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东民办高职院校质量工程建设困境的思考
2016-05-14吴美萍
吴美萍
【摘 要】在新时代条件下,质量工程是提升高职教学水平、确保人才质量的重大工程。本文结合民办高职实际,分析了质量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给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职;质量工程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质量工程建设对高职院校提升高职教育成效、输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等,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直接现实价值。
一、民办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投入不足导致的质量工程申请难
民办高职院校底子薄,投入欠缺,很多学科的硬件设施难以符合立项要求,由此造成申报的项目少。从广东省实际情况来看,公办高职与民办高职两者之在申请结果上存在巨大的反差。
同时,民办高职内部也存在不平衡现象,是否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在学校获得的经费支持往往相差悬殊。而学院的强势专业,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还值得商榷。以增城某高职院校为例,该院机电系建立时间长、招生效果好,是学院重点培育系,每年经费投入占系部比例高达30%。外语系是该院历史较长的系部,但学院根据招生情况进行投资,历年经费低于学院均值,目前只有实训室1个,机房1间,实习基地2家,副高职称2名,软硬件力量非常薄弱,很难符合质量工程项目申请条件。
2.质量工程的引领、带动效果不尽人意
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对某些预备推送参评省级项目的专业建设,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专业对学院其它专业的引领、带动效果不尽人意。一方面在于学科之间有着天然壁垒,一个学科的建设不一定能够为其他学科借鉴。另一方面,在于民办高职缺乏统一的部署,相关制度、利用机制的欠缺导致了资源利用低效。比如:实训基地建设欠缺软件配套,相关机制落后、设施利用效率低下;校企合作现实性不强,教学团队引领作用有限,技术开发落后现实步伐;人才培养方案未能体现技能服务特点,专业课程更新慢,人才梯队建设存在空挡等现象普遍存在。
3.关注形式、忽视内涵,多数项目缺乏持久生命力
民办高职在申请质量工程项目时更关注申报专业现有的支撑,注意力集中于现实条件、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对项目创新、持续发展、专业特色等内涵方面较为忽视,没有进行相应的调研论证,没有形成有效的发展思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很多思路和建设意识仍维持惯有的风格与模式,并未真正通过项目申请实现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教学设计、社会效应等多方面的升级。很多项目只是在经费投入之后增强了硬件设施,软件环节未变更,实际发挥的效力远逊于预期。
4.部分院校质量工程建设沦为形象建设
基于民办高职经费、师资较弱等诸多实际,大多会通过增加项目申报数量,以期实现少数项目的成功申报。由于民办高职资源有限,为更好实现资源统筹,确保申报过顺利进行,不少项目多以学院领导或中层干部为负责人,普通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很少会获得学院大力支持。表面上看领导牵头申报项目有利于调集资源,增加项目通过率。但实际上,非教学管理类项目,如精品课程、创新创业等项目,领导并不进行相关实际工作,却挤占了教师的职业空间,既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也不宜于专业、课程的持续发展。长此以往,质量工程建设渐渐沦为学院或领导的形象建设。
二、民办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1.起点低、增速慢、发展步伐不均衡
广东现有各类高职院校79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6所。在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民办高职仅1所。公办院校申报质量工程的基础好、力量强、竞争力雄厚,民办院校由于基础条件、投入限制,在质量工程申报和建设方面处于弱势。学校内部由于专业基础、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差异,专业之间的办学水平差别明显,导致在质量工程项目申报与建设方面的不平衡。
2.发展意识欠缺,创新主动性不够
在学院层面,管理部门对质量工程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质量工程引领作用认识不够,将质量提升、内涵建设视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忽视质量工程在增强学校、学科未来竞争力上的重要作用。不少民办高职忙于项目的申报和验收,对项目建设的思考与总结较少,质量工程建设往往沦为阶段性的工作业绩,很少有持续发挥作用的项目。
此外,相较公办同类学校,民办高职院校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教师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撑,个人发展平台较窄,教师主动性偏弱,各项教学工作基本按照学院要求进行,没有创新的积极内部驱动,程序化、习惯化现象突出,教育教学缺少创新意识,教育思想未紧跟时代变化。
3.相关配套措施滞后,专业领军人才匮缺
质量工程并非单一内容,而是包含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两个子内容。只有教学管理、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联动才能形成较好的效果。其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然方向。而在实际执行中,企业很少愿意耗费精力参与学校的相关建设,民办高职在工学结合中居于劣势地位,而政府尚未在学校与企业间铺好对接平台。
专业领军人才匮缺是阻碍发展的另一难题。质量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性项目,不能依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团队才是项目建设主体,项目负责人仅只起到项目管理人作用。项目负责人不仅要专业扎实,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及组织水平,如此方可带领团队较好完成预期目标。目前,民办高职中精通专业技能与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欠缺,双师型团队整体实力堪忧,极大制约了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效。
三、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建设的初步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合理优化布局
民办高校在申报前期应注重学科间的平衡,申报省级项目要注意校级项目的培育,联系现实情况与未来发展确定项目。善于收集国家、省厅历年质量工程建设情况,建立合理的发展规划与方向,有针对性地挖掘潜力,注意发挥优势,实行错位发展、打造自身特色。
对学校已经建设成功的实训基地、精品课程、精品教材、人才培养模式等项目,要有专门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便更加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注重持久发展效用,最大程度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引领与带动作用。
2.理顺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注重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合理利用项目量化指标体系, 引导质量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对申报项目采取用更科学多元的筛选机制,加大对质量工程项目的科学评价,提高项目申报水平。完善质量工程建设的配套措施和工作机制,改革现行的一些不适应质量工程实施的做法,消除质量工程实施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施质量工程铺垫良好基础。
3.增强创新意识,调动教师积极性
民办高职只有真正调动广大教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才能将质量工程建设落到实处。因此,当从现行体制和机制上着手进行相应变革,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办学的重要主体。在教师职称评审、教学科研工作量融通、职务晋升等方面与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挂钩,使广大教师既积极参与,又能从中受益,建立和落实“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朱永江.高校“质量工程”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1(08).
[2]张健.高职“质量工程”建设的关节点.《中国教育报》,2009(2.13).
[3]赵婉莹.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