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进石柱播撒革命火种

2016-05-14

红岩春秋 2016年8期
关键词:游击石柱贺龙

1933年7月2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宣恩烧巴岩召开会议后,夏曦率湘鄂西中央分局机关和红7师留守鹤峰苏区,贺龙和关向应则率领军部和红9师到鄂川边一带开辟新苏区。但是,夏曦却未贯彻烧巴岩会议有关“巩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精神,在敌军逼近鹤峰时仓促撤退,丢失了根据地,致使红三军再度失去依托,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得知消息后,贺龙即提出“红三军挺进渝东南,在酉、秀、黔、彭地区创建新根据地”的建议,得到关向应的支持。随后,贺龙相继派出几批侦察人员,分道潜入该地区,侦察地形,绘制地图,探听敌情,并开展对国民党25军第5师师长杨其昌以及黔江“联英会”“神兵”的统战工作。

初进石柱帮助贫困

1933年10月19日,贺龙率领红三军一部,由湖北利川的毛坝出发,先后游击到利川县黄泥塘、汪家营一带,开展革命斗争,动员广大群众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红军的革命活动,对毗邻的石柱群众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许多群众听说红军就在附近,都盼着红军早日到来。

11月3日,红三军在利川县建南与川军山防局长王崇德部激战,将其击溃,缴获武器无数,并在梨子园枪毙了山防局的3名中队长。11月7日,红三军进入石柱境内的冷水、栗子坝,发动群众打富济贫。红军还帮栗子坝黑洞槽的群众挖蕨根,并制成蕨根粉,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冬粮问题。人们激动地说:“只有红军才是我们的救星啊!”红军离开栗子坝后,人们编出民谣传颂红军的恩德:“十冬腊月受饥寒,干人饿得打蹁蹁。多亏贺龙来挖根,都粑救济度荒年。”

1933年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咸丰大村召开会议,做出了“开创酉秀黔彭新苏区”的决议。22日,红三军一举攻下黔江县城。四川军阀、国民党21军军长刘湘急忙调兵遣将,派周化成保安团等火速驰援黔江,企图在黔江与红三军决一死战。

红三军攻下黔江7天后,于12月29日迅速撤离黔江,转移至湖北咸丰活龙坪。

“红军井”铭记恩情

1934年1月3日,红三军攻下利川县城后,兵分两路进入重庆境内。一路到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柏杨一带游击,牵制拟调防石柱的川军李宗煌部;贺龙则率领红三军第9师,于1月8日从利川县鱼泉口进入石柱县。

1月10日,红三军抵达石柱县城附近的沙谷乡猫圈坡一带,一面进行部队休整,一面组织发动群众,宣传红军土地政策,提出“穷人不还富人债,佃户不交地课(租)”等口号。当年,冬旱非常严重,接连40多天未下雨,石柱一带井水干涸,群众饮水困难,不少人家因缺水只得到“牛滚凼”取水饮用。

贺龙得知这一情况后,派卫生员向群众宣传卫生饮水知识,并亲自带人寻找水源。经过一番努力,发现一处地面浸水,战士们立即连夜行动,很快挖出一口水质清洁的井,解决了大家的饮水困难。

红军离开后,这口井长年不干,取水不尽,群众称之为“仙井”“龙井”。为表达对贺龙和红军的深厚情谊,群众编了一首山歌:“昔日喝水贵如油,下山挑水就发愁,自从贺龙挖了井,‘龙水流进锅里头。”为铭记红军的恩情,1982年12月,石柱县人民政府将此井命名为“红军井”,并树碑刻文,列为县级重点文物。

改造“神兵”壮大力量

红三军在石柱猫圈坡休整期间,贺龙了解到金铃坝有一支打富济贫的“神兵”队伍,决定把这支“神兵”队伍改造成红军游击队,以壮大革命力量。于是,派红7师21团干部傅忠海前往改造,并派军部司号长杨俊山担任助手。随后,傅忠海、杨俊山前往石柱金铃坝,开始了艰难的改造工作。

1934年3月,在傅忠海的积极工作和朱清武、向天阳等人的大力配合下,“神兵”队伍正式改编为鄂川边红军游击队,朱清武任队长,傅忠海为政委,向天阳为书记官。游击队下设两个中队,冉崇品、刘国廷任1中队正、副中队长,唐先龙、董成清、黎永田任2中队正、副中队长。鄂川边红军游击队成立后,在湖北与四川接壤的土溪河、甑子坝一带开展游击斗争。

4月,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利川县十字路召开会议后,傅忠海领导鄂川边游击队积极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打击当地土豪劣绅,向群众开仓放粮,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土地政策,揭发地主阶级罪行,当众销毁土地契约,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游击队。通过这些斗争和工作,鄂川边游击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为进一步壮大红军游击队力量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不少当地青壮年农民纷纷参加游击队,队伍迅速发展到500余人,拥有各种枪支100余支。同时,通过做策反工作,被川军排挤的下级军官王德才也带领部属加入了鄂川边游击队。

5月中旬,根据贺龙指示及中共鄂川边区工委的意见,鄂川边游击队在湖北利川与王怀廷、牟来松领导的游击队和张大善为首的农民武装合并成立了鄂川边红军游击总队,朱清武任总队长,傅忠海任政委,向天阳任书记官。鄂川边游击总队下设7个大队和一个特务队,每个大队下设3个中队,总人数达1000余人,成为鄂川边开展苏维埃运动的一支重要革命武装力量。随后,鄂川边红军游击总队离开湖北利川县,进入渝东南的石柱、丰都境内。游击总队以大队为单位,在金铃坝、香水坝、新场、水田坝、栗子坝、太平槽一带广泛组织武装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在此期间,这支游击总队先后惩治恶霸地主40余人,并缴获大量枪支、子弹以及各类物资。

6月,鄂川边红军游击总队在竹子营战斗中遭遇重大伤亡,队伍只剩下300余人。余部在朱清武和傅忠海的带领下,进入群众基础较好的利川县双庙子一带休整,并积极联系鄂川边工委领导人和鄂川边独立团。不久,利川县游击队与鄂川边独立团在龙乡台胜利会师。

猜你喜欢

游击石柱贺龙
蒋介石唯一一次约见贺龙:这人可怕,以后不约
石柱迷宫
贺龙威望哪里来
蘑菇石柱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
贺龙火烧裂口
欢迎抢劫
夜袭盐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