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6-05-14郑伟强
郑伟强
【摘 要】在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势必会影响高中体育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理论经验,对新时期高中体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变革;兴趣;师生关系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前的“热点”。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传统的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一、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讲师道尊严、不讲平等、尊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实行“填鸭式”的满堂灌。因此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
2.教学模式上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教学偏重教师一方,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老师备课、写教案、上课,是按照教师预先规定好的模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个别辅导。学生始终是被动、机械地参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偏重于学会某项技术,而忽略会学方法的指导,缺乏自主学练的空间。
二、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不断交往、互相影响的过程,因此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环节。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师生关系应当说就是教育的本身,是教育展开的首要条件。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民主平等的关系、爱生尊师的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3.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已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大潮。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已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追求自己的高层次。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