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积累作文主题
2016-05-14郑小红
郑小红
面对辽阔的世界,怎样用一笔概括,面对一粒沙子,怎样展开一个世界。除了语言,主题显得格外重要。
一篇好文章的核心之一是它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好文章必定有一个好的主题,好主题就必须正确、集中、新颖、深刻。给作文寻找一个好主题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文章贵在立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篇文章如果表现了深刻新颖的主题,文章就有了一定的价值和作用,读了会让人觉得如饮甘泉琼浆,使人得到美感,受到陶冶感染,同时让人得启示,明事理,增加学识,提高思想,丰富情感,反之,便显得杂乱无章,读了会让人觉得如行荆棘,不知路径,最终不知所云,作文便一塌糊涂。
清人刘熙载说:“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手忙脚乱”(《艺概,文概》)。他告诉我们先立意后写作则顺理成章,左右逢源,反之,则手忙脚乱,杂乱无章,越写越糟,因此,写文章先要有一个好主题。
初中生领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遍观初中生的作文,有个性、有特色、有高新立意的文章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初中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大多是被动写作,常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应景。因而,他们作文的主题大多只能在亲情关爱之间徘徊,难以跳出狭隘而又平淡陈旧的圈子。让学生作文有好的立意和主题,我以为有要从以下以下几个途径来对作文主题进行积累:
一、积累来源于生活中的新鲜事物的好奇、观察、深入思考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那么,如何进行生活积累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还未完全从应试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长期以来,养成了只会被动接受不会主动思考的思维定势,这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学生少了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关照,也就难以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有创意的作文。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学生必须要慢慢学会关注身边的生活,对自己的见闻、经历以及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要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联想和想象,并学会质疑,进而求索正确的答案,这样才能不断地有新发现,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认识,才能对生活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最终才能写出有个性特色的好文章。观察。观察,顾名思义,“观”为看之意;“察”是体察,即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观察之意。观察决不仅仅是“用眼看”,还要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观察要注意方法。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此外,还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观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的观察等等。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考就没有新发现。观察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观察如果离开了思考,也就失去了观察的意义。观察不仅要留心,而且还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观察,用心去听,用心去看,用心去体悟。
例如,学生如果能从观察蚂蚁悟出团结协作,进而想到社会的分工与和谐;能从蜘蛛织网悟出百折不挠;从人类的索取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从母爱想到父爱进而悟到天下父母之爱;从学习的苦累悟到充实与快乐,进而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等等,就说明学生会观察会思考,倘若有这样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何愁作文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主题?
二、积累来源于对生活中一切熟悉事物的学会“移步换形”,举一反三,多角度探究
因为事物具有多面性,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会看到不同的侧面,获得不同的认识,因而作文要想写出新意就应该寻找新的合适的角度去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见解,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学生获得真知,不可能全由自己亲身经历而得,绝大多数由间接学习而获得,那么,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无疑会帮助学生重新审视或换角度去思考辨析他人的认识和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新的观点和认识,这些新的东西,往往会成为好的作文主题。
另外,生活中全新的事只占小部分,日常所见的绝大多数都是司空见惯的已有之旧事,虽是旧事,只要有新的角度,仍能提炼出新的主题。
例如,有一则蚂蚁爬墙的材料,说的是蚂蚁为了爬到一堵墙的那一边,爬到一半便落下,如此重复多次,蚂蚁还是继续着。一般人会赞叹蚂蚁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换个角度看,如此努力只会徒劳,不如放弃,沿墙根不是很容易绕过去吗?因此善于放弃才是成功的开始。是不是再没有别的角度了呢?不是的,结合材料再综合比较不难得出第三种看法: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个观点不仅是正确新颖深刻的,也是非常有时代特色的,如行之于文,岂不更好?
所以,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往往是寻找作文新创意的有效办法。
三、读万卷书,借助阅读,积累他人思想精华
应该说学生的阅读面是非常广的,比如课内的文学作品,课外的名著和大量的精美文章,还有报刊杂志中的好作品,不要忘了还有学生整天面对的语文试题中的阅读文,这些都是极有价值的营养品,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思想精华,中学生可借以开阔自己的眼界,汲取别人之精华,把他人的观点认识、见解感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借以武装自己的头脑。如此长期积累下去,我们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深,这时再去作文,不愁没有好的创意,只是看如何表达而已,对于学生来说,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例如,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爱”这样一个简单的话题作文,结果有一个学生写的是“索取有时也是一种爱”,这个见解很难得!我问他如何想到的,他说这个认识是从读别人的一篇文章中获得的灵感。我给他作文评的是“特优”,因为他这是把别人的感悟经过吸收消化,加上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已经内化形成为自己的思想认识,而不是生搬硬移过来,谁能说不好呢?
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词语的积累。
四、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关心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
好的作文主题一定是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因此学生要学会关注社会,关注新闻,尤其是关注热点问题。所谓的关注就是要求去认识去思考,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认知,把这些认知作为文章的主题,无疑是与时俱进的,是最鲜活的。其实这一方法不光是对初中生,对所有的人都是适应的。
比如说当前的“和谐社会”、“素质教育”、“新丝绸之路”“文化软实力”、“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无一不是我们思考与关照的对象,无一不是我们寻找写作创意的不竭源泉。如: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总之,要想使文章有一个好的主题思想,可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方法归方法,要想写出好文章,行动是最主要的。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并能把平时所得到的一切灵感都能记录下来,积累成一个“主题库”,那么一切有关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