,只有让其两者完美结合,建筑才能获得勃勃生机。

一、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无论是居民建筑,或者是办公建筑,建筑都是以微观环境最贴近的影响着别人的生活,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质量。生态建筑不仅要保护环境,还要突出其人文关怀的理念。生态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配备自然通风对流装置,完善自然空气循环系统,不仅要输入新鲜的空气,还要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热工环境;二是降低噪音,增强建筑材料的隔音效果,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工作、居住、休息氛围;三是增强建筑物在冬季的采光系数,以及降低建筑物体在夏季的通风系数,确保室内冬暖夏凉;四是合理布置空间结构,建立多层次系统,形成使用者与绿色自然相互交融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环境;五是提高建筑防灾能力,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六是建立起完善顺畅的通信系统。

2.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

为了响应生态建筑理念的号召,建筑师必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渗透一定的环境保护理念,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是建筑设计与环境相融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所有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必要综合考虑到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考虑到节省能源。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是建筑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方面,因此,务必要降低能耗;二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三是选择无污染、易于降解、低耗能以及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的选用材料和建筑技术;四是仔细测量或者是实验建筑物场地的朝向、定位以及布局,实现最优化建筑,避免受到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

3.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到现在为止,科学始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那么在生态建筑中,何为科学呢?其实就是说这些建筑物要具备足够的弹性,去适应未来发展。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可生长性,主要是基础、楼地板对承重的考虑;其次,要对未来的交通工具、通讯方式以及新能源有灵活的适应性;另外,要预留出水、电、通讯等必备设备的管道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室内布置和家具系统要有高度的可变化性,要具备足够的弹性去包容未来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本质上说,生态建筑的设计离不开相应的技术,当下,生态建筑多是立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结合处,这样,促使建筑师在设计时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

二、生态建筑设计对策

1.加强全民的生态教育与生态宣传

要想使得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广而告之,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生态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否则,无非是将生态建筑束之高阁。至于生态教育的对象不仅仅停留在建筑师身上,诸如业主、投资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等一系列成员。这些人员的生态建筑意识对于建筑师生态意识的形成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生态教育是生态建筑得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可以说,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实现,离不开对全面的生态教育和宣传。需要承认的是,相比于外国,我国国民生态建筑意识普遍不高,体现在无论是办公,还是居民楼,使用者对于建筑设计都没有生态环保要求,这就纵使建筑师放低了设计的标准。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支持建筑行业生态建筑的发展,体现在对于生态建筑减免税收,而且还提供补贴,这对于引导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渗透生态建筑理念起到了推动作用。回顾我国的生态教育和生态宣传过程,已经在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包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宣传,在社区、居民楼以及工作地点展开生态建筑设计的讲座,将生态建筑的发展背景和重大意义传递给大众,另外,广告媒体在宣传生态教育这一大理念上也起到了巨大作用,为保护建筑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但是笔者始终认为与国外先进的生态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相比,我国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上尚且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2.重视生态建筑的科研工作

生态建筑是一项集建筑和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建筑项目,因此,离不开生态建筑的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虽然在我国出现了不少在将生态哲学理念融入到传统建筑上的成功理念,但是在正式施工阶段,却缺少了赖以存在的生态建筑技术的支持。发达国家早就开始尝试建立起自身的生态建筑的评估研究标准,比如荷兰的 ECO-Quantum 标准、加拿大的 BREEAM 标准、美国的 LEED 标准等等,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我国建立起对生态建筑的评估研究标准尚且还不尽人意,因此,我国还需要向国外先进的科研工作学习,大力引进和更新在节能、材料无毒性、循环使用人体排泄物、雨水再利用等方面新技术、新工艺,形成对生态建筑技术全面系统化的设计方案,将生态建筑的科研工作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上。

3.建立起相关的鼓励机制

要想建筑师以及业主、投资者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等一系列成员自觉开展生态建筑工程,仅仅依靠生态教育和生态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建立起相关的鼓励机制,则能激起这些人员实现生态建筑的意识,由此可见,建立起相关的鼓励机制,是在我国生态建筑的相关法律尚且不够成熟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比如在国外一些先进的政府办公大楼的设计上都会标有“ 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这些政府机关希望通过自身的带动作用鼓励投资者开展生态建筑的设计。在我国也运行着一些比较好的鼓励机制,就是设计、建造一些生态建筑的试点工程,让一些投资者以及使用者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生态建筑工程的优越性,这些投资者就会鼓励开发更多的生态建筑工程,另外,政府通过给予优惠政策来鼓励投资者开发生态建筑,这些措施都值得长远的坚持下去。

结语: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增强,生态建筑已经成为当下一大流行趋势,同时也反映了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对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筑设计理念的和谐统一起着巨大的作用,人们要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并进一步提出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让其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生态建筑是建筑行业生产的根本,更是其发展的依托,在未来的生活中,只有人们都对其不断努力,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春松,侯湛. 城市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研究[J]. 建设科技,2013,24:86-87.

[2]张珈利. 生态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策略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3:157-160.

[3]王蕊. 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方式探讨[J]. 中国建材科技,2014,05:169-170.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小小建筑师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用心处事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