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对聋学生的耐力训练
2016-05-14李仕鹏
李仕鹏
【摘 要】聋哑学生由于听觉器官的残疾而丧失了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得他们的智力发展和身体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限制。尤其是在协调、灵敏、平衡、空间定向等方面,都给身体活动能力造成了比较明显的运动障碍。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溶入正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来弥补他们某些运动能力的缺陷,而其中耐力训练对聋哑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但能发展他们的智力,还能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聋学生;耐力训练
耐力性锻炼是指在一定强度下,在相当时间内(不少于15~20分钟)重复同一运动周期的运动,是一种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新陈代谢的锻炼方法,一般属于中等强度的训练,采用大肌群的练习,这种方法可取得较好的发展体力的效果。而聋哑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在听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是身体的基本运动机能是有的,而且耐力训练的强度适中,很适合他们进行锻炼,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一、耐力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多采用长跑,长距离游泳等方法。负荷强度为最大负荷强度的75%—85%,心率在140—170次/分。时间最少5分钟,一般在15分钟以上。
(2)无氧耐力: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常采用短时间,最大用力和短暂休息的重复运动的方法进行。大约1分钟时间,持续剧烈的运动,如快速的间歇跑,重复跑,400M跑,对抗性球类比赛等。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对聋哑学生进行耐力训练的作用
近代20多年以来,耐力训练被广泛用于增进健康及预防慢性病,尤其是冠心病及过度肥胖等。耐力性锻炼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步行、健身跑、游泳、自行车、划船、登山及某些球类运动,还有因地制宜采用原地跑、跳绳、爬楼梯等方式进行耐力训练,从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耐力训练的积极效果。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耐力训练虽然不能改变聋学生的最大心率,但是与锻炼前相比,耐力训练可以增加他们的最大脉搏输出量和最大心率输出率,最大心率输出率的增加可使锻炼的肌肉得到更多的氧气,从而提高耐力,最终使身体拥有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耐力训练虽然不能引起肺部结构或呼吸系统功能的变化,但可以使呼吸肌的耐力增加。由此使得膈肌和其它主要的呼吸肌等就能进行更长时间的工作。呼吸肌的耐力增加可减少锻炼时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并消除锻炼中有时发生的一些疼痛。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他们因为身体的一部分缺陷,不能像正常的学生一样进行激烈运动,在健康方面可能也不如正常的孩子,所以希望他们通过耐力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耐力训练对聋哑学生身体成分的作用
在聋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是比较安静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可能除了基本的走和跑之外,可能就没有其他的运动方式了,他们大部分的状态可能不是坐着就是躺着,这对他们的身体是非常不健康的,长时间下去,可能会引发肥胖等问题。肥胖问题形成后可能还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但是通过耐力训练可以减少体脂的百分比,有利于他们保持一个健康的体型。因此,聋哑学生进行耐力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对聋哑学生进行耐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在体育课程教学的起初阶段要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要依据聋哑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体质的好坏。教师在此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聋哑学生们通常都比较敏感,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以免让学生的身体负担过重,造成过度疲劳,甚至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
2.要全面发展聋哑学生的各项素质,不能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运动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中既能完成课堂要求,又能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
3.做耐力训练要能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教师想要提高聋哑学生们的耐力素质,已达到健身的目的,那么光靠短短的课堂时光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们必须在课外也要坚持锻炼。虽然不用天天训练,但是中间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身体的不适可以做适当的休息,但是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达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四、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吸引聋哑学生进行耐力训练
1.“磁化”很重要
磁化的含义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教学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它和其他的表演是有区别的,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老师的表演要能显示出教师的内在人格,要向学生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和真挚的情感。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可能很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是学生乐学,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完成一堂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都会得到提高。
2.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课上就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训练,练习的科目单一且无趣,所以教师要学会创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这样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做一些小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们注意力和兴趣都在课堂上。
五、初中体育教学中对聋学生进行耐力训练的基本途径
1.要让学生转变思想,消除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恐惧心理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耐力训练时常用的方式是跑圈,这样的方式枯燥无味,会使学生厌烦。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当跑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很容易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等现象,许多学生在这个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已达极限,就会放弃。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运动上称为“极点”,当极点出现时,只要坚持下去,进行正确的调整,极点消失后,运动能力其实就会大大增强,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能坚持到极点消失,就放弃了,所以他们对此产生了恐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一点,尽可能的消除他们的恐惧感。
2.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训练效果
要知道,科学合理的动作技术是成功的一半,耐力训练的重点是怎么合理的分配体力,正确的运用训练速度、呼吸有节奏、客服“极点”,这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的手段。
3.改变训练的方法,增强学生训练兴趣
耐力训练是一个需要合理教学、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简单草率,也不能过于复杂;不能够慢,更不能太快,教师应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化。
4.选择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转移注意力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心理上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减少疲劳;同时,发展耐力素质时,最主要是保证机体供养充分,如在河边、树林或是公园等地方,都是氧气充分的露天场,这样的环境对耐力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初中的体育教学阶段,对聋学生的耐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天生的缺陷使他们无法像正常的学生那样,可以体验完整的生活,但是他们不应就此被放弃,虽然听不见,但是身体的基本机能还是正常的,所以为了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耐力训练是最合适的,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坚韧、不放弃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罗春霞.一般性耐力训练的基本方式和作用[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2):120-121
[2]杨苏静.浅议发展高中生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J].素质教育,2014,3(148):34-35
[3]王旭东,李峰.中学生耐力训练的有效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2008(S1)