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英汉语法差异看中西哲学观

2016-05-14白晓红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法

白晓红

摘 要: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各民族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的不同,各民族的语言也发展的不尽相同,所以英汉的词形、词义、语法范畴以及句子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文化的不同自然影响中西哲学观不尽相同,二者在哲学方面研究的对象、内容等均有重大的差异。例如西方传统哲学往往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而中国传统哲学通常以人为其研究对象。但中西双方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双方的哲学思维都有可取之处,可以互相吸取彼此的优点,从而使世界哲学观有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哲学观; 语法; 英汉民族

前言:

由于时代的进步,各民族的语言也是发展的越来越快,所以英汉之间的语法差异越来越大,句型和语义表达以及时态上差异显著,而语言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中西哲学观念的不同,例如西方传统哲学以知识批判为其文化功能,而中国传统哲学以社会批判为其文化功能。但实际上两种哲学的根源相同,两种哲学观念相辅相成所,只是外在的表达形式差异较大。所以本文通过了解中西方的语法差异进而分析中西方哲学观念差异较大之处。

1.英汉语法之间的差异

1.1英汉语法的句型差异

由于英汉对词汇像主语谓语等使用情况不同,使句型有较大区别。英汉语法的较大差异在于句型中主语的不同,例如在英语中, 常用非人称作主语, 而在汉语中, 常常以人称做主语, 我们可以发现, 英语用非人称作主语,使表达范围更加广泛,所以这种表达方法常用于书面语中。而“我”、“你”、“他”等人称代词通常用在口语交际中,但在中文中,无论是口语交流还是写作,主语往往用人称做主语。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西方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所以在表达上主语的使用情况就迥然不同,才会使各自主语的使用有所不同。还有英汉句型中谓语使用情况有所不同,虽然中英文的句式结构都有“主谓”这种结构, 但英语是以动词为句子主轴的语言,所以谓语必须由动词来充当。但汉语不同, 它除了用动词充当外, 还可以用形容词和名词。而且汉语不需要系动词就可把原句和新句相结合;英语则必须通过系动词才能把原句和新句连在一块。从这一点看汉语比英语更为直接和紧凑。而且汉语句子中的名词没有可数和不可数之分,且汉语名词通常需要量词。但英语名词讲究可数和不可数, 可数名词在数量上有单复数形式的改变, 无需量词。由于词汇的使用有较大差异,所以英语句型表达上更倾向的是大概的意思,它是一种以全面型为主要特点的语言,平常的英文写作中最经常使用的是貌似的手法,如使用关系介词或者关系连词等来实现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词是使用最多的连接词汇,其次是关系词和介词,这类词在汉语中的应用却少之又少,英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虚词的综合应用,有连词和感叹词等等。而中文在句型上要求表意完整若句意模糊不清则称为病句。句子中词缀的使用也是置观重要的,同样初学英语者不会词缀的使用会导致句型有较大错误。英语中的各种词类都有词缀,而且规定只能是名词、名词词组或与名词作用相当的词做主语,如果一定要用动词做主语, 我们必须把它改为不定式或动名词。而汉语词性规定不像英语那样严格, 一个词往往可以是动词又可以是名词,甚至还可以是形容词。汉语的动词、形容词在句中通常在谓语的位置上, 对主语陈述或描述。但它们可以不变化直接放在句首做主语,这时它们就起指称作用了。

1.2英汉语法的语句表意的差异

汉语的表达方式抽象模糊,英语则强调具体。这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差异,更是东西方人们思维形式上的差异。好比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素描一样,山水画重视意境,重视神韵,所以在表达方面更抽象一些,而素描就像是照片一样,讲究的是真实。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也存在较多不同也会导致语句表意出现较大差异,很多初学英语者在写作中往往会按照汉语的语序习惯来表达,从而出现许多错误的表达。汉语在表述上主要依照事情的发展规律,对事件进行叙述,对原因、结果等进行说明,遵循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原则;而英语最突出的特征是主语显著,主语的人称及数量的变化严格限制着谓语动词的形式,并且句子中的各个单词的用法是依据其和主语关系的紧凑程度进行排列的,它遵循的是从小到大、从个体到整体的顺序原则。

1.3英汉语法的时态差异

时态的差异是英汉语法差异中较显著的差异之一。时态是表示行为、动作、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动词形式。汉语中几乎没有时态的变化,通常只添加一些副词或虚词来表达动作的时态,如“着”“了”“的”等。而英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丰富的时态,它注重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比较,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须用不同的动词形式来表示。而且发生在现在的动作在英语表达上有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等,表达方式不一英语共有16种时态,能够仔细准确地描述动作的进行过程和状态。这一差异对于学初学英语者在写作过程中对某一动作的描述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至于在整篇文章中出现时态不一致或时态混乱等错误。英语可以用形态变化来表达时态关系: 如名词、代词的数和人称,动词的语态、语气。而中文的时态在谓语动词上是无法体现的,不同的民族对事物的不同的命名方式即名词的含义可以揭示出人们对世界观的差异。这也是由于中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造成的,西方人想法直接,语言表达上也简单易懂,而中国人较委婉,且在表达上更注重意境,所以在时态上有差异是必然的。

2.中西哲学观的不同

2.1中西哲学观的理性程度不同

人不仅有理智,而且有情感。所以把理性和感性作为理性程度的两个极端,西方哲学所谓理性,其实常常是讲的理智。西方认为理智长于理性;中国却认为理性长于理智。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西方哲学是理智的,而中国哲学是理性的。感性即所谓的“本能”,它比理智更根本,更能体现人的本心。中国哲学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的理性为对象。因为人的理性的作用不仅在于它能够表现为人的思考方式,更重要的在于它 能够管理人的行为动作。所以统一的内在基础就是人的理性。但只注重人的思维方式,把哲学只看作一种理智的活动、思维的训练,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西方哲学的片面性在于,它忽视了认识主体的复杂性;把人的理性与情感作为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来研究, 忽视了人的意识活动为整体性,其实人的认识行为和情感相辅相成,才使每个人有不同的行为和不一样的思想。在这个方面,中国哲学认为理性与情感互相影响,像儒家所认为的那样,纯粹的理智和纯粹的情感是并不存在的,理智与情感的融合能在人的道德实践中体现出来,理性必定具有实践的品格,情感使人具有道德素质,人只能在理性的整体活动中,在理性与情感的相互制约中把握关系,它要求人们在现象与本质、情感与理智的相互制约中来把握自然、社会的关系,从而达到修养与内在的统一,才能使人的理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人类社会发展的更好。

2.2中西哲学观的具体与抽象思维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观物取象, 来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在汉语固定概念的形成时, 中国人习惯于用相应的客观事实,使概念生动易懂 。中国哲学离不开对具体的客观事物的研究, 通过对动态中的事物的经历,感悟其中的经验道理,达到知识上进步。西方人的空间型宇宙观, 认为自然万物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丝毫的依存关系。西方人对大自然的追求、探索, 要求具有高度抽象的思维辨识能力和赏析能力。西方人认为, 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理想形式,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理想化的真善美的世界。西方学者要求人们运用理性的思维就想做几何题一样,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 逻辑论证。西方哲学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传承,秉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西方人在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和解析的过程中, 以探究世界为最终目的, 用分类方法为主要手段, 试图从物象的分类中找到该类物象的共相, 再对其做抽象概括,形成柏拉图所称的理念世界,。

2.3中西哲学观的主体客体的差异

中西方主客体哲学观的差异,即中国哲学思维强调以人为本, 西方哲学思维则推崇以客观外物为本。现代西方的以物为本的哲学思想, 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人以支配和改变自然为目的, 在人与自然这对矛盾体中更多看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对立。这是一种空间型的宇宙观, 把自然万物看作是对立的、不熟悉的, 人们对自然的真实表达是量化的。西方在主体与客体相分离的框架内把握客体, 它忽略情感意识,只追求知识理性、科学理性,讲究求真。由于西方国家推崇的哲学思想是以物为本,所以西方法律的显著特点就是重证据、重论辩, 通过证据和辩论将真相表现出来。以人为本的中国哲学则认为天人合一, 物我本属一体, 内外本为一体,而且中国传统哲学始终重视人的情感和意志,与西方的理性主义是不同的。中国哲学追求的人是整体的人,所以这就不可能将情感与道德相区分。但从侧重点来看, 它更为重视的是人的内心情感,这是中国哲学的一大亮点,情感寓于性情范围内,是感性的、主观的。“以情主理”、“以情顺理”则是说理性对感性有指导和调节作用。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在研究人的出发点通常是心性论,把情感作为一切心性的基础,而忽略对客观知识中“理”的关注,中国哲学的认识论主要强调知行合一,而且中国哲学向来认为物我无隔, 思想认识与生活实践相融合, 从为人处世中观察体验, 有了一番醒悟,再验之以实践, 从而达到对宇宙对人生的一种把握。中西方共同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求真是科学的范畴, 求善是道德的范畴, 求美是艺术的范畴。但西方哲学是把求真放在第一位。中国哲学追求至善, 将至善放在第一位, 由善领导美和真。因此, 中西哲学观可以概括为: 中国强调和而不同,西方重视非此即彼。中西文化的重要差异追根究底都源于这一根本区别。

3.结语

在语言文化的发展长河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语言多种多样,语法差异较大。本文比较英汉语法在句型、语意表达和时态上的差异,从中西语法差异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不同的,并深入剖析中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之处,例如西方把哲学中的理性和情感独立,来分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中国通常认为理性和情感相一致,互相影响,互相发挥作用。虽然中西方哲学观念不相同,却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李瑞华.英汉文化对比研究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魏光奇.天人之际: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语法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4
Keys
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高频语法题
语法拾趣“尚未”和“仍然”
“Since”与“For”对比
一般过去时
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